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統計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應力性尿失禁]-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八月份電子報

根據統計良好的骨盆底肌肉運動訓練,可以使得70%的尿失禁得到良好的改善,持續的做更可以使得應力性尿失禁不再復發。

縱使尿失禁改善不好,使用尿道下吊帶 ...最新消息RecentEvents消息公告[應力性尿失禁]-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八月份電子報發佈日期:2007-08-31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電子報/2007年8月30日電子報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八月份電子報理事長的話  本月份警覺月的主題是「婦女應力性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指的是在用力使用腹壓做各種動作,例如咳嗽、打噴嚏、跳躍、下樓梯的時候,會發生尿液不自主的由尿道漏出的狀況。

婦女尿失禁是婦女常見的問題,尤其是在多產婦、肥胖以及停經後的婦女更是常見。

根據估計具有應力性尿失禁的婦女,可能佔人口數的一成,但是應力性尿失禁的程度因人而異。

有些人只有在偶而用力的時候才會發生,有些人則是在平常移動身體時就會有大量的尿液漏出。

其實婦女尿失禁是一種很好治療的疾病,因為這種疾病是來自於多產或是停經後所造成的膀胱底部內骨盆筋膜鬆弛或是尿道括約肌閉鎖不全,因此只要在尿道下方增強筋膜的張力或是置放一條尿道下人工吊帶,便可以有效的增加尿道阻力,使得尿失禁得到改善或是治癒。

可是很多的婦女卻因為發生問題的部位在於隱密的私處,因此不願意向醫生求助,也使得這個困擾她們的問題隱藏在心底深處得不到解決。

  我們要告訴婦女朋友們,尿失禁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它是一件光榮的問題。

由於我們克盡職責懷孕生產,為了下一代付出我們身體的缺陷,也因此造成這種令人困擾的下尿路疾病。

尿失禁應該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不但可以讓我們變得乾爽,更會提高生活品質,讓我們願意去參加許多社交活動或是進行例行的運動,保持身心的健康。

  其實尿失禁並不一定要用手術才能治療,在早期已經有尿失禁的現象時,只要經過良好的訓練,使得骨盆底肌肉活性增強,也可以讓尿失禁得到很好的改善,重要的是妳有沒有決心去治好它。

根據統計良好的骨盆底肌肉運動訓練,可以使得70%的尿失禁得到良好的改善,持續的做更可以使得應力性尿失禁不再復發。

縱使尿失禁改善不好,使用尿道下吊帶懸吊也可以在短短的15分鐘之內完成手術,不會有太大的疼痛卻可以讓我們得到乾爽的良好結果。

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使得自己隱忍痛苦,真的是很划不來的事情。

  與婦女應力性尿失禁相關的還有膀胱過動症,有時膀胱過動症與應力性尿失禁會合併存在,在分辨上不太容易。

但有經驗的泌尿科醫師及婦產科醫師卻可以根據你的症狀,做仔細的鑑別診斷。

膀胱過動症可以使用藥物輕鬆的治療,改善頻尿、急尿以及尿急失禁的程度,甚至可以完全的控制。

對於頑亢型藥物治療無效的膀胱過動症,現在也可以使用膀胱內注射肉毒桿菌毒素A得到良好的治癒,有些人甚至可以在一次注射之後完全痊癒。

因此在這個炎炎夏日裡面,千萬不要讓自己需要靠著護墊過日子,勇敢的站出來,找醫師解決妳的問題,讓自己恢復乾爽的下半身,變成一個有自信的女人。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郭漢崇謹上2007年8月25日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網路主委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鄒頡龍  前一陣子應農會邀請,至台中縣較偏遠的農村演講。

