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八張圖快速認識糖尿病!

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覺得口渴、口乾,一灌就是好大一杯水。

同時尿尿也很多,胃口大開吃的更多,不過人看起來還變瘦了!2019年5月13日星期一八張圖快速認識糖尿病!內分泌系統,內科,白映俞,家庭醫學科,健康好人生,糖尿病,醫師,關心血糖「糖尿病」名號響亮,現代人幾乎都聽過。

雖然這個疾病如此有名,但大家真的認識它的真實模樣嗎?甚至有人會懷疑,「糖尿」的意思是尿裡面含有過高的糖份,那有很嚴重嗎?接下來我們就用幾張圖,迅速但確實地了解第二型糖尿病為何是厲害的健康殺手,增加心臟病發作機會,還會讓腎臟衰竭、神經病變、視力變差、破壞很多器官。

血糖高的早期症狀第二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血糖過高。

而最可能讓患者注意到的早期症狀是所謂的「三多」:喝多、吃多、尿多。

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覺得口渴、口乾,一灌就是好大一杯水。

同時尿尿也很多,胃口大開吃的更多,不過人看起來還變瘦了!血糖更高時的症狀如果血糖愈來愈高卻不自知時,後來患者會容易覺得疲累,看東西時發現視力好像變差。

有些人則容易頭痛,或發現傷口(尤其是腿部傷口)不容易癒合。

有些患者則是因為反覆的泌尿道感染,尿尿很痛而到醫院求診;有人總覺得皮膚很癢,在皮膚科就診時發現反覆有黴菌感染。

血糖很高也容易影響到患者的性生活。

女性患者的表現是陰道乾澀,高達七成的糖尿病男性患者則會不舉。

究竟什麼是糖尿病?所謂的糖尿,也就是尿裡面含有過高的糖份,是糖尿病其中的一個「症狀」,或說結果。

糖尿病最大的問題是,糖尿病患者體內要把碳水化合物轉換成能量的效率很差,導致血液裡面的糖分升高。

我們每天進食是需要讓身體把食物轉換成能量,支撐自己活下去。

在正常狀況下,我們進食後消化道能分解碳水化合物,產生的葡萄糖進到血液中。

這時胰臟分泌胰島素進到血液,胰島素就能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轉換成肌肉或細胞的燃料。

 罹患糖尿病時,代表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不靈敏,即使胰島素出現在血液中,細胞依舊無動於衷,無法讓血液中的糖進到細胞內利用。

這時糖分都留在血液裡,因此我們說這種狀況是「高血糖」。

剛開始出現這樣問題時。

胰臟會更努力分泌胰島素,期盼細胞多多利用,但時間久了之後胰臟也累了,很難再釋放出更多的胰島素,血糖也就更居高不下。

為什麼血糖高是不好的?高血糖時首當其衝受傷的器官就是全身上下的血管,沒辦法,血管鎮日泡在糖水裡,會導致很大的問題。

然而當血管受損,就會帶來更多的器官損壞。

高血糖讓我們的血管裡有愈來愈多斑塊堆積,血流速度變慢,甚至產生血塊,血管逐漸變硬,接下來找上門的就是突然心肌梗塞,狹心症發作。

因此糖尿病患者容易因心血管疾病問題而猝死。

常見的高血糖併發症高血糖常見的併發症是腎臟、眼睛、和神經病變。

這幾個器官都內含有豐沛的小血管供應營養與氧氣,因此當血糖高傷害血管後,就容易受傷。

幾乎現在有一半的洗腎患者是因為糖尿病而引起腎臟衰竭的,可惜的是,這點常常被謠傳說「就是吃糖尿病的藥、打胰島素後才會洗腎啦」。

其實沒有好好控制血糖,才是讓腎臟惡化的元凶。

眼睛問題也是,視網膜的血管在高血糖的影響下會變得脆弱,反覆出血、膨大,讓患者視力逐漸變差。

最容易受傷的神經位在遠端,像手指、腳趾頭這些地方會覺得麻麻的,或有針刺感,有人覺得好像一直有螞蟻大軍爬過,超不舒服。

這些血糖高帶來的器官受損都是難以回復的!糖尿病不是癌症這樣的絕症,但有時真的很難纏,會大幅影響生活品質。

爸媽都糖尿病,那我不就完了?!年齡、性別、種族、家族史這些是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是老天發的牌,不能改的。

雖然說年齡超過45歲,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身為亞洲人,都是容易罹患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但我們還是能用健康生活方式降低自己血糖變高的機會。

