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障礙症症狀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適應障礙症之照護

有上述症狀者不一定是適應障礙症,請至精神科門診就醫。

三、適應障礙的治療:. 認知心理治療:可以經由會談、想法的改變,來減少焦慮、壓力或無法 ...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回首頁關於我們預約掛號English登入一般中大×全站搜尋搜尋登入適應障礙症之照護位置護理指導精神科主題適應障礙症之照護其他資訊瀏覽:1296,最近修訂:2019-07-22回首頁列印日期:2021/02/03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護理指導精神科×私密分享無法分享,系統已經關閉私密分享的功能×QRcode×選擇網頁檔案loading...確定取消×刪除提醒×loading...×適應障礙症之照護分享QRcode列印瀏覽:1296,最近修訂:2019-07-22分享QRcode列印瀏覽:1296,最近修訂:2019-07-22×××loading...×建立新版本一、什麼是適應障礙症?適應障礙症是指個人面對負面壓力或生活改變時無法適應的一種心理反應,通常是在壓力產生後的一個月內出現,並且在六個月內可被處理及改善。

 二、適應障礙常見的臨床特徵:憂鬱:情緒低落、無望感、無助感、容易哭泣等。

焦慮:坐立難安、過度擔心、恐懼、害怕等。

行為問題:退縮、逃學、打架、破壞、自傷及偷竊等。

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失眠、睡眠困難、注意力差、心悸、手抖、日常功能障礙、失去對工作的興趣、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降低等。

有些適應障礙會混合多種臨床特徵而非明顯的單一特徵,進而影響工作或學業。

有上述症狀者不一定是適應障礙症,請至精神科門診就醫。

 三、適應障礙的治療:認知心理治療:可以經由會談、想法的改變,來減少焦慮、壓力或無法控制的情緒,增加個人因應技巧及建立正向的認知。

心理諮商:參加一對一的諮商或是以團體方式進行的諮商。

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引導說出其恐懼、害怕或擔心,也可以和有相同感覺的人互相交流,以得到支持、減輕或除去負面的情緒及想法。

壓力管理:提升個人的壓力因應能力或回覆適當處理壓力的自主能力。

藥物輔助治療:必要時依醫囑服用抗焦慮、抗憂鬱等藥物。

 四、適應障礙的照護:鼓勵病人練習表達其壓力源及內心想法及感受,予傾聽及同理,並適時提供正向的回饋。

引導及討論建立有效的紓壓方式,例如按摩、運動、深呼吸或肌肉放鬆法。

培養良好的生活作息,維持健康的生理功能,例如均衡飲食及充足睡眠。

適時主動尋求外界資源,讓專業或醫療團隊提供協助。

 參考資料Bachem,R.,&Casey,P.(2018).Adjustmentdisorder:Adiagnosiswhosetimehascome.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227,243-253.doi:10.1016/j.jad.2017.10.034O’Donnell,M.L.,Metcalf,O.,Watson,L.,Phelps,A.,&Varker,T.(2018).Asystematicreviewofpsychologicalandpharmacologicaltreatmentsforadjustmentdisorderinadults.JournalofTraumaticStress,31(3),321-331.doi:10.1002/jts.22295Quero,S.,Molés,M.,Campos,D.,Andreu,M.S.,Baños,R.M.,&Botella,C.(2019).Anadaptivevirtualrealitysystemforthetreatmentofadjustmentdisorderandcomplicatedgrief:1‐yearfollow‐upefficacydata.ClinicalPsychology&Psychotherapy,26(2),204-217.doi:10.1002/cpp.2342××複製檢核清單loading...×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問題:1.適應障礙症必要時可以依醫囑服用抗焦慮、抗憂鬱等藥物來治療。

是否不知道2.適應障礙症是指個人在壓力事件後的六個月內出現的情緒或行為症狀,且在壓力源停止後症狀未持續超過一年的一種心理反應。

是否不知道3.適應障礙症常見的臨床特徵有:容易哭泣、過度擔心、退縮、逃避、社會生活適應能力下降等。

是否不知道4.適應障礙症狀多半為明顯單一特徵,且通常不會影響到工作或學業。


2. 適應障礙症護理指導作者:臺大醫院精神科楊秀英門診護理師 ...