問到「咳嗽、打噴嚏的時後,會不會漏尿?」在座許多年長的阿姨、阿媽臉上露出純樸、略微尷尬的笑容,點點頭。

算一算,有尿失禁的比例超過一半。

  「有去看醫生的請舉手。

」妳看看我,我看看妳,沒有一個看醫生。

  「最多墊一下衛生紙啦!」一個歐巴桑說,大家笑成一團。

  這就是「應力性尿失禁」,困擾許多婦女,卻是長期被忽略的疾患。

郭漢崇理事長在本期「文章精選」中介紹了「應力性尿失禁」的種種治療,詳閱之後,相信對此疾病有更深的認識。

  「應力性尿失禁」帶給婦女怎樣的困擾??本期「心情交流」我們讀到阿蘭女士的文章:「每當只要一咳嗽,我的臉色就會馬上轉變,別人總以為我身體不舒服,都會前來關心,但是我反而感到更難為情,其實我沒有不舒服,只是我漏尿了,這樣的問題困擾我很久,大概有7、8年了…一些精神以及生理的壓力一直壓抑過久,才會讓我的身心如此痛苦,後來有持續就診治療,以及用藥,病情也得到的穩定的控制,但是咳嗽就漏尿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到後來半夜有時還會無意識漏尿….」分享阿蘭女士治療「應力性尿失禁」的心路歷程,全文請看「心情交流」  應力性尿失禁該怎麼治



2. 面對說不出口的秘密-勇敢告別尿失禁 ...

0800-005107)統計,發現約有一半的婦女已有頻尿或尿道燒灼等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新聞110年109年108年107年106年105年104年103年102年101年100年99年98年97年96年95年94年93年92年91年定位點:::首頁>服務園地>新聞>新聞>107年面對說不出口的秘密-勇敢告別尿失禁的困擾facebooklinetwitterplurk轉寄列印發布單位:發布單位:慢性疾病防治組瀏覽數:瀏覽數:5507修改日:修改日:2018/05/07發布日:發布日:2018/05/07   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40歲以上女性中有19.2%的人最近一年內有無法控制小便的情形,其中約79.2%是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腹部用力的時候發生,但只有17.7%的婦女有去尋求西醫治療。

由於國人較為傳統保守,因此患有尿失禁的婦女中,大部分會選擇隱忍日常生活中因尿失禁的困擾,以為是年紀到了就會發生的症狀,而導致個人身心不適,嚴重者甚至影響人際社交。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在溫馨五月提醒親愛的婦女朋友,尿失禁是可以妥善治療與控制的,應即早尋求泌尿科或婦產科醫師的協助,勇敢揮別尿失禁的困擾。

更年期婦女常見的尿失禁類型有三種勿羞於啟口耽誤治療時機   陳女士今年55歲目前已停經3年,最近開始出現頻尿的情形,動不動就跑廁所,晚上也常常睡不好,每當咳嗽、打噴嚏、大笑或運動時,尿液都會不自主的漏出,讓她感到非常困擾。

為此也開始減少自己最愛的逛街和旅遊行程,而變得很不快樂。

陳女士的困擾,其實也是部分更年期婦女會經歷的健康問題。

更年期婦女因為女性荷爾蒙的逐漸減少,尿失禁發生的原因是由於皮下負責支撐的結締組織逐漸退化,降低了陰道前壁的支撐力(膀胱前壁與尿道),因此會有骨盆腔脫垂與尿失禁的發生,此外,經歷過懷孕生產或骨盆腔大手術的婦女也都可能發生尿失禁的情形。

   更年期婦女常見的尿失禁類型有三種,第一名的是應力性尿失禁,也就是婦女只要咳嗽、打噴嚏、跑跳、放聲大笑或提重物時,就會發生漏尿的情形,其次是急迫型尿失禁,當想尿尿時,還來不及到廁所就發生漏尿的情形,混合型尿失禁則是指上次兩種狀況同時出現。

不管是那一種都讓婦女有難言之隱,依據106年健康署的免付費更年期諮詢專線(0800-005107)統計,發現約有一半的婦女已有頻尿或尿道燒灼等症狀,但通常婦女不會ㄧ開始就表達有尿失禁的困擾,而是在諮詢師的關懷談話中,才會吱吱唔唔表達,這也說明婦女對尿失禁羞於啟口。