若家人有糖尿病問題,成年後最好接受篩檢。

(家人有第二型糖尿病,會遺傳給我嗎?)如何減少得到糖尿病的機會?●體重過重,腰圍太寬● 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 抽菸● 吃太多紅肉及加工類食物● 吃太多甜食以上幾個都是讓人容易罹患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因此當要控制血糖,我們得控制體重,儘量多活動,戒菸、不要吃加工食物或過多紅肉,並克制甜食攝取。

罹患糖尿病後,該怎麼辦?記得要從飲食、運動、藥物三



2. 認識糖尿病:原因、症狀、診斷、預防

糖尿病是一種體內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的慢性代謝異常疾病。

糖尿病患者會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無法有效利用,所以造成血糖過高。

在正常的情況下,體內 ...跳到內容糖尿病認識糖尿病:原因、症狀、診斷、預防醫學審稿:姜冠宇醫師|文:張雅惠更新日期:2021-01-28.閱讀時間:4分鐘馬上分享在這篇文章中:糖尿病的定義糖尿病的類型糖尿病的症狀糖尿病的風險糖尿病的照顧與預防方法糖尿病的定義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因為體內胰島素(Insulin)缺乏或功能不全,對糖類的利用能力減低,甚至完全無法利用而造成血糖過高。

久而久之便可能會導致其他嚴重的問題,如心臟病(Heartdicease)、失明或腎臟病等等。

正常情況下,我們吃進去之的食物會被分解為葡萄糖(Glucose),釋放到血液中。

這時候血糖會上升,體內的胰臟(Pancreas)會釋放胰島素,主要的功能是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成功進入細胞,供應細胞所需的能量。

但是糖尿病患者會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無法有效利用,所以造成血糖過高。

當血糖超過腎臟的負荷時,血液中的糖分便會經由尿液排出,故稱為糖尿病。

(胰島素為何如此重要,想了解更多請看「胰島素」)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簡稱IDF)表示,2019年全球大約有4.63億位成年人(20~79歲)有糖尿病,估計到了2045年將會上升至七億之多。

其中,65歲以上的族群中,有1/5患有糖尿病。

全球可能還有2.32億的糖尿病患者還未被診斷。

(推薦閱讀:糖尿病盛行:為何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糖尿病的類型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簡稱IDF)在2019年的統計,有超過110萬兒童和青少年患有第一型糖尿病,而過去30年,隨著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各國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也越來越多。

糖尿病類型包括:第一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是因自體免疫或病毒等問題造成先天性胰島素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詳情請閱:第一型糖尿病。

第1.5型糖尿病(Type1.5diabetes):成人階段才發展出來的第一型糖尿病,詳情請見:第1.5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成人階段才因遺傳、不當生活習慣等因素而誘發的糖尿病,詳情請見:第二型糖尿病。

第三型糖尿病(Type3diabetes):近年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基本上是大腦無法對胰島素反應,導致腦部血糖過高,造成認知功能衰退,詳情請見:第三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簡稱GDM):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的現象,詳情請見: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的症狀第一型糖尿病患在初期發展快速,因此容易發現。

但第二型糖尿病,多數患者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直到透過驗血,或已經視力模糊與罹患心臟病後,才發現自己有這種疾病。

但整體來說,糖尿病常見症狀有:口渴頻尿感到很餓體重沒來由的下降疲勞和虛弱視力模糊頭痛、頭暈同場加映:認識糖尿病症狀與治療方法糖尿病要看哪一科?因為糖尿病並沒有特定的患部,所以可能會讓第一次看診或有糖尿病的相關疑問者,不知道要掛哪一科。

基本上,糖尿病是看新陳代謝科或內分泌科,如果沒有相關的門診可以掛號,也可以先掛內科或是家醫科。

糖尿病的風險由於第一型糖尿病屬於自體免疫問題,有第一型糖尿病家族病史的兒童、年輕族群罹患的可能性相對較高;而家族同時有LADA病史的人,在年滿30歲以後,也會有較高罹病的風險。

(同場加映:第一型糖尿病成因與風險)和自體免疫無關的第二型糖尿病,則主要受個人生活型態影響,如糖尿病前期者、肥胖、年滿45歲、家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每週運動少於三次、曾經患有妊娠糖尿病,或是寶寶出生超過4000克的人,都較可能成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同場加映:糖尿病風險多,不是吃甜才會得!第二型糖尿病容易家族遺傳)另外,近幾年研究也顯示,阿茲海默症與糖尿病有明顯的關係,糖尿病前期者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晚年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更高,阿茲海默症也因此被稱為是第三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照顧與預防方法糖尿病的照顧糖尿病患者需要經常注意血糖水平,忽然過高(高血糖)或過低(低血糖)等都具有高度的危險。