在病程上,適應障礙症的發生與壓力事件的時序性有密切的關聯。

病人在事件發生前一切如常,而通常是在事件發生後的1 個月內開始出現症狀。

即使壓力事件持續 ... :::無障礙網頁說明台大醫院:::      :::最新消息特別企劃專題報導保健園地台大花絮兒童專欄前期內容   :::保健園地健康上菜-竹筍野菇沙拉適應障礙症護理指導 常見用藥Q&A讀者信箱    前期保健園地         :::適應障礙症護理指導內容下載: 定義適應障礙症發生的原因,乃是由於對壓力事件的不恰當反應。

病人所遭受的壓力事件可能是單一的,例如:離婚、失業等。

也可能是多重的,例如:生病又失業。

壓力事件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持續性的。

此外,壓力的嚴重度因人而異,例如同樣是父母過世,對10歲的兒童或40歲的成人有不同的意義。

因此,在判斷上要考慮種種因素。

引發適應障礙症的壓力事件,所指的是對病人而言是重大而有意義的環境變遷。

在病程上,適應障礙症的發生與壓力事件的時序性有密切的關聯。

病人在事件發生前一切如常,而通常是在事件發生後的1個月內開始出現症狀。

即使壓力事件持續存在,病人應會於逐漸調適後,症狀消除,所以其病程一般而言應不至於超過6個月。

臨床表現適應障礙的臨床表現,以情緒方面的症狀為主,例如:焦慮、煩躁、多慮、心情低落等,而情緒障礙亦會伴隨身體症狀的產生,如失眠、心悸、食慾不振等。

相較於成人,兒童或少年期的適應障礙症,有較多的病人會出現行為上的改變,例如:逃學、打架或退化舉止等。

以上所描述的症狀,在調適壓力事件的正常反應中也可能出現,但只有在症狀嚴重度已經影響個案的社會功能時,例如影響其工作、就學、操持家務等,我們才可以稱之為適應障礙症。

病因許多人都經歷過類似的重大生活變動或壓力,但為什麼有的人適應得很好,有的人卻承受不了,而產生不適應的精神症狀呢?這就像人們罹患感冒一般,必定是對感冒病毒缺乏抵抗力,加上有傳染的機會,才會導致感冒症狀的發生。

以下是影響個人適應能力的因素:年齡:年幼者因為心智尚未成熟、經驗缺乏;老年人因為能力退化,適應力較一般成人差。

智能:智弱者的因應能力較差。

先天氣質:依幼兒的氣質研究,人的適應力有與生俱來的強弱之別。

養育的方式:如受過度保護或溺愛的孩子適應力較弱。

創傷經驗:過去曾受心理創傷者,在遭遇類似或有象徵意義的壓力事件時,容易勾起創傷的心理反應而引發精神症狀。

累積的壓力事件:有研究顯示,精神症狀發生前的臨近生活壓力事件,可能只是最後的引燃事件,在那之前連續累積的壓力事件,是削弱適應能力的主要因素。

生理疾病:尤其是殘障和嚴重的慢性疾病,會降低承受壓力的能力。

個人面對難題、壓力的因應方式:不能以成熟的方式因應者,較易有適應的困難。

除了上述個人的適應能力影響因素外,環境因素也會影響適應障礙症的發生與否。

例如:一個人面臨失業,他的家庭、親友是否給予支持;夫妻離婚前後,是否能穩定地照顧孩子,給予孩子適切的說明,並協助孩子的情緒疏導。

治療適應障礙症的發生很明顯的與生活壓力事件及病人對環境的不適應有關,所以在治療時須考慮對外界的適應問題與病人本身內在心理的適應問題。

對外界適應問題的解決人們原先是按照社會文化的標準來與環境協調及與他人和諧相處,但一旦有重大壓力發生,即可能超乎其承受力而致不支的程度。

臨床上病患的治療需回歸於問題的所在點,須獲得與事件有直接關係且可提供支持的人來協助除去壓力。

學校老師、父母或配偶的參與是極為重要的。

兒童心理衛生機構、學校輔導單位、家庭協談及自殺防治機構等的協助,則需要列入社會資源之列。

心理內在適應問題的解決針對病人人格的弱點,以心理治療的技巧,逐漸剖析病人心理上的混亂及人格傾向,使他修正自己不成熟的性向、性急與過度努力適應、怨恨的心理,以緩和易發病的傾向,並做心理上的再建設。

在確立診斷後應持續服用足夠的藥物,使用的藥物包括:抗焦慮藥物、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

結論適應引起的障礙固然帶給人痛苦,也可能帶來成長,這種成長是指病人經由失敗而學到更好的認知方式或應對技巧,當同樣的事件再發生時,就不會構成同樣嚴重的壓力了。

但疾病發生後,如果沒有適當的處理或治療,也許是病急亂投醫而招致更多錯誤觀念



3. 適應障礙症(Adjustment disorder)