擺脫尿失禁有3招助更年期婦女更自信生活   尿失禁不僅是一種生理狀態,同時也涉及個人衛生及社交的問題。

婦女們常困擾在要喝多少水?喝少一點是否會比較好?即使有用護墊,也時常要擔心有沒有異味,整天濕濕的感覺更是不好受。

更害怕在性生活中發生無法控制的漏尿情形,加上一出門就要時時找廁所,所以造成不敢出門的窘境。

國民健康署提供各位婦女朋友們3招,幫助婦女擺脫尿失禁的困擾,提升生活品質,找回自信的自己:第1招:生活規律與均衡飲食,避免不良習慣   採行均衡飲食,維持正常的體重及排便習慣,避免有導致腹部壓力的習慣,例如避免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用力及憋尿。

第2招:建立適當的飲水及排尿習慣   應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建議每小時飲用100-150cc或是4小時不超過600cc,每天的喝水量最好達到1500-2000cc。

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白天約2小時上廁所1次,一天約8-10次。

夜間喝水不宜過量,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第3招:凱格爾運動及尋求專業治療   由於尿失禁大多是骨盆腔、尿道、膀胱的肌肉及韌帶退化萎縮所引起的,可藉著持續進行凱格爾運動(如附圖),來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的強度,也可以尋求專科醫師給予藥物、荷爾蒙或是採用現代外科手術治療,來幫助妳解決尿失禁的困擾。

上一則下一則下載(點擊可下載)2018-05-07449KB【新聞稿附件】1070507健康署-面對說不出口的秘密-勇敢告別尿失禁的困擾.pdf其他人也看了國健署公布107年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提倡均衡飲食更健康2018-03-12肥胖是慢性疾病!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是最佳處方2018-07-04國健署首度公布國人「我的餐盤」聰明吃營養跟著來2018-05-07近視是疾病!國健署推動「護眼123」幫孩子從小存視力2018-05-042018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開跑~「家友」打氣分齡控糖一起來2018-10-30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



3. 認識婦女尿失禁

婦女尿失禁的定義為無法用意識來控制的漏尿情形,且造成患者在衛生上或家庭社會上困擾。

全世界 ... 據統計女性常有尿失禁的困擾,且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婦女尿失禁的定義為無法用意識來控制的漏尿情形,且造成患者在衛生上或家庭社會上困擾。

全世界大多調查顯示,世界各地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有尿失禁,但有不少人會羞於啟齒,不會主動尋求治療,真正會因此尋求醫師治療者,小於10%。

患有尿失禁很多人可能不太在意,以為是小問題,對身體的危害也不是很大,不像心血管疾病,可以危及人的生命,但是事實上這是錯誤的理解,有此症狀的病人,在生理方面可能會引起濕疹、褥瘡、皮膚及尿路方面感染,而同時它對人的生活質量,生活工作心理的影響都是很大的,我們在臨床上常見到的老年人尿失禁嚴重到了不太敢出門,出門怕找不到廁所,甚至於平時出去散步不能超過半小時,不上廁所就會有遺尿,很多人都經常帶著衛生棉或護墊。

因此而不安、焦慮、喪失自信心,與朋友和家屬的社交生活及性生活也可能會受到限制及終止。

  時至今日,尿失禁在全球的疾病當中已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據統計女性常有尿失禁的困擾,且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

一般由於多產(3胎以上)或胎兒體重較大所導致;另外慢性長期腹壓的增加,如長期便秘、慢性咳嗽、或長期從事勞動;又停經後不使用荷爾蒙補充尿道及陰道組織因此萎縮;遺傳因素如先天上肌肉力量較弱者;解尿習慣不良,如用力解尿或長期憋尿者;或其它使用藥物者,如抗高血壓藥物或利尿劑等,皆是引起尿失禁的原因。