另外,也有造



3. 糖尿病症狀怎麼自我檢驗?再沒做到6件事未來15年全身壞了了

【限量好康】訂閱早安健康一年,即贈【小米手環6】,分秒掌握血氧數據,你就是自己的最佳教練立即搶購X為提供更多優質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內容接受並關閉視窗會員會員權益登入/註冊我的收藏會員登入忘記密碼登入Facebook快速登入/註冊LINE快速登入/註冊還不是會員嗎?立刻註冊搜尋文章/影音會員權益登入/註冊我的收藏facebooklineInstagramsms熱門:最短命癌症 果乾熱量陷阱 心絞痛無症狀 不生病的體質 5分鐘出好菜  Yahoo奇摩健康頻道合作夥伴健康健康話題養生保健健康飲食對抗老化健康小撇步保健新聞醫療新聞看更多身心健康失眠問題銀髮族健康/長期照護情緒調適壓力紓解憂鬱症狀生理期調適兩性關係家庭關係兒童教育其他身心健康看更多中醫健康穴道導引氣血不足調養濕氣體質節氣養生中醫養生健康生活清潔/打掃防蚊/除蟲省電身體清潔旅遊生活淨化空氣食物保存除臭收納除黴/除濕生活智慧看更多健康醫療藥品安全西醫醫學疾病迷思疼痛醫學頭痛/偏頭痛腰痠背痛肩頸痠痛關節疼痛生理痛腳底痛坐骨神經痛看更多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長斑皮膚癢看皮膚科沒好?中醫排毒法提醒你:可能是肺生病了咳嗽拖超久?原來是黴菌致肺炎!吹冷氣多1步最重要中元節普渡供品怎麼準備?中元普渡拜拜時間、禁忌習俗整理包讓你拜得心安水果變「糖」果養出脂肪肝!營養師:一個時段不要吃水果新冠疫苗6大廠牌種類一次比較!高端、AZ、莫德納、BNT疫苗保護力如何?施打疫苗哪些副作用最常出現?打完疫苗後怎麼「吃補」?這2樣關鍵補充很重要飲食健康食材薑黃水煮蛋優格豆漿花椰菜優酪乳黑木耳黑豆薏仁地瓜咖啡香蕉綠茶/茶類可可酪梨椰子油奇異果海苔黑巧克力肉桂看更多營養成分維生素鐵質茄紅素鈣花青素葉黃素膳食纖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他營養素看更多聰明飲食營養均衡保健食品健康食譜中醫食療低GI飲食低卡飲食預防癌症飲食高血壓/糖尿病飲食生酮飲食得舒飲食地中海飲食斷食法/輕斷食蔬果汁食譜看更多超級纖維PHGGPHGG便秘纖維素腸躁症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火龍果讓你一天便3次!營養師:排毒2禁忌要知道肥胖是發炎之火!這水果竟能減64%內臟脂肪傷害腸躁症是什麼?4型腸躁症如何改善、根治腹瀉症狀?燙青菜、味噌湯多加這一樣,降血壓又能防骨鬆!5種人不能缺少鋅!多吃4類食物改善掉髮、強免疫無花果有4大營養功效!無花果食用禁忌2種人不能吃瘦身健康瘦身健康減肥方法瘦身體操減重飲食食材享瘦下半身瘦小腹瘦大腿瘦下半身瘦腰臀部減肥醫學中醫減肥西醫減肥輕盈上半身瘦手臂瘦背後贅肉瘦臉/小臉/消水腫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刺激胃腸,小腹凹回去!法式1分鐘陰道訓練重設下垂的內臟餓肚子睡覺不會瘦比較快!醫:睡前照3原則吃能邊睡邊瘦14/10斷食的4個執行重點!空腹時間變短,效果卻不輸168成功甩肉15公斤的減重專家,每天必做的肩胛骨伸展降體脂肪全攻略!如何降低體脂肪率?對照體脂肪標準表、減脂飲食運動一次蒐羅,不怕體脂肪過高找上你!每天抬腿5分鐘,三週練出女神的11字腹肌線!運動放鬆紓緩運動瑜伽伸展運動紓緩痠痛運動運動養生懶人運動消水腫提高代謝運動瘦身減重運動改善便秘運動矯正姿勢運動運動好處辦公室體操氣功/平甩功/八段錦看更多運動健身深蹲核心訓練有氧運動慢跑/跑步走路/健走運動重量訓練/重訓健身訓練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打造緊實核心力、改善緊繃痠痛,流動瑜伽2組動作讓你輕鬆好眠鍛鍊下半身肌力改善腰痛!5分鐘柔性深蹲法照顧你的腰鬆開筋膜!4步驟一次解決手臂肩頸痠痛比走路、慢跑、游泳還讚!最好的運動降56%中風死亡率肩「緊」僵硬反而要按這裡!速效緩解肩痛實用穴位圖解80歲臥床爺爺3個月能走路!1分鐘「掃黑健康操」練回臀腿肌力專欄體重控制/肥胖醫學汪國麟醫師郭育祥醫師吳佳鴻醫師營養師/營養醫學劉博仁醫師吳映蓉博士蔡正亮營養師Donna營養師Stella營養師蘇妍臣營養師啾啾營養師林俐岑營養師呂美寶營養師好食課營養共筆看更多中醫師樓中亮中醫師吳明珠中醫師陳潮宗中醫師張文馨中醫師羅珮琳中醫師陳曉萱中醫師張家蓓中醫師李嘉菱中醫師林佑彥中醫師臻觀中醫/澄觀中醫全真中醫看更多生活、飲食達人邱品齊醫師王明勇食療養生專家鉅亨買基金潘懷宗藥理所教授生活魔法家陳映如賴宇凡營養治療師美味人妻KT謝凱婷健行筆記農委會農業兒童網食醫行市集養生專欄雲門教室綠藤生機梅門看更多健康顧問H2UCLUB北醫大醫療體系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藥害救濟基金會健康醫療網健談問8線上



