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icd 10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國內首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確定病例,籲請民眾於

按Enter到主內容區:::最新消息焦點新聞真相說明公告訊息活動訊息招標資訊就業資訊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國內首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確定病例,籲請民眾於山林活動注意防護措施,防範蜱蟲叮咬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建檔日期:108-11-19更新時間:109-07-14   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首度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簡稱SFTS)確定病例,為北部70多歲男性,近期未出國,但常至山區活動,10月24日至11月2日間因陸續出現發燒、嘔吐症狀多次至診所就醫,其後因出疹及意識改變,於11月3日送醫並收治住院,醫院採檢後通報疑似登革熱,11月6日疾管署檢驗登革熱結果雖為陰性,但經防疫檢驗人員細心探究及深入檢驗,於11月13日晚間檢驗判定為SFTS病毒陽性,並於昨(18)日召開之專家會議確認,其病毒序列與日韓流行株相近。

    疾管署表示,個案目前因SFTS合併綠膿桿菌菌血症及凝血功能異常持續於加護病房隔離並接受輸血及抗生素等治療,其同住接觸者及就醫接觸者共68人均無不適症狀,將持續監測至11月27日。

衛生單位於接獲通報後即啟動各項防治工作,包括於個案居住地及周邊進行環境調查、病媒蚊化學防治及接觸者之健康追蹤與衛教。

防疫人員在個案住家附近並無採獲蜱,因個案發病前有山區活動史,研判曾遭蜱叮咬之可能性高,將進一步針對個案可能之野外活動地進行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SFTS屬於蜱媒病毒感染,於2009年首度於中國大陸發現,近年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皆有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發生,致死率約5%至15%,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發生於山區及丘陵地區,透過SFTS主要病媒長角血蜱之叮咬而傳播。

SFTS潛伏期約7至14天,人類遭帶有SFTS病毒的蜱蟲叮咬後,咬傷部位多會出現紅腫、皮疹、水皰或瘀斑;感染者多數有發燒、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的情形;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SFTS雖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但透過積極之支持性療法可降低致死率。

另直接接觸急性期病患高病毒濃度的血液或體液也可能導致感染,但實際案例極少,顯示長角血蜱叮咬仍為最主要傳染途徑。

    疾管署指出,我國過去無SFTS確定病例,亦無長角血蜱發現紀錄發表,但因國內仍有次要病媒如微小扇頭蜱分布,且鄰近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等流行國家,因此早已提前部署展開長期監測。

國內自2013年起針對登革熱、屈公病及日本腦炎通報病例同時進行SFTS檢驗,2018年起亦將恙蟲病通報病例同步檢驗SFTS,除今日公布之首例外,其餘結果皆為陰性。

因應國內出現本土首例確診個案,疾管署已成立疫情小組,並請蟲媒專家協助針對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流行風險調查與分析,另為加強醫師通報、疫情監測並利於防治推動,近期將公告SFTS為法定傳染病,以提升民眾和醫療院所之警覺心。

    國際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中國大陸2011至16年累計5,300餘例確診SFTS,病例多來自河南、湖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及遼寧等山區及丘陵之農村地區,逾9成病例為40至80歲。

日本今(2019)年截至11月10日累計96例,其中5例死亡,致死率5.2%,病例數高於2013至18年每年總數,病例分布於西部及南部,以山口縣11例為多,其次為德島縣9例,另該國2013年以來病例年齡中位數為75歲。

南韓今年截至11月9日累計223例,高於2014至16年每年總數,病例分布以京畿道42例為多,其次為江原道30例。

    疾管署表示,蜱蟲俗稱「壁蝨」或「八腳怪」,以棲息草叢、樹林等野外環境為主,4月至10月為國內蜱蟲活動季節,蜱蟲可能傳播萊姆病、Q熱、SFTS等疾病,國外亦有蜱蟲隨候鳥遷徙跨境傳播疾病之案例,民眾應注意防蜱叮咬,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這些區域,應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塞進襪子或鞋子裡,衣物及皮膚裸露處可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防蚊蟲藥劑。

結束戶外活動後應檢查是否遭蜱蟲叮咬或附著,若發現遭蜱蟲叮咬,應使用鑷子夾住蜱蟲的口器,小心將其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儘快沐浴更衣,以降低感染機會。

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暴露史,以利及早診斷與治療。

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



2.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

臨床表現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徵,少數患者病情較重且發展迅速,可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病例多發生於4~10月份,以青壯年居多。

該疾病於2009年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SFTS),俗稱蜱蟲病,是由一種新發現的布尼亞病毒導致的傳染病。

臨床表現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徵,少數患者病情較重且發展迅速,可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病例多發生於4~10月份,以青壯年居多。

該疾病於2009年首先確認於中國。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在2009年尚未知其病原,先前推測病原為人粒細胞無形體病(GranulocyticAnaplasmosis),但在實驗室檢測未曾分離過該病原。