尿失禁有多種分類,常見的可分為兩大類﹕1.急切性尿失禁(膀胱過動症)  尿急時來不及上廁所就漏尿出來,一般容易發生在急性或慢性尿路感染、不穩性膀胱。

膀胱其實是一團肌肉,中間是用作儲尿,而儲尿過程中,壓力要維持在低水平,但當膀胱肌肉收縮比正常高時,就會做成頻尿,嚴重的會做成尿失禁。

  一般年輕女士、中年人及老年人都可能患有此形態之尿失禁。

患者會出現頻尿或有突發性強烈尿意。

其他如急性或慢性尿路感染、年輕女士患有尿道炎可造成短暫時期的尿頻或尿失禁。

不過,一般經藥物治療後,不久便能康復。

2.壓力性失禁  由於骨盆肌肉鬆弛,導致尿道控制能力降低。

因此,當膀胱內的壓力增加時,或任何腹部用力的動作如咳嗽、跳躍、下樓梯、抬重物時,失禁的現象便會產生。

壓力性失禁患者多屬於婦女、老年人、身體肥胖以及長期咳嗽的人士。

  尿失禁最佳治療方法,應先考量以病人為導向的治療方式,要評估病人的年齡、日常生活、工作性質,再加上臨床客觀的檢查以及病患本身就醫的意願及配合度,整體評估後再做最後的治療建議,在治療上主要分為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兩大類:非手術治療:1)藥物治療:藥物治療膀胱過動以引起之尿失禁已有很長的歷史,副作用包括口乾,便泌等。

現今的藥物較以前進步不少,如Tolterodine,副作用遠較傳統的治療藥物為少,較容易被接受。

其它藥物有女性賀爾蒙之補充,增加陰道及尿道附近黏膜增生,進而預防尿失禁。

2)陰道內置放模型式支撐物(pessary),支撐尿道及膀胱。

通常適用於同時患有子宮下垂之病人。

3)骨盆肌肉電流刺激療法。

借助電流來刺激陰道及尿道旁之肌肉組織,進而預防尿失禁。

4)骨盆肌肉收縮運動療法。

教導病人坐著、躺著、站著時想像自己正在解大小便,而試著要忍住大小便,夾緊肛門周圍及會陰部肌肉,當病人感受此肌肉時,則反覆練習此收縮,心中默念1、2、3、4、5後再放鬆。

一般每天可先做4次,每次做15次收縮運動,此運動對於嚴重尿失禁及伴有膀胱脫垂病人較無效。

5)生理回饋行為療法。

主要藉由骨盆肌肉的肌電圖變化或陰道內壓力變化的方式,利用電腦螢幕上圖形的顯示,來教導病人做正確的骨盆肌肉收縮運動。

而生理回饋行為療法乃是結合肌電圖及電腦影像的方式,引導病患做正確骨盆肌肉收縮運動,進而增強骨盆肌肉對尿道及膀胱支撐力量。

手術治療:1)經腹部膀胱尿道固定術。

傳統手術,文獻顯示成功率可達85-90%、十年後之成功率還可以有將近70%。

好處為術式穩定,壞處為剖腹式傷口較大及恢復時間較長。

2)內視鏡膀胱頸尿道懸吊術。

術式與腹部膀胱尿道固定術相似,但因內視鏡術式複雜,成功率因人而異。

3



4. 淺談尿失禁

Skiptomaincontent×AboutUsNewsServiceDepartmentRelatedLinks分享中榮首頁SwitchBranchPulibranchChiayiBranchWanqiaobranch:::MenuOnlineRegistrationOutpatientServicesWhat'sNewClinicScheduleServiceInformationRegistryInformationOrganizationPrefaceInternationalMedicalServiceCenter:::首頁>便民服務>衛教園地>外科衛教淺談尿失禁Cited(23)Print2019/9/1010:45:3617290尿失禁是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之一,尤其是在老年女性,但因傳統封閉的思想及過去錯誤的醫療觀念,它常常被以「羞於啟齒」及「老化的正常生理現象」等理由所忽視,往往要等到影響日常社交、睡眠或晚輩發現時才會尋求醫療的協助,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因排尿的機轉非常複雜,牽連從大腦和脊椎的中樞系統、周邊神經系統到肌肉組織的功能及彼此間的協調等,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造成尿失禁,因此本篇先對尿失禁做一粗略的介紹。

