大腸癌轉移淋巴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郭俊開(升結腸癌合併轉移淋巴)-意外的人生,美麗的開始::台灣 ...

升結腸癌合併轉移淋巴/第三期癌症,我始終不曾想過這個問題,更不敢相信會在 ... 迎接新的一年,而我卻被意外診斷出大腸升結腸第三期惡性腫瘤合併淋巴轉移。

首頁台灣常見癌症腦瘤喉癌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肺癌乳癌胃癌腸胃道間質瘤肝癌膽囊膽管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腎臟癌膀胱癌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血癌骨癌癌症預防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防癌小博士主題癌症專區更多防癌知識常見防癌問題癌症e學苑(癌友服務)癌症的認識台灣十大癌症其他癌症自我照護管理醫療新知癌症照護癌症營養心理支持復健運動免疫治療身心靈康復課程北部課程南部課程跨院際講座病友支持團體肺腑之癌腸相挺笑顏逐開悅聲合唱團愛care之友午茶話療癌症病友補助營養品補助經濟補助交通補助居家喘息心理諮商癌症保險諮詢假髮租借專業諮詢服務線上諮詢抗癌鬥士數位教學平台直播小教室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癌友關懷教育中心關於基金會基金會緣起宗旨與目標服務項目組織架構最新消息媒體報導榮耀共享年度報告捐款與支持捐款方式愛心義賣募捐專區志工招募企業參與捐款芳名錄台癌資料館圖書出版其他出版會訊下載各項專業調查衛教手冊會員專區站內搜尋首頁第二屆抗癌鬥士代表故事郭俊開(升結腸癌合併轉移淋巴)-意外的人生,美麗的開始收藏文章友善列印收藏文章 升結腸癌合併轉移淋巴/第三期癌症,我始終不曾想過這個問題,更不敢相信會在我年過半百後必需面對。

我自認身體很硬朗,幾十年來幾乎沒有感冒過,更不用說住院動手術。

也許對自已的健康太有自信,加上每天作息時間填得滿滿,沒有多餘時間去做任何的健康檢查。

直到五年前的元旦,大家正高高興興迎接新的一年,而我卻被意外診斷出大腸升結腸第三期惡性腫瘤合併淋巴轉移。

當時的情況十分危急,遺囑還來不及寫,就被推上冰冷的手術台。

刺眼的手術燈光洒落在身上,我才如夢初醒,人的身體是如此的脆弱。

我六十二年畢業於台灣大學農藝系,通過高等考試後,進入政府農業部門服務已有三十多年。

我的生活十分規律,不抽煙不喝酒,每天上班下班,偶而出差到鄉下與農民交談農作物生產的問題。

工作忙碌,卻樂在其中。

工作上,抱持「今日事,今日畢」的態度,當日處理未完的公務,帶回家熬夜處理。

餓了,禁不住吃消夜的誘惑,各種油炸食品及醃漬物,吃得津津有味。

幾乎每個晚上總是大快朵頤後拖著體力透支的身體入睡。

怎麼也沒想到,熬夜及消夜,正如一把鋒利的雙面刀刃,劃破生命的沙漏,一點一滴把健康的身體吞噬了。

記不清楚到底有幾年了,剛開始,只是輕微的腹瀉症狀,到診所看病,服了一些腸胃炎的藥後,不理會身體發出的警訊,繼續過著忙碌又緊張的生活。

後來,腹脹的症狀越來越明顯,腹痛也更加劇烈。

我貪圖就醫的方便,仍然到居家附近的診所問診,病情一直無法改善,也未警覺到自己的健康已刷爆了。

平時看保健方面的書,總會教人防範於未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我一直未把它放在心裡。

我安慰自已,小小毛病大概只是胃腸發炎而已,不會那麼倒楣是癌症吧!直到持續三個星期無法排便及進食,開始出現疲倦、噁心、嘔吐及發燒症狀,才開始準備找一家大型醫學中心來檢查時,突然全身虛脫倒趴在辦公室裡。