後續則發現病原是白蛉病毒屬(Phlebovirus)的新布尼亞病毒。

目錄1流行情形2傳染性3臨床症状4實驗室診斷5治療流行情形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間,發現病例的中國省份為河南、湖北、山東、安徽、遼寧及江蘇省,大多分布在丘陵、林木區以及山區。

該六省共計疑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住院病患有241位,其中171例確診,21例(12%)死亡,病患多為山林區的農民。

在2013年,日本與韓國亦確診數例並有死亡發生。

傳染性本病藉由長角血蜱(Haemaphysalislongicornis)叮咬人而傳播病毒,自病患住所飼養動物身上的採集長角血蜱後,檢測186隻長角血蜱中,有10隻(5.4%)帶有病毒核酸,但病毒核酸序列接近但不完全相同於患者身上的病毒。

流行病學證據顯示病毒可人傳人,急性期病人及屍體血液、血性分泌物具有傳染性,直接接觸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導致感染。

臨床症状主要症状有發燒、血小板減少、腸胃道症状、白細胞減少、多重器官障礙,初期死亡率為30%。

實驗室診斷採集病患血清檢體,最常見的血液學徵象有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診斷方法可直接用RT-PCR檢測病人檢體是否具有SFTSV的核糖核酸(RNA)。

或可用血清學方法,使用ELISA等檢測工具來檢測病患IgG抗體力價是否有四倍上升或血清陽轉的情形。

治療本病尚無特異性治療手段,主要為對症支持治療。

患者應當臥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多飲水。

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及尿量等。

體外實驗結果提示利巴韋林對該病毒有抑制作用,臨床上可以試用。

繼發細菌、真菌感染者,應當選敏感抗生素治療。

同時注意基礎疾病的治療。

目前尚無證據證明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效果,應當慎重使用。

疾病百科-傳染病相關概念感染傳染源傳播途徑醫院感染性傳播疾病炎症感染性休克消毒隔離預防接種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真菌寄生蟲朊粒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肝炎(A肝、B肝、C肝等)病毒感染性腹瀉脊髓灰質炎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水痘和帶狀皰疹流行性腮腺炎腎症候群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巨細胞病毒感染狂犬病愛滋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手足口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立克次體病流行性斑疹傷寒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恙蟲病貓抓病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細菌感染傷寒和副傷寒細菌性食物中毒(胃腸型食物中毒、神經型食物中毒)細菌感染性腹瀉霍亂彎麴菌感染(彎麴菌腸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細菌性痢疾布魯菌病鼠疫炭疽白喉百日咳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結核病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破傷風敗血症深部真菌病新型隱球菌病念珠菌病麴黴病肺孢子菌病螺旋體感染鉤端螺旋體病梅毒回歸熱萊姆病原蟲病阿米巴病(腸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膿腫)瘧疾黑熱病弓形蟲病隱孢子蟲病蠕蟲病日本血吸蟲病並殖吸蟲病華支睾吸蟲病薑片蟲病絲蟲病鉤蟲病蛔蟲病蟯蟲病旋毛蟲病腸絛蟲病(牛帶絛蟲病、豬帶絛蟲病)囊尾蚴病棘球蚴病(細粒棘球蚴病、泡型棘球蚴病)蠕蟲蚴移行症朊粒病朊粒病抗感染藥物抗生素合成抗菌藥抗真菌藥物抗病毒藥物抗寄生蟲藥其它《傳染病學》《流行病學》傳染病潛伏期和隔離處理理傳染病學辭彙英漢對照傳染病法法定傳染病常見傳染病的消毒方法ICD-10傳染病章節出自A+醫學百科「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5%8F%91%E7%83%AD%E4%BC%B4%E8%A1%80%E5%B0%8