4. 3個月糖尿病成功停藥!醫師公開8個逆轉高血糖飲食對策|早安 ...

糖尿病就是富貴病啦」、「糖尿病患十個有九個是胖子。

」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很抱歉我無法認同。

其實只要有機會留意台灣糖尿病患者的體型, ...國際書展38折!《早安健康》雜誌訂一年送半年再送【鴻參】參沛飲禮盒!立即搶購X為提供更多優質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內容接受並關閉視窗會員會員權益登入/註冊我的收藏會員登入忘記密碼登入Facebook快速登入LINE快速登入還不是會員嗎?立刻註冊搜尋文章/影音會員權益登入/註冊我的收藏2021會員福利大升級,登入再抽健身車>>facebooklineInstagramsms熱門:降壞膽固醇食材 一表比較防疫保單 快走更燃脂秘訣 養氣祛百病 免費送專刊  Yahoo奇摩健康頻道合作夥伴健康健康話題養生保健健康飲食對抗老化健康小撇步保健新聞醫療新聞看更多身心健康失眠問題銀髮族健康/長期照護情緒調適壓力紓解憂鬱症狀生理期調適兩性關係家庭關係兒童教育其他身心健康看更多中醫健康穴道導引氣血不足調養濕氣體質節氣養生中醫養生健康生活清潔/打掃防蚊/除蟲省電身體清潔旅遊生活淨化空氣食物保存除臭收納除黴/除濕生活智慧看更多健康醫療藥品安全西醫醫學疾病迷思疼痛醫學頭痛/偏頭痛腰痠背痛肩頸痠痛關節疼痛生理痛腳底痛坐骨神經痛看更多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綠茶、紅茶、烏龍茶各有不同功效!熱底寒底各體質的人這樣選85%胰臟癌患者發現已末期!1關鍵及早察覺2021新制上路!9大補助好康一次看,「這項」最多幫你省5萬羽絨衣裡面穿什麼最暖?實測溫度最高的穿法勝出咖啡園存股法讓他年領200萬股利:物價上漲擋不住,不如自己種下搖錢樹半夜牙痛怎麼辦?牙醫師傳授4招緊急舒緩止痛飲食健康食材薑黃水煮蛋優格豆漿花椰菜優酪乳黑木耳黑豆薏仁地瓜咖啡香蕉綠茶/茶類可可酪梨椰子油奇異果海苔黑巧克力肉桂看更多營養成分維生素鐵質茄紅素鈣花青素葉黃素膳食纖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他營養素看更多聰明飲食營養均衡保健食品健康食譜中醫食療低GI飲食低卡飲食預防癌症飲食高血壓/糖尿病飲食生酮飲食得舒飲食地中海飲食斷食法/輕斷食蔬果汁食譜看更多超級纖維PHGGPHGG便秘纖維素腸躁症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注意肌肉流失風險99%現代人是隱性飢餓預備軍?1招無負擔補足所需營養豆漿能抗癌!加這兩樣再防胃癌、直腸癌、子宮癌二寶媽不節食也狂瘦18kg!青花菜減肥法該注意什麼?蔬菜之王-菠菜輸了!抗三高、安神的蔬菜是它...體重少10kg、血管比實際年輕20歲!日醫實行10年的養生秘方就靠這碗用喝的就能讓血液變乾淨!枸杞等6種降血壓血脂茶瘦身健康瘦身健康減肥方法瘦身體操減重飲食食材享瘦下半身瘦小腹瘦大腿瘦下半身瘦腰臀部減肥醫學中醫減肥西醫減肥輕盈上半身瘦手臂瘦背後贅肉瘦臉/小臉/消水腫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日本網友票選最有效減肥法Top10!第一名不是斷食和戒糖逆轉脂肪肝這樣吃,讓她一年竟瘦30kg超勵志增肌減脂三餐實作菜單!一次完成6份餐點備餐教學大公開餓肚子睡覺不會瘦比較快!醫:睡前照3原則吃能邊睡邊瘦吳慷仁胖30kg、被警告有脂肪肝!間歇性斷食「消風」成功駝背塌腰馬上顯老10歲!展臂式深蹲消滅你的「背後齡」運動放鬆紓緩運動瑜伽伸展運動紓緩痠痛運動運動養生懶人運動消水腫提高代謝運動瘦身減重運動改善便秘運動矯正姿勢運動運動好處辦公室體操氣功/平甩功/八段錦看更多運動健身深蹲核心訓練有氧運動慢跑/跑步走路/健走運動重量訓練/重訓健身訓練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快走燃脂6個訣竅效果加乘,卡路里能多消耗60%!不花錢的逆齡保養!一招瑜伽遠離白髮,還能治好眼睛的累睡前1動作,便祕、失眠、腰椎歪都好了比跑步更好!這運動做完繼續燃脂,躺著都會瘦!練氣功3天支氣管炎痼疾就消失!前台大校長4種科學氣功坐臥都能練鍛鍊肌肉也可以抗老化,從CP值最高的大腿肌肉開始美麗肌膚問題消除皺紋異位性皮膚炎消除黑眼圈眼袋改善痘痘/粉刺肌膚健康體操塑身運動美腿運動按摩身體保養保養頭髮臉部清潔/洗臉防曬豐胸/美胸消除橘皮組織抗老化保養秘訣身體保養今日熱門文章精選文章每天花2分鐘,讓40歲就像25歲皮膚長小肉芽?醫:正常增生,但4徵兆小心惡性腫瘤頭皮屑分兩種,教你從「頭皮屑形狀」判斷!黑頭粉刺怎麼清潔?預防黑頭粉刺做到這招才斷根哭完眼睛腫怎麼辦?醫師教你消眼睛水腫全方略,按摩、敷眼都有效!手部乾裂刺痛!濕潤療法創始人:睡前擦這醒來全好了專欄體重控制/肥胖醫學汪國麟醫師郭育祥醫