經緊急送往醫院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已出現一大片腹水,心知不妙。

接著接受大腸鏡的檢查,才發現癌細胞已攻占了一大段的腸道,附近的組織極像被烤焦又泡水的香腸,怵目驚心。

一向樂天知命的我,不禁沮喪、擔心起來,看到病床掛的病歷卡,我驚覺到我的生命已被貼上了「癌」的標籤了。

緊急手術完成,從恢復室被推回病房,不到一百公尺的距離,卻讓我感受到與死亡的近距離接觸,是如此無奈。

躺在病床上氣若游絲,全身插滿管子,其中的鼻胃管,塑膠製的,口徑與冷氣機的排水管似乎沒有二樣,從鼻孔直達胃,的確很不舒服。

每天量著流出墨綠色的胃液,只有加重心理的負擔。

為了化解情緒上的牽纏,想出了點子,把自己想像是古時的武俠劍客,笑傲江湖,視俗事如浮雲般的瀟灑自在,與天地溶為一體。

而一條管子,一瓶瓶胃液,算得了什麼?這念頭一轉,心情竟然舒暢許多了。

住院三個星期,傷口發炎拆線,清除糜爛的肉塊,再縫合,短短過程,卻讓人痛徹心扉。

醫師要替我注射止痛藥,我拒絕了,不是我很勇敢,而是我相信人本身就有很強的韌性,只要意志堅強,都能激發出體內一股潛在的力量。

以前練少林



2. 大腸癌分期:依大腸癌細胞擴散分0~4期

以下會將大腸癌分成五期,而各項分期中則會使用T、N、M 分別代表腫瘤的各項生長情況。

T 代表腫瘤侵犯深度、N 代表周邊淋巴轉移、M 代表遠處器官轉移。

跳到內容癌症»大腸癌大腸癌分期:依大腸癌細胞擴散分0~4期醫學審稿:何懷德醫師|文:黎佳燊更新日期:2020-11-13.閱讀時間:3分鐘馬上分享癌細胞發生擴散和轉移,這可說是患者和醫師最為關心的,而大腸癌細胞擴散之過程共分為五個階段,不同的階段皆有相對合適的治療方法。

以下會將大腸癌分成五期,而各項分期中則會使用T、N、M分別代表腫瘤的各項生長情況。

T代表腫瘤侵犯深度、N代表周邊淋巴轉移、M代表遠處器官轉移。

(同場加映:息肉變大腸癌)大腸癌分期大腸癌0期癌症處於最早階段,此階段也稱為原位癌(Carcinomainsitu)或黏膜內癌(Intramucosalcarcinoma,Tis),它尚未長出結腸或直腸的內層(黏膜)。

大腸癌1期癌症已經通過肌層黏膜(Muscularismucosa)生長到黏膜下層(Submucosa,T1),也可能已經生長至固有肌層(Muscularispropria,T2),它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遠處(M0)。

大腸癌2期癌症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N0)或遠處(M0),此分期可再分成以下三個階段。

分期2A:癌症已經生長到結腸或直腸的最外層,但尚未穿過它們(T3)。

分期2B:癌症已經穿過結腸或直腸壁生長,但尚未擴散到附近的其他組織或器官(T4a)。

分期2C:癌症已經穿過結腸或直腸壁生長,並附著在附近的其他組織或器官中或已經生長到附近的其他組織或器官中(T4b)。

(大腸癌治療,因癌細胞分期和位置、病人狀況而異,詳情請大腸直腸癌:治療方法)大腸癌3期癌症尚未傳播到遠處器官(M0),此分期再分為以下三個階段,考量的因素包含大腸層壁的癌細胞擴散程度,以及淋巴結被攻擊的數量。

1.大腸癌3A癌症已經通過黏膜生長到黏膜下層(T1),也可能已經生長至固有肌層(T2),它已經擴散到一到三個附近的淋巴結(N1)或淋巴結附近的脂肪區域,但沒有擴散到淋巴結本身(N1c)。