根據2008年AUA的定義,所謂『尿失禁』是指「非自主性尿液滲漏的量或頻次至足以造成個人社交或健康上之危害者」,而臨床上的嚴重程度可能從輕者輕微滲漏到嚴重者持續性的漏尿都包括在內。

尿失禁的盛行率一般隨年齡增加而增加,且女性遠高於男性。

例如有統計顯示於15至64歲的人口中,女性尿失禁的比率約30%,遠高於男性的1.5-5%;而女性患者中有6-11%屬於重度尿失禁。

常見造成尿失禁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懷孕(約有31-60%的孕婦會發生,但多數是可逆性的,於生產後會恢復)、陰道生產、阻礙性生產、停經。

由於排尿機轉牽涉身體的多項系統組織,所以造成尿失禁的原因也非常多,一般分暫時性(急性、可逆性)及永久性兩大類。

暫時性尿失禁的常見原因有:精神疾患、感染、孩童時期、萎縮性尿道炎或陰道炎、精神錯亂、內分泌疾患、行動受限、大便阻塞、藥物等。

而常見引發暫時性尿失禁的藥物有利尿劑、副交感拮抗劑、鎮靜劑、酒精、交感促進或拮抗劑、鈣離子阻斷劑、麻醉劑等。

永久性尿失禁的常見原因則有生產損傷、膀胱肌肉衰弱、尿道阻塞、中樞或周邊神經病變、骨盆肌肉衰弱、陰道脫垂等。

診斷的重點在病史,包括會漏尿的姿勢(坐姿、站姿或臥姿)、需採用何種防護措施及程度、影響生活品質的程度等,輔以其它檢查如Valsalvamaneuver、Bonney’stest、Q-tiptest、神經學檢查和尿動力檢查。

依照上述病人的症狀與檢查的依據,尿失禁可粗略分為下面五種:應力性尿失禁、單純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滿溢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完全性尿失禁。

其中又以前三種尿失禁型態較常見,而這三種類型中又以應力性尿失禁為最常見,約佔49%,其次為混合性尿失禁,約佔29%,而單純急迫性尿失禁則最少見,約佔21%,其治療原則亦有所不同。

以下分別予以概述:一、應力性尿失禁定義:病人於腹壓增加時,如咳嗽、搬運重物、大笑、運動或擤鼻涕‚便會造成尿液不受意識控制的流出謂之。

當膀胱很脹時症狀更明顯。

所以可以請病人於脹尿時用力咳嗽,如果有漏尿的情況即可診斷之。

好發族群為經產婦及老年婦女,前者是因陰道生產可能造成骨盆底的肌肉傷害所致,而後者是因更年期後荷爾蒙降低,造成陰道和尿道黏膜萎縮老化及骨盆肌肉的變化所致,約有50%的病患會有陰道前壁及尿道脫垂的情況。

在男性則多數發生於曾經骨盆受傷過或接受過攝護腺全切除的病人。

症狀上除了尿失禁的現象外,通常也可能會合併頻尿及急尿的症狀。

致病機轉可能有三個部份,即「內括約肌缺損」、「外在禁尿機轉缺損,包括archustendineusfasciapelvis的附著支撐缺損、levatorani(提肛肌)的附著支撐缺損、endopelvicfascia(內骨盆筋膜)的缺損或破壞、骨盆底肌肉鬆弛、anococcygealligaments缺損等」和「。



治療可以分為保守療法、非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及手術治療。

保守療法包括減重、治療慢性咳嗽、戒煙、治療便秘及任何會使腹部壓力增加的疾病、治療女性荷爾蒙之缺乏、減少咖啡攝取、減少水份攝取、減少搬重物或劇烈運動。

非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則包括骨盆肌肉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