5.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15種習慣中3條就要小心

只有愛吃甜食的人才會得到糖尿病、少油少糖就不會得糖尿病?其實得到糖尿病的原因比想像中的多很多,除了飲食之外,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 ...Skiptocontent只有愛吃甜食的人才會得到糖尿病、少油少糖就不會得糖尿病?其實得到糖尿病的原因比想像中的多很多,除了飲食之外,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習慣,都會造成糖尿病的因子。

糖尿病來自遺傳、習慣、體質糖尿病是常常聽到的疾病,也是台灣近年的「新國病」,罹患人數已經超過230萬人,還有潛在的患者正在逐漸成長。

不過如果真的要說清楚「糖尿病」是什麼,相信還是很多人說不清楚,當然也不知道什麼預防方式才是正確的。

一般人在進食之後,食物在消化分解的過程中會產生葡萄糖,胰臟感受到葡萄糖的刺激,就會分泌「胰島素」讓葡萄糖進入細胞內、轉換成能量,讓我們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可以進行各種活動。

但如果身體缺乏胰島素,或是細胞無法使用胰島素、產生了「胰島素阻抗」,血液中的糖分就無法進入細胞中,造成身體缺乏營養、同時傷害血管,就形成了「糖尿病」。

所以產生糖尿病的關鍵原因,就在身體有沒有「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能不能「正確使用」胰島素,除了飲食之外,其實體質、運動、壓力,也都會影響。

糖尿病的3大因子體質:例如第一型糖尿病,是因為自體免疫的問題,導致身體破獲胰島細胞、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或是在懷孕時曾有過妊娠糖尿病,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會增加。

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如果習慣吃太多、不運動,攝取過多熱量或是體內有過多的脂肪,都會讓胰臟過度工作,造成胰島素阻抗。

壓力:壓力會讓身體內分泌失調,導致腎上腺素、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過度分泌,造成胰島素阻抗。

15條糖尿病風險,你中了幾條?而在這3大因子中,還可以再細分成15條風險,除了體質無法改變之外,生活習慣、壓力都是可以靠自己來改善的;如果15條因子中有3條符合,很可能就是糖尿病患的「候選人」,如果符合5條以上,可能已經是糖尿病前期而自己不知道了。