癌症已經通過粘膜生長到黏膜下層(T1)。

它已經擴散到4至6個附近的淋巴結(N2a)。

2.大腸癌3B癌症已經生長到結腸或直腸的最外層(T3)或穿過內臟腹膜(T4a),但尚未到達附近器官,它已經擴散到一到三個附近的淋巴結(N1a或N1b)或淋巴結附近的脂肪區域(N1c)。

癌症已經發展至固有肌層(T2)或結腸或直腸的最外層(T3)。

它已經擴散到四到六個附近的淋巴結(N2a)。

癌症已經通過黏膜生長到黏膜下層(T1),也可能已經生長至固有肌層(T2),它已經擴散到七個或更多附近的淋巴結(N2b)。

3.大腸癌3C癌症已經通過結腸或直腸壁(包括內臟腹膜)生長,但尚未到達附近器官(T4a),它已經擴散到四到六個附近的淋巴結(N2a)。

癌症已經生長到結腸或直腸的最外層(T3)或穿過內臟腹膜(T4a),但尚未到達附近器官,它已經擴散到七個或更多附近的淋巴結(N2b)。

癌症已經穿過結腸或直腸壁生長,並附著在附近的其他組織或器官中或已經生長到附近的其他組織或器官中(T4b),它已經擴散到至少一個附近的淋巴結或淋巴結附近的脂肪區域(N1或N2)。

(同場加映:不看會後悔!結腸與大腸直腸癌的關係)大腸癌4期癌症可能已經或可能沒有穿過結腸或直腸壁生長(任何T),它可能已經擴散或未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任何N),可分成以下三個階段:大腸癌 4A:癌症已經擴散到一個遠處的器官(例如肝或肺)或遠處的淋巴結,但沒有擴散到腹膜(M1a)。

大腸癌 4B:癌症已經擴散到超過一個的遠處器官(例如肝或肺)或遠處的淋巴結,但沒有擴散到腹膜(M1b)。

大腸癌 4C:癌症已經擴散到腹膜,並且可能已經擴散或者可能沒有擴散到遠端器官或淋巴結(M1c)。

(推薦閱讀:大腸癌末期沒法救嗎?剖析轉移症狀與治療)【更多內容請前往大腸癌專區】Hello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這文章對您的幫助有多大?我超愛這文章!它改變了我的人生。

如果您能分享更多詳細的資訊,將幫助我們提供大眾一個更好的內容網站。

請注意,若對您來說不方便,就不需要填完所有的細節。

點選下方「提交我的意見」後,可繼續瀏覽網站。

這些資



3. 大腸癌轉移並非單一途徑-科技大觀園

若要判斷癌組織切除後癌症是否會復發或轉移,檢驗淋巴結為重要的方法之一。

然而波士頓的研究團隊發現,大腸癌病患淋巴結裡的癌細胞與轉移 ...Togglenavigation:::科技大觀園首頁關於文章熱門文章最新文章精選文章科學專題影音影音&廣播TechTalk分類地科天文生物物理化學數學醫療心理科技環境人類文明社會科學生活科學活動學生專區編輯精選課外充電站科學職人科學迴廊得獎作品學習夥伴夥伴認證公務人員教師網站導覽防疫專區搜尋:首頁>大腸癌轉移並非單一途徑:::大腸癌轉移並非單一途徑2017/08/01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已退休)4593若要判斷癌組織切除後癌症是否會復發或轉移,檢驗淋巴結為重要的方法之一。