3. SFTS icd10 – 疾病管制署傳染病

【疑似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了怎麼辦?】 若出現疑似症狀時,請儘速至附近醫療院所就醫!. . . Read More... iwiki ...SkiptocontentHomeSFTSicd10SFTSicd10【疑似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了怎麼辦?】若出現疑似症狀時,請儘速至附近醫療院所就醫!...ReadMore...近期文章罹患水痘可以上班上課?接種A型肝炎疫苗後有副作用該怎麼辦?如何預防兔熱病阿米巴性痢疾用藥後要注意什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該接種幾劑?如何預防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登革熱要怎麼治療?疑似罹患萊姆病要去哪裡就醫?什麼是肉毒桿菌中毒?如何預防貓抓病什麼是「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流感疫苗多久會產生保護力?我想了解2劑型輪狀病毒疫苗什麼是疥瘡感染症?能自行領用李斯特菌症用藥?如何預防暈針?疑似感染先天性德國麻疹了怎麼辦?裂谷熱要怎麼治療?流感和感冒有什麼不同?何時需要進行第二型豬鏈球菌感染症的預防接種或投藥彙整2021年6月2021年5月2021年4月2021年3月2021年2月2021年1月分類?疹B病毒感染症(15)A型肝炎(43)B型肝炎(67)CRE(27)C型肝炎(69)D型肝炎(44)Q熱(29)VISA/VRSA(27)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18)中華肝吸蟲感染症(13)亨德拉病毒感染症(8)人芽囊原蟲感染(10)伊波拉病毒感染(18)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39)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22)傷寒(22)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39)兔熱病(47)副傷寒(17)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15)地方性斑疹傷寒(17)天花(13)小兒麻痺症(42)屈公病(37)布氏桿菌病(13)常規疫苗(3)庫賈氏病(27)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12)弓形蟲感染症(14)德國麻疹(34)急性病毒性E型肝炎(17)恙蟲病(129)愛滋病(37)拉薩熱(50)新型A型流感(15)新生兒破傷風(41)旋毛蟲感染症(15)日本腦炎(53)李斯特菌症(40)桿菌性痢疾(28)梅毒(28)棘狀阿米巴(10)水痘併發症(40)沙門氏菌感染症(18)流感(68)流行性斑疹傷寒(15)流行性腦脊髓膜炎(29)流行性腮腺炎(27)淋巴絲蟲病(12)淋病(28)漢他(12)漢生病(27)炭疽病(13)狂犬病(24)疥瘡感染症(12)病毒性腸胃炎(42)瘧疾(30)登革熱(112)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33)白喉(42)百日咳(50)破傷風(41)社區型MRSA(27)福氏內格里阿米巴(10)立百病毒感染症(10)第二型豬鏈球菌感染症(21)細菌性腸胃炎(49)結核病(59)肉毒桿菌中毒(40)肺吸蟲感染症(15)肺囊蟲肺炎(11)腸病毒(43)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28)腸道寄生蟲病(10)茲卡病毒感染症(41)萊姆病(16)裂谷熱(62)西尼羅熱(67)貓抓病(26)退伍軍人病(14)鉤端螺旋體(12)阿米巴性痢疾(29)隱球菌症(11)霍亂(22)頭蝨感染症(11)類鼻疽(12)馬堡病毒出血熱(47)高海拔疾病(22)鸚鵡熱(14)麻疹(28)黃熱病(105)鼠疫(25)相關網站台灣豬豬真好吃165反詐騙北市公共場所AED急救網路名資料庫農藥合法資訊網北市稅捐稽徵處問答集新手媽咪網專利問答集農作物專家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贈與稅大哉問常見農業害蟲資訊網竹科管理局常見問答CAS產品認證資訊網食品添加物合法業者資訊網



4.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一種新興急性傳染病,於2011年首次由中國大陸報導,自2009年開始於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FacebookLine列印取得短網址回上一頁取得短網址×網址複製關閉複製衛生福利部中華民國109年4月15日衛授疾字第1090100481號公告,新增「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SFTS),是一種新興急性傳染病,於2011年首次由中國大陸報導,自2009年開始於當地流行的不明原因發燒性疾病,之後經實驗室檢驗證實是由屬於白纖病毒科(Phenuivirudae)的新病毒「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SevereFeverwithThrombocytopeniaSyndromevirus,SFTSV)感染導致。

SFTS主要是經由蜱蟲叮咬感染,患者發病後第一週多數有發燒、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等特徵,亦可能有噁心、嘔吐、腹瀉、頭痛、肌肉痛、淋巴腫大等症狀,並會有出血傾向;發病後第二週可能導致肝臟、腎臟等多重器官衰竭或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第三週多數患者走向復原病程,少數重症患者則可能死亡,致死率約5~15%。

目前除中國大陸外,南韓及日本亦有確定病例,且中國大陸及南韓均曾報導醫護人員於照顧病患時,因未採行正確的防護措施及未穿著/配戴適當防護裝備,直接接觸急性期或死亡病患之血液、體液或呼吸道飛沫顆粒等而導致感染的事件。

此外,從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等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罹病者多為從事農作工作或年老族群。

目前我國將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列為第四類傳染病,如符合通報條件之個案者,應於24小時內通報,並及早診斷及治療。

疾病資訊疾病介紹最新消息及疫情訊息新聞稿國際重要疫情更多...重要指引及教材傳染病病例定義暨防疫檢體採檢送驗事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防治工作手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核心教材更多...治療照護治療照護更多...Q&A宣導素材多媒體海報單張手冊廣播其他更多...研究出版歷年研究計畫疫情報導更多...:::網站導覽隱私權保護資訊安全著作權聲明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雙語詞彙電子報署長信箱10050臺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MAP電話:02-2395-9825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全年無休免付費)聽語障服務免付費傳真:0800-655955國外可撥打+886-800-001922(自國外撥打回國須自付國際電話費用)Copyright©2019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Allrightsreserved.本網站建議使用IE10以上版本瀏覽器及以1920x1080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提供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https://www.ndc.gov.tw/cp.aspx?n=32A75A78342B669D)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