二等親中有糖尿病患。

有過妊娠糖尿病。

有脂肪肝。

腰圍大於80公分。

體脂肪大於30%。

血脂、膽固醇超標。

肚子餓的時候容易頭暈目眩、感覺很容易低血糖。

體力特別差,樓梯爬2層就氣喘吁吁,飯後容易想睡覺。

容易忽胖忽瘦。

喜歡吃甜食、喝含糖飲料、西式點心。

喜歡吃精緻澱粉如白飯、白麵條,少吃五穀雜糧。

喜歡吃湯湯水水的食物,像是羹飯、燴飯,或是會把菜湯、菜油拌飯吃乾淨。

三餐常常不定時。

長期睡眠不足、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或是常常熬夜、超過半夜11點才睡。

常常感覺壓力很大。

如果發現自己中了3條,建議開始針對自己中標的風險進行改善,比如調整晚睡的作息、開始運動減肥等;如果中了5條以上,建議去新陳代謝科看診,看看自己的血壓、血糖、血脂是不是正常值,觀察內分泌的狀態,按照醫師的指示來設計自己應該要遵行的生活作息規劃,避免真的惡化成糖尿病。

文/盧映慈圖/巫俊郡延伸閱讀「糖尿病前期」有4項危險指標 研究告訴你:用曬太陽方式逆轉!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6種「超級食物」有效控制糖尿病罹患糖尿病要小心!併發症才是要命原兇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2020-03-21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心包油」讓心血管死亡率上升!心臟科名醫曝控制這項是關鍵2021-01-02《紐約時報》評台灣防疫:鎖國非長久之計,好運能維持多久?2021-01-03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美豬開放爭議未來醫學專區急診室直擊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健康知識穴道運動食物營養漫話健康漫話科普圖解疫情癌症百科治療癌症認識癌症協助資源康復調理抗癌新知預防癌症抗癌故事影音健康圖解健康動起來HehoTopicsHehoYoga瑜珈Heho專家說健康管理健康檢查自我檢測討論版



6. 糖尿病8種症狀,預防與控制飲食訣竅

糖尿病的併發症大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所以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要遵從醫師的指示服藥或施打胰島素,加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多運動、不 ...Skiptocontent三高疾病/代謝性疾病/疾病知識糖尿病8種症狀,預防與控制飲食訣竅由iHealth·2019-02-25iHealth政昇藥師的話糖尿病是一項慢性代謝性疾病,很多患者感受不到明顯的症狀,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引發的併發症往往相當棘手。

糖尿病的併發症大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所以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要遵從醫師的指示服藥或施打胰島素,加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多運動、不菸不酒、清淡均衡飲食,血糖才可以獲得有效控制。

 說到糖尿病,你聯想到什麼?國人十大死因、胰島素、多吃、多喝、多尿……這些都沒錯,只是糖尿病遠比你想得還複雜。

不過別擔心,這篇文章要讓你認識糖尿病原因、症狀與風險族群,再來了解預防方法!本文重點:糖尿病成因糖尿病症狀糖尿病高風險族群糖尿病4種類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治療糖尿病糖尿病併發症預防糖尿病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以台灣來說,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全國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

糖尿病高居2016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五名,每10萬人有42.4人因此死亡,相當於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胰島素能將血液中的葡萄糖帶進細胞,做為細胞運作的能量。

我們可以想像荔枝是葡萄糖,宮女是胰島素,貴妃是細胞。

貴妃不可能自己跑去市場買荔枝,於是宮女就負責將荔枝帶去給貴妃食用。

主要有兩個因素會造成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而留在血液裡,使血糖居高不下。

體內胰島素供應不足當體內胰島素供應不足,葡萄糖無法透過胰島素供給細胞利用,而滯留在血液中,就會使血糖持續高過正常值。

第一型糖尿病就是因為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胰臟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所造成。

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就是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能力異常,胰島素無法有效地代謝葡萄糖,導致葡萄糖滯留血液當中,腎臟無法完全回收就殘留在尿液中。

由於細胞無法獲得足夠能量,身體就認為應該製造更多的胰島素來搬運葡萄糖,所以日以繼夜地製造胰島素,但問題是細胞已經對胰島素反應低落,所以仍然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最後身體會快速消瘦。