然而波士頓的研究團隊發現,大腸癌病患淋巴結裡的癌細胞與轉移到其他器官或組織的癌細胞可能有不同的來源。

這樣的發現也提醒了大眾,癌症沒有單一的預防、治療策略。

  ▲藝術家筆下的腸道內部(種子發提供)癌症的標準療法是動手術切除癌組織。

在那個過程中,醫師不只切除癌組織,還會切除相關的淋巴結。

檢驗淋巴結是研判手術後治療策略的關鍵。

癌細胞有沒有擴散到淋巴結是最重要的預測因子,若淋巴結很乾淨,沒有發現癌細胞,癌症復發或轉移的可能性比較低。

 不過,一個波士頓團隊發現,淋巴結裡的癌細胞與轉移到其他地方的癌細胞可能有不同的來源,因此無論淋巴結裡有沒有癌細胞,都不保證原發癌組織並沒有轉移。

那個波士頓團隊觀察的是大腸癌病人的組織。

根據過去的研究,如果病人病灶附近的淋巴結很乾淨,癌轉移的風險小於5%。

若淋巴結裡發現了癌細胞,以手術切除淋巴結,癌症不會復發的機會高達40%。

這些觀察都表示大腸癌轉移的第一道關卡是淋巴結。

 可是這些臨床觀察與解剖學事實不符。

60%大腸癌的轉移地點是肝臟,轉移途徑是靜脈系統,而不是淋巴系統。

大腸的靜脈血最後匯聚於肝門脈注入肝臟,病理醫師早就在這個血液網絡中找到過腫瘤血塊,一旦發現,便能準確預測肝臟轉移。

另一方面,腹腔的淋巴液是送入胸腔進入肺臟的,可是大腸癌很少轉移到肺臟。

 波士頓團隊檢驗了17個大腸癌病人的組織,分析癌細胞的DNA。

他們發現轉移到肝臟的癌細胞與原發癌組織的癌細胞比較親近,與淋巴結中的癌細胞關係比較疏遠。

也就是說,淋巴結裡的癌細胞與轉移到肝臟的癌細胞並沒有先後繼承的關係。

 說得更明白一些,那就是:轉移到肝臟的癌細胞不是來自淋巴結。

17個病人中有11個(65%)轉移到肝臟的癌細胞直接來自原發癌。

另外6人(35%),轉移到肝臟的癌細胞與淋巴結裡的癌細胞有部分同源,表示轉移到肝臟的癌細胞可能來自淋巴結裡的癌細胞,不過也可能兩者分別來自原發癌。

 可是,為什麼淋巴結檢驗仍然是可靠的預測工具呢?目前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只能說,每個器官的癌變各有各的途徑,轉移方式也各有各的途徑。

大腸癌轉移得特別快,轉移、復發的例子80%發生在手術切除之後2年內,而且不需要新的基因突變。

 總之,這個發現提醒我們癌症的複雜性;因此不大可能找到單一理論。

也就是說,沒有單一的預防、治療策略。

只用一個觀點談「防癌、治癌」,難免誇誇其談。

 參考資料Naxerova,K.,etal.(2017)Originsoflymphaticanddistantmetastasesinhumancolorectalcancer.Science,357,55-60.  來源:《科學發展》2017年8月,536期,74~77頁原標題:大腸癌轉移的途徑標籤:肝臟(11),大腸癌(4),淋巴結(1)推薦文章鯊魚可以分辨人類的...要是鯊魚蓄意攻擊人類,自人的背後發動最能收到奇襲效果。

但是鯊魚是否能分辨.......「敵避」沒用?驅蟲...化學分子「敵避」(DEET)早已是驅蚊劑的主成分之一,但有些蚊、蠅對「敵.......減熱量食譜對身體的...長命百歲是對人祝壽的常用頌詞。

早在1935年,科學家就發現,限制老鼠每日.......正在美國同性戀社群...美國舊金山、波士頓地區的同性戀社群中,出現了號稱「噬肉菌」的金黃色葡萄球.......基改鮭魚市場中的鮭魚有野生、人工飼養兩種。

人工飼養的鮭魚,有的動過基因手術,身體.......又見黃禹錫克隆技術,是使用一個體細胞(非



4. 戰勝大腸癌

大腸直腸之癌症會擴散到周圍的淋巴腺,而到身體其他部位,最常轉移的位置就是肝臟。

大腸癌的形成 大腸直腸裏最常替換的細胞是腸道內側的黏膜層,當細胞 ...亞東院訊電子報第133期(2010年12月)  戰勝大腸癌大腸直腸外科曾立銘主任 前言 依衛生署2010年發表2007年度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再度蟬連發生人數第一位。