當壓力解除之後,症狀持續的時間不會太久(小於6個月),也就是說力滅輕之後症狀也減輕,此與憂鬱症的病人不同的是,憂鬱症的病人通常找不到一個單一的明顯壓力 ...kenkon健康網最新消息膳食營養分析熱量概算編輯減重菜單身體評估每日消耗熱量計算進階卡路里計算兒童生長發育分析兒童發展進程問卷兒童時期常見疾病藥品查詢體檢檢驗值須知事典健康自我檢測成人常見疾病症狀的警示憂鬱症心理健康測驗聯絡我們  HOME > 健康自我管理 > 成人常見疾病 > 精神科 > 適應障礙症(Adjustmentdisorder)請選擇以下科別。

心臟內科血液腫瘤科胸腔內科胃腸肝膽內外科風濕免疫科腎臟內科家庭醫學科新陳代謝科一般外科胸腔外科泌尿科腦神經外科骨科牙科婦產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眼科腦神經內科精神科急診科感染科食品營養科請選擇以下科別一般內科心臟內科血液腫瘤科胸腔內科胃腸肝膽內外科風濕免疫科腎臟內科家庭醫學科新陳代謝科一般外科胸腔外科泌尿科腦神經外科骨科牙科婦產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眼科腦神經內科精神科急診科感染科食品營養科疾病類別:精神科疾病名稱:適應障礙症(Adjustmentdisorder)對於一個明顯的壓力來源開始後的3個月內發展出來,對壓力的極度不能調適的情形,而出現焦慮、緊張、憂鬱心情的一個現象。

當壓力解除之後,症狀持續的時間不會太久(小於6個月),也就是說力滅輕之後症狀也減輕,此與憂鬱症的病人不同的是,憂鬱症的病人通常找不到一個單一的明顯壓力來源,而其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同的是,後者的創傷往往非常嚴重的經歷,而適應障礙症的壓力來源往往只是一般可調適的壓力,而其反應卻超乎平常的強烈,例如:在公眾場合被人辱罵,造成極度的心情低落至不想出門無法上班,甚至不能言語,特別是在童年期有過創傷經驗的人,如:被遺棄、失親、羞辱等,特別容易患此病。

病徵及症狀:症狀包含伴隨單獨或混合發生的行為疾病、焦慮及沮喪。

  外觀:偏見,注意力分散。

  意識及現實感不穩定:可能缺乏病識感,將責任設在他人身上。

 ◎伴隨憂鬱心情:病徵:憂傷的臉、流淚、易怒、失眠、輕微認知失調、無決斷力。

 症狀:悲傷、病態的編鑑、易怒、失眠、感到無知。

  ◎伴隨焦慮:病徵:焦慮的臉、不舒適、煩躁、心搏過速、極度害怕、過度驚醒、注意力不集中。

 症狀:焦慮心情、緊張、憂慮、害怕與依賴者分離。

  ◎伴隨焦慮和憂鬱心情:以同時含有焦慮與憂鬱心情作為診斷。

  ◎伴隨行為規範障礙:主要表現行為規範障礙,如侵犯他人權益或違反與其年齡相稱的主要社會標準會規範。

如打架、曠職、逃學、嗑藥、魯莽駕車等。

◎伴隨品行及情感混合障礙:以同時含有情感與行為問題作為診斷。

  kenkon健康網  返回首頁   |   聯絡我們   |   Copyright©Kenkon健康網.Allrightsreserved.本網站所有資料皆不得引用轉載及複製,未經許可再複製使用皆違反著作財產法規,違反者將嚴予追究。

 瀏覽人數  0004345002



4. 珍惜生命 認識憂鬱症

適應障礙症合併憂鬱情緒:因明顯外在壓力事件影響,而出現短暫時期的憂鬱情緒及症狀,通常不會超過半年,且症狀較不嚴重。

2.輕型憂鬱症:因性格關係,對環境 ...珍惜生命 認識憂鬱症精神科郭峯志主任當一個人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時,那是一種絕望?一種衝動?一種對生命不公平的抗議?失去愛或與人連結的機會?有千萬種理由來解釋。