有九成的糖尿病成因是因為胰島素阻抗。

其成因有可能跟脂肪過多、遺傳、年紀大有關。

話說貴妃(組織細胞)長期被餵食大量的荔枝(葡萄糖),不僅已經吃膩了,身材也漸漸豐腴,又看到宮女又送荔枝來只覺得反胃(胰島素阻抗)。

皇上只看到荔枝堆滿整個國庫,以為是宮女(胰島素)不足,難以負荷搬運荔枝的工作。

怕貴妃餓著了,於是便徵招更多的宮女(胰島素)來運送荔枝到宮中。

但貴妃不想吃就是不想吃,偶而免強吞個一兩顆而已。

於是就算宮中有很多的宮女以及很多的荔枝,但是貴妃卻日漸消瘦。

(身體組織無法吸收能量) 糖尿病症狀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少以上警訊通稱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除此之外,糖尿病還有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症狀:容易感到疲勞,四肢無力、麻痺皮膚及性器官搔癢視力衰退抵抗力降低,皮膚產生病變,傷口癒合能力差然而,糖尿病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罹病,因此須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覺糖尿病。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吃很多、喝很多還是覺得飢餓和口渴?糖尿病患者即使吃進大量的食物,但是因為胰島素對細胞的反應不佳,無法讓葡萄糖為細胞所利用,因此患者仍然會感到飢餓。

另外因尿中帶有糖份,造成滲透性利尿。

當尿量不正常增加,身體的水分就會加速流失,而造成口渴。

因此如果血糖沒有降下來,就會持續有口渴的現象。

 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糖尿病除了跟遺傳因素有關之外,生活型態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仔細檢視以下的高風險族群,有哪些是平時就能避免的?吸菸、飲酒香菸中的尼古丁會抑制胰島素分泌,使血糖升高,空腹飲酒可能會造成低血糖,飯後飲酒反而有高血糖風險。

曾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婦女15%至50%有相關病史的婦女,在未來會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壓力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會使荷爾蒙會分泌異常,妨礙胰島素運作,增加血糖升高的風險。

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罹患糖尿病的機會也會高於常人。

大於40歲這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好發期年齡。

高血壓、高血脂如果飲食偏好重口味,喜愛大魚大肉,血液中的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C)」



7. 糖尿病為什麼找上你,原因與前兆等11個重點一次瞭解

第2型糖尿病病人主要成因是食用過多精緻食品,和不運動導致人體日常所吃入的熱量遠高於消耗,導致人體的胰島素代謝出現問題,因而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症狀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糖尿病首頁健康百科腸胃糖尿病症狀病程併發症成因危險族群種類預防相關檢驗治療照護就醫準備部位分享什麼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人體內胰島素供應不足或是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利用能力降低而產生的一種代謝疾病,糖尿病最重要的特徵即為病人血糖的值高於正常人,糖尿病可分為三種類型,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類型糖尿病,其中第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佔了90%。

其中第1型糖尿病多與遺傳性有關,也有少數一般人會罹患第1型糖尿病。

第2型糖尿病病人主要成因是食用過多精緻食品,和不運動導致人體日常所吃入的熱量遠高於消耗,導致人體的胰島素代謝出現問題,因而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症狀平常較難發現,建議需透過健康檢查觀察血糖值的變化,如果早期發現糖尿病的問題,也能透過藥物、飲食控制和運動,來與疾病共處,也能保有未來較好的生活品質。

糖尿病症狀頻尿、口渴:當血糖的上升、體內無法充分利用,腎臟把無法利用的過多糖分排到尿液中也連帶把體內水分排除,因此會出現頻尿且尿量多的問題,排尿多且體內需要水分就會有口渴的現象。

飢餓感:無法充分利用血液中的糖分,造成身體能量不足,病人想食用精緻食品來緩解飢餓感,卻會讓病情加重。

體重改變:肥胖是糖尿病重要成因之一,但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夠充分利用,人體就會開始攝取儲存於人體內的脂肪以補充熱能,這時病人可能會有快速的體重下降。

視力減退:高血糖可能會造成視網膜病變,會出現視線模糊、眼睛疲勞等狀況。

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末梢神經的症狀、皮膚搔癢、傷口不易癒合、女性則會有月經異常,男性可能出現陽痿等症狀。

糖尿病進展第2型糖尿病的發展過程可從最初的胰島分泌障礙或胰島素抵抗等狀況,血糖並不會出現明顯的降低,會增加胰島細胞的工作負擔。

漸漸胰島細胞開始分泌疲乏,胰島素分泌功能開始下滑,會出現餐後血糖升高以及空腹血糖仍偏高等現象,此時會由沒有症狀的糖尿病,逐漸開始出現症狀並確診為糖尿病,最後血糖控制不佳則會開始出現併發症。

而第1型糖尿病則是直接因為胰島細胞的減少,胰島素分泌量減少就開始出現症狀,整體發展會較第2型糖尿病為快。

糖尿病併發症腎臟疾病:腎臟疾病是許多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但腎臟疾病的成因並非注射胰島素導致,腎臟病日後可能引發腎衰竭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等。

心血管疾病:過高的血糖水平會持續影響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可能會出現高血壓、腦中風或是心肌梗塞等。

