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糖尿病:原因、症狀、診斷、預防 |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體內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的慢性代謝異常疾病。

糖尿病患者會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無法有效利用,所以造成血糖過高。

在正常的情況下,體內 ...跳到內容糖尿病認識糖尿病:原因、症狀、診斷、預防醫學審稿:姜冠宇醫師|文:張雅惠更新日期:2021-01-28.閱讀時間:4分鐘馬上分享在這篇文章中:糖尿病的定義糖尿病的類型糖尿病的症狀糖尿病的風險糖尿病的照顧與預防方法糖尿病的定義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因為體內胰島素(Insulin)缺乏或功能不全,對糖類的利用能力減低,甚至完全無法利用而造成血糖過高。

久而久之便可能會導致其他嚴重的問題,如心臟病(Heartdicease)、失明或腎臟病等等。

正常情況下,我們吃進去之的食物會被分解為葡萄糖(Glucose),釋放到血液中。

這時候血糖會上升,體內的胰臟(Pancreas)會釋放胰島素,主要的功能是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成功進入細胞,供應細胞所需的能量。

但是糖尿病患者會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無法有效利用,所以造成血糖過高。

當血糖超過腎臟的負荷時,血液中的糖分便會經由尿液排出,故稱為糖尿病。

(胰島素為何如此重要,想了解更多請看「胰島素」)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簡稱IDF)表示,2019年全球大約有4.63億位成年人(20~79歲)有糖尿病,估計到了2045年將會上升至七億之多。

其中,65歲以上的族群中,有1/5患有糖尿病。

全球可能還有2.32億的糖尿病患者還未被診斷。

(推薦閱讀:糖尿病盛行:為何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糖尿病的類型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簡稱IDF)在2019年的統計,有超過110萬兒童和青少年患有第一型糖尿病,而過去30年,隨著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各國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也越來越多。

糖尿病類型包括:第一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是因自體免疫或病毒等問題造成先天性胰島素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詳情請閱:第一型糖尿病。

第1.5型糖尿病(Type1.5diabetes):成人階段才發展出來的第一型糖尿病,詳情請見:第1.5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成人階段才因遺傳、不當生活習慣等因素而誘發的糖尿病,詳情請見:第二型糖尿病。

第三型糖尿病(Type3diabetes):近年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基本上是大腦無法對胰島素反應,導致腦部血糖過高,造成認知功能衰退,詳情請見:第三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簡稱GDM):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的現象,詳情請見: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的症狀第一型糖尿病患在初期發展快速,因此容易發現。

但第二型糖尿病,多數患者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直到透過驗血,或已經視力模糊與罹患心臟病後,才發現自己有這種疾病。

但整體來說,糖尿病常見症狀有:口渴頻尿感到很餓體重沒來由的下降疲勞和虛弱視力模糊頭痛、頭暈同場加映:認識糖尿病症狀與治療方法糖尿病要看哪一科?因為糖尿病並沒有特定的患部,所以可能會讓第一次看診或有糖尿病的相關疑問者,不知道要掛哪一科。

基本上,糖尿病是看新陳代謝科或內分泌科,如果沒有相關的門診可以掛號,也可以先掛內科或是家醫科。

糖尿病的風險由於第一型糖尿病屬於自體免疫問題,有第一型糖尿病家族病史的兒童、年輕族群罹患的可能性相對較高;而家族同時有LADA病史的人,在年滿30歲以後,也會有較高罹病的風險。

(同場加映:第一型糖尿病成因與風險)和自體免疫無關的第二型糖尿病,則主要受個人生活型態影響,如糖尿病前期者、肥胖、年滿45歲、家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每週運動少於三次、曾經患有妊娠糖尿病,或是寶寶出生超過4000克的人,都較可能成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同場加映:糖尿病風險多,不是吃甜才會得!第二型糖尿病容易家族遺傳)另外,近幾年研究也顯示,阿茲海默症與糖尿病有明顯的關係,糖尿病前期者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晚年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更高,阿茲海默症也因此被稱為是第三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照顧與預防方法糖尿病的照顧糖尿病患者需要經常注意血糖水平,忽然過高(高血糖)或過低(低血糖)等都具有高度的危險。

另外,也有造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