在全年罹患癌症75,769人中,佔了10,511人,也就是在台灣每50分鐘就有1人得到大腸癌。

本院通過衛生署「癌症診療品質認證」之A級醫院,對大腸癌診療品質之提昇不遺餘力,癌症的處理也是本院核心專長發展的重點。

 大腸癌在本地,發生率節節上升與國人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習習相關,在預防與治療上必須要有相關的認知與作法以長保健康。

所幸大腸癌是可以預防和早期發現,及時處理的癌症。

在發生率最高的國家如:美國已經開始每年減少患病的人數,希望你也能預防大腸癌發生,成功對抗腸道殺手,維護個人及家人遠離大腸癌的危害。

什麼是癌症? 身體的基本構造由細胞組成。

正常細胞經由生成而構成組織、器官終而凋亡,再由新生的細胞所取代。

當此過程之中有差錯,新生多餘的細胞,沒有依序消失被取代就形成『新生腫瘤』。

腫瘤可能是良性或惡性,而惡性腫瘤即所謂之癌症。

良性或惡性之不同處在於惡性腫瘤會影響身體正常功能,甚至危害生命。

在切除腫瘤之後,惡性細胞可能有復發的情形。

癌細胞可以侵犯周圍正常細胞,傷害正常的組織,當癌細胞經由血管、淋巴管,在身體其他部位長成腫瘤,會傷害更多器官,即所謂的『轉移』,末期癌症。

大腸癌的特性 大腸(如:圖一)約長度一公尺多的管形器官,為消化系統腸胃道的一部分,由小腸延續連接至肛門出口。

而大腸末端至肛門的部分約20公分長度,位於骨盆腔之內的部份稱為直腸,大腸與直腸發生的癌症,常統稱為大腸直腸癌或簡稱為大腸癌。

大腸的功能在於將胃腸道消化之內容,吸收水份及電解質,形成糞便經直腸排出肛門。

大腸直腸之癌症會擴散到周圍的淋巴腺,而到身體其他部位,最常轉移的位置就是肝臟。

 大腸癌的形成 大腸直腸裏最常替換的細胞是腸道內側的黏膜層,當細胞因為基因的變異,受到腸道內致癌物質的影響,可能形成腫瘤,常稱之為息肉。

息肉常見於50歲以上的人,大部分的息肉是良性,但有些息肉變大,轉變成惡性的特質,就形成了大腸癌。

如果在良性息肉變化之前,發現並去除就可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什麼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 絕大多數的大腸癌患者並非由單一致病原因罹病,但在某些族群或特徵中有較高發生比率,這些因素稱為危險因子。

雖然具有危險因子時,並不代表一定有大腸癌,但有比較高的機率發生大腸癌,必須加強大腸癌篩檢與預防。

這些危險因子包括了年齡在50歲以上、具有大腸、直腸息肉、有大腸直腸癌之家族史之基因變異。

已罹患大腸癌的患者也有較高的比率罹患第二個大腸癌。

  年齡 雖然所有年齡均可能患大腸癌,但九成以上在50歲之後,國健局的資料中罹患大腸癌之年齡中位數為68歲,故在50歲開始應該定期篩檢,這也是國健局目前五大癌症篩檢的對象。

息肉在五十歲之後,常發現有大腸息肉(如:圖二)。

由於大腸癌可以視為由息肉轉變而形成,在息肉轉為癌症之前,將其切除可以有效防止大腸癌發生,杜絕於未然。

利用大腸內視鏡的方式發現息肉,將息肉切除是目前最有效方法,建議五十歲開始每年做糞便潛血篩檢及第一次大腸鏡。

家族史 若是一等親,即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有大腸癌則罹患機率增為二至三倍,如有多數家人患病或在較年輕的年齡發病者則機率更高,應該及早開始並定期檢查。