神經障礙:病患可能會出現如自律神經障礙、知覺障礙、運動障礙、腦神經障礙、肌肉萎縮等症狀。

皮膚病:由於身體抵抗力減弱,病患皮膚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可能會有糖尿病性壞死、皮膚搔癢等症狀。

糖尿病常見致病原因肥胖:精緻飲食被認為是最主要的糖尿病成因以及誘因之一,現今生活中充斥著大量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而這些食物會影響人體胰島素的分泌以及血糖的控制。

遺傳: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也是糖尿病的高風險群,應注意飲食以及體重,且應減少糖尿病的誘發因素如肥胖、壓力、不運動等。

妊娠糖尿病史:懷孕期間血糖值高於正常值的孕婦,則為妊娠糖尿病,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病患在未來罹患糖尿病的機會也要高。

其他影響糖尿病的成因包括壓力、高血壓、吸菸、酗酒、長期不運動以及失眠等。

糖尿病好發族群吸菸酗酒肥胖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糖尿病種類糖尿病可分為3種類型,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類型糖尿病:第1型糖尿病:常在兒童與青少年時發病,患者約8成是由於自體免疫系統異常,大量破壞胰島中β細胞使胰島素無法正常分泌。

多半幼年發病,必須長期依賴胰島素注射來控制血糖,並且透過控制飲食來維持血糖穩定,否則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高血糖酮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也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第2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胰臟尚未失去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主要是細胞無法正常利用胰島素(胰島素阻抗)及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造成血液中糖分過多。

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釐清,但被認為與多重基因的變異有關和肥胖有關,尤其是內臟型肥胖的族群尤其要



8. 糖尿病

當血糖超過腎臟的負荷時,血液中的糖分便會經由尿液排出,故稱為糖尿病。

糖尿病的種類. 一型糖尿病:約百分之五至十的患者屬於一型糖尿病。

Skiptocontent健康資訊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疾病。

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未能有效地運用胰島素,影響血糖的調節,令血糖過高。

當血糖超過腎臟的負荷時,血液中的糖分便會經由尿液排出,故稱為糖尿病。

糖尿病的種類一型糖尿病:約百分之五至十的患者屬於一型糖尿病。

患者多為年青人,是由於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病變,患者嚴重缺乏胰島素,發病一般較急。

患者需要依賴注射胰島素來穩定血糖水平。

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類型,佔患者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

二型糖尿病患者多為中年以上的人士,特別是有家族歷史、肥胖、飲食習慣欠佳或缺乏運動的人士。

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使用胰島素的能力減弱。

發病較慢,病徵較不明顯,部分患者初期並不察覺。

二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

輕微的可以透過實踐健康生活方式,如控制體重、改善飲食及定時運動來穩定血糖的水平,較嚴重的則需要口服降血糖藥甚至注射胰島素。

妊娠性糖尿病:患者在懷孕期間診斷出的血糖過高,產後回復正常,但日後較大機會患上糖尿病。

繼發性糖尿病:指有特殊病因(如腮腺炎、慢性胰臟炎等或長期服用類固醇)而誘發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徵部分糖尿病患者沒有明顯病徵,只是在驗血時才發現。

病徵可能包括:頻密及尿量增多,經常口渴容易疲倦,體重下降皮膚及陰部痕癢傷口發炎及不易癒合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現以下的病徵:失禁視覺障礙跌倒反覆感染記憶力下降精神錯亂脫水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的併發症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大類。

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是因為血糖過高或過低,嚴重的可導致昏迷,稱為糖尿病昏睡與低血糖休克。

在這些緊急情況下,要馬上送院救治。

慢性併發症主要是由於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變,令多個器官出現問題,如冠心病、血壓高、腎衰竭、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嚴重的可導致失明、中風、慢性皮膚潰瘍,組織壞死或要截肢等。

因此糖尿病必須要注意控制血糖,以減低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糖尿病的治療減肥:維持理想體重,可以令失衡的胰島素分泌回復正常。

調節飲食:避免吸收高熱量和高糖分的食物,可減低胰臟的負荷。

一些輕微患者只需注意飲食,便可以控制病情,不需服藥。

適量運動:能改善血管健康,促進血液循環,減少併發症。

對於過重的病者,有助控制體重。

藥物治療:應按醫生指示服用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劑,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此外,病人應注意生活上的調節,三餐定時定量、作息定時、切勿吸煙、定期覆診,以確保病情得到控制,及減慢併發症出現。

糖尿病的預防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不論是否高危一族,亦要積極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包括:均衡飲食及維持適中體重、培養運動的習慣,還要不吸煙、避免吸入二手煙及不酗酒,以減低將來患上糖尿病的機會。

如想獲取更多資料,可參閱《香港糖尿病參考概覽-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基層醫療的護理【病友篇】》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