這些自殺者當中,據研究資料顯示,在生前95%患有精神疾病,70%患有憂鬱症。

雖然每位自殺者各有其獨特的起因、發展過程,但在走到自殺那一刻之前,精神疾病似乎是自殺者的一種共通路徑。

因此清楚認識、發現、診斷和治療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似乎是在鬼門關前搶救生命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憂鬱症,雖然有其共通的症狀表現,但是不同的年齡、性別、社經階層,卻常有著不同的面貌,因此常讓患病的當事人、親友、老師,甚至一般科別的醫師,都認不出其真正面貌。

一、何謂憂鬱症?最常見的症狀如下:1.憂鬱情緒:悶悶不樂、面露愁容、哭泣、易怒。

2.生活失去平時的興趣或樂趣、性慾減低。

        3.認知及動作遲鈍: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無法專心、猶豫不決、生活懶散、生活及工作能           力減退。

4.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5.失眠、經常凌晨醒來。

6.疲倦及四肢無力。

7.躁動不安、手足無措。

8.自責、罪惡感。

9.無助、無用、無望。

10.自殺念頭或企圖。

11.其他:酒精濫用、慮病(過度注意身體症狀,擔心患有重大身體疾病)。

12.另外憂鬱症病患,也常合併有明顯焦慮症狀,如恐慌、莫名的恐懼、心悸胸悶、頭暈及全    身疼痛等。

傳統上,所有的精神官能症,都被稱為「腦神經衰弱」。

而憂鬱症,也屬於其中的一種。

然而,大多數人並無「憂鬱症」的觀念,因此病患很少會認為或承認自己患有憂鬱症,反而會專注於身體出現的症狀,如食慾不振、胃腸不適、疲倦、頭暈、心悸、胸悶等,以為自己患有身體疾病(稱為身體化現象),而向其他非精神科醫師求助,特別是老年人。

兒童青少年的憂鬱症,有時會以問題行為(如暴怒、躁動不安、翹課、功課退步)為主要表現。

成年男性憂鬱症患者,則可能以酒精濫用、暴力行為來表現。

有人統計內科門診就診病患中,75%有情緒困擾,其中以憂鬱及焦慮症狀居多。

至於症狀比較嚴重,需要接受治療的,約佔12-15%。

因此正確認識憂鬱症,並對症下藥,才能免於憂鬱之苦!二、原因:       憂鬱及自殺現象遍佈所有年齡層,憂鬱本身是一種「失落」及「無望感」,在人的一中,面臨各種發展與成長的苦痛過程,以及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難免會有不斷的挫折。

當無法平靜度過每一個動盪的階段,心中失落的情緒便開始累積,直到壓力過度,對人生灰暗面再也無法抵抗,無望感油然而生,繼而醞釀出憂鬱情緒及自殺念頭。

1.發展及人際關係壓力,可能帶來的挫折與人生危機,列舉如下:  (1)求學過程(升學主義):學校課業及同儕互動。

   (2)異性朋友交往。

   (3)家庭:夫妻、婆媳、親子。

   (4)工作:失業、財務危機。

   (5)中年危機:婚姻、事業、地位。

   (6)老年期:空巢期、更年期、退休。

   (7)親人死亡:鰥或寡、失去孩子。

 2.身體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   (1)慢性身體疾病:中風、癌症、癡呆症、多重身體疾病。

(2)慢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病、焦慮症(恐慌症)。

(3)慢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顧家屬。

(4)女性的經期症候群、產後憂鬱症、更年期症候群。

(5)酒癮及藥癮。

(         (6)類憂鬱症之身體疾病:內分泌疾病(甲狀腺素低下)、胰臟癌、巴金森氏症、抗血壓藥。

3.憂鬱症家族遺傳:部份憂鬱症患者,會有體質性的遺傳,追溯家族病史,可能會有自殺、酗酒及憂鬱症等。

   4.性格問題方面:若具典有特殊性格者,如強迫、依賴、神經質、畏懼或邊緣性格等,則更會因性格上的弱點,面對上述種種遭遇及挫折時,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及情緒舒解,則更容易導致憂鬱症狀。