已罹患大腸癌的患者除注意原本疾病的變化之外,也要預防其它大腸部分產生第二個大腸癌。

長期慢性之大腸潰瘍發炎病症也有大腸癌發病的危險性,必須定期檢查。

生活習性 飲食對腸道的健康是重要關鍵。

高脂肪的飲食可能增加大腸癌應當避免攝取過量,尤其動物性油脂影響更多。

飲食中如果缺乏鈣質、葉酸(維生素的一種)及纖維,也會增加危險。

抽煙也是危險因子,而且傷害許多器官,危害健康甚多。

膳食纖維 在腸道中,纖維具有促進腸蠕動,排除致癌物,促進腸內益生菌的功能。

進而改善便秘,預防大腸憩室。

同時也有幫助血糖恆定,



5. 結腸直腸癌手術新境界--哨兵淋巴結偵測取樣技術

結腸直腸癌外科手術的治療方式由(1)癌症分期(2)腫瘤的類型、部位、大小(3)病患的 ... 再者,現代學者經對決定治療預後的最重要因子--淋巴結轉移--解剖病理學探討 ... 最近,許多報告發表,在大腸漿膜下層注射特殊之藍染劑或粘膜下層注射放射 ...結腸直腸癌手術新境界--哨兵淋巴結偵測取樣技術胃腸及一般外科 黃哲人副教授(92年11月)結腸直腸癌外科手術的治療方式由(1)癌症分期(2)腫瘤的類型、部位、大小(3)病患的整體健康狀態的評估而來決定切除腸道的範圍及淋巴結廓清的程度。

結腸直腸癌手術早期的主流,是為了要能將癌細胞從病患體內連根拔起以期達到治癒的目標,所以廣泛的切除手術常被使用。

這種手術式雖然也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但亦難以避免地會傷及支配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自律神經及骨盤神經叢而伴隨一些功能障礙的後遺症。

所以一九八○年代以後,漸漸地發展成依病期而盡量保存神經的術式了。

再者,現代學者經對決定治療預後的最重要因子--淋巴結轉移--解剖病理學探討後,發現雖然淋巴腺的轉移除了有些是跳躍式的例外之外,癌細胞的階段性發展是依這樣的順序:由接近癌病灶的結腸壁、旁結腸的第一群淋巴結經中間的結腸腸系膜第二群淋巴結到支配該腸道血管主根部周圍的第三群淋巴結,甚至到達更遠處的轉移。

學者們掌握了這個轉移的特性,構想發展出更精進和能縮小切除範圍的手術及癌分期的方法。

惡性腫瘤在經淋巴系統轉移的途徑中,首先遭遇到的淋巴結最有可能將癌細胞留存下來;這宛如抵抗敵軍的天下第一關的淋巴結,我們特別稱為哨兵淋巴結。

如果這個淋巴結被查出有癌細胞存在,表示癌細胞可能已擴散到其他更遠的部位了;若沒有,則表示可能還是局限在原發病灶。

哨兵淋巴結的偵測及切片和淋巴攝影圖譜技術已經成功地被運用於改進黑色素癌及乳癌的淋巴轉移和癌症分期,學者更努力地嘗試將之應用於其他包括結腸直腸癌的惡性疾病上。

最近,許多報告發表,在大腸漿膜下層注射特殊之藍染劑或粘膜下層注射放射核種追蹤劑,能成功地顯示結腸直腸癌的哨兵淋巴結的狀況。

本院消化系研究團隊結合胃腸內外科、核子醫學科及病理科合作,利用哨兵淋巴結的偵測取樣技術已經運用在例的結腸直腸癌病例。

我們先將含鎝植酸之放射性追蹤劑注射在腫瘤旁的結腸直腸粘膜下層,再於術前做淋巴閃爍攝影,術中及術後以伽瑪射線偵側器探查,以做為手術的參考。

在我們初步的研究結果中,有例,即占%可測得哨兵淋巴結;在例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例中,測得哨兵淋巴結已有轉移的有6例,另外四例的哨兵淋巴結沒測得癌細胞,而呈現偽陰性,診斷正確率達%。

目前經驗的病例雖仍不夠多,且臨床上的應用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和進一步探討,但可知,利用放射偵測引導的手術和哨兵淋巴結取樣切片的技術,用於結腸直腸癌病患的分期和治療是具有潛力的。

我們預期本技術可和淋巴廓清術相輔相成而作為癌分期和手術治療的領航員,使醫療團隊能更精進地來治療並造福結腸直腸癌患者。

【回本期目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