三、分類:1.適應障礙症合併憂鬱情緒:因明顯外在壓力事件影響,而出現短暫時期的憂鬱情緒及症狀,通常不會超過



5. 談生活及職場的適應不良

適應障礙症通常是在事件發生後的一個月內開始出現症狀,即使壓力事件持續存在,患者應會逐漸適應而症狀消除,一般而言病程不會超過六個月。

它的臨床表現, ...華人心療網HOME.關於我們中文|Englishsearch專業陣容心療在線諮商預約心理測驗進修課程企業EAP公益活動心病知多少0你可利用以下方式登入您好管理個人的註冊資料有心理或情緒困擾嗎現在就立刻預約已有8186人次預約免費20分鐘深度50分鐘壓力與情緒情感與關係伴侶與家族嬰幼兒/兒童青少年議題成長與職涯身心疾病失落與創傷影音資料頁心病知多少壓力與情緒談生活及職場的適應不良林宏川醫師六十歲的男子因經濟不景氣遭裁員,擔負家庭經濟重責卻找不到新工作之際,出現全身無力,食慾差,失眠,提不起勁的身體症狀,如此身體不適似乎更驗證他無法工作…… 這陣子政經體制的不安定感,瀰漫不景氣的氣息,社會集體焦慮不安,均會影響到個人的生活面,多人面臨生存的受威脅,失業、投資失利、財務損失等,這重大突發性的生活事件,也會惡化個人原本就有的生活情境壓力,如此而有身心不適求醫的患者也增多。

六十歲的男子因經濟不景氣遭裁員,擔負家庭經濟重責卻找不到新工作之際,出現全身無力,食慾差,失眠,提不起勁的身體症狀,如此身體不適似乎更驗證他無法工作,經治療兩個月後改善。

四十二歲男子,因長期慢性失眠而就醫,探究原因始自三年前生意投資失敗,之後雖已另找工作從事業務推銷工作,但囿於本身性格無法放得開,影響業績,同時個性與原本相較,已顯較退縮,不喜言語,雖亦可繼續工作,但與往日相比,旁人亦看得出整個人變了,無活力,缺乏進取心和創造力,這是長期適應不良的困難。

另卅五歲的年輕男子,擔任新職重要幹部數個月之後,開始有胸口緊縮、頭暈及心悸症狀,整個人有過多的情緒負荷,覺快撐不住了,看病身體檢查及實驗室檢查顯示正常,經短期的藥物治療合併幾次的個別心理治療,症狀才好轉。

十七歲的高中女生,原本學業成績良好,在父母離異之後的兩年來,學業成績逐漸大幅滑落,不想唸書,產生拒學,併有憂鬱情緒,自認為是憂鬱症而由媽媽陪同就醫,經一次家庭會談的療程之後,症狀明顯改善,開始上學,這是慢性長期的適應障礙。

以上的案例均是生活中產生了大變動,靠著自己調適一段時間仍無法改善,才會就醫。

人生總會遇到不如意事,大多數人皆可自我調適良好,僅有少部份人反應強度特大,卻影響原來正常生活功能,我們才說這有了的適應上的障礙。

適應障礙症通常是在事件發生後的一個月內開始出現症狀,即使壓力事件持續存在,患者應會逐漸適應而症狀消除,一般而言病程不會超過六個月。

它的臨床表現,是多樣化,主要以情緒方面的障礙為主,如焦慮、緊張、煩躁、多慮、心情低落、忿怒為主,也可以是工作表現失利或是課業退步來表現,或是身體諸多部位的不適,在兒童或青少年期則會有較多行為上的改變,像是逃學、曠課、拒學、行為乖張。

同樣是面對類似的壓力,為何每個人有不同的反應和差異?雖然尚無法研究透徹,卻已考驗著個人內心原本的人格強度與彈性,並檢驗著內心潛在不安的程度。

雖然社區人口中因心理適應困難造成諸多身體不舒服者,有百分之八至十四的比率,一來與其它的精神疾患比起來,算是較輕微的病症;二來諱疾忌醫的不在少數,是比較少求醫。

       若自知有了重大的生活變動或壓力,時常煩惱過度卻無法停歇,產生整天持續性的焦慮、煩躁、憂愁、心情不佳、身體不適、失眠等問題,影響了原來生活的品質,在自我調適以及親朋好友的支持勸慰下,仍舊無法恢復,便得考慮精神醫療或心理衛生專業人員的協助。

       在治療上,要協助患者在面對事件的衝擊能有更好的心理調適,多察覺出自身的情緒,讓情緒穩定,重新建立內在安定力量,提昇對自己有好的價值感,恢復對生活的信心;協助原有好的支持系統繼續給患者適當的幫助;藥物治療只要針對症狀短期治療即可。

       此症若得到充份的治療與輔導,就可痊癒,若缺乏適當的處理,則可能演變成為慢性適應障礙症,長期陷於窠臼之中,影響日後的生活品質。

(2001年6月刊載於聯合報醫藥生活版)contactUS台北市106麗水街28號6樓Tel.886-2-23923528copyright©2010TaiwanInstituteofPsychotherapy.Allrightsreserved.趨勢科技維護本網站網路安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