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顳葉 型 失 智 症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失智症新療法成大蔡坤哲研究團隊發現額顳葉退化症治療藥物 ...

失智症新療法成大蔡坤哲研究團隊發現額顳葉退化症治療藥物 ... 族群中,額顳葉退化症是第四大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路易體失智與血管性失智; ...跳到主要內容區:::首頁2012校園焦點失智症新療法成大蔡坤哲研究團隊發現額顳葉退化症治療藥物【台南訊】老人失智症是人類即將面對最嚴峻的問題,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蔡坤哲助理教授,與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沈哲鯤院士合作,成功發現雷帕黴素(Rapamycin)可用於減緩並治療額顳葉退化症(frontotemporallobardegeneration,FTLD),額顳葉退化症是失智症主要導因之一,迄今仍無藥可醫。

此研究係以雷帕黴素活化細胞自噬作用來進行治療,用老鼠為實驗對象,其成果已於2012年9月11日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PNAS)。

成大校長黃煌煇特別讚許蔡坤哲助理教授的用心,不僅在研究上有非常傑出的表現,發表高水準的論文,最重要是將這些研究成果推向真正實用的路途;黃煌煇校長說教授的研究發表都是半成品,不能實用,只有真正研發成藥物具有治療效果,才是真正的貢獻;老人失智的研究非常重要,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失智症的老人很幸福,但是他身邊的子女孫兒卻很痛苦,是社會成本最高的疾病,希望蔡坤哲助理教授的研究能盡快開發成有效的藥物,造福社會。

蔡坤哲助理教授說額顳葉退化症造成腦的額葉與顳葉萎縮、失憶、言語喪失、神經動作障礙,甚至併發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neurondisease,MND),醫學上的報告,每10萬人有9至10人會罹病,其中家族遺傳性佔40%,未知名基因變佔60%;在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中,額顳葉退化症是第四大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路易體失智與血管性失智;但在小於65歲的族群,卻是第二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

蔡坤哲助理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以雷帕黴素治療實驗鼠額顳葉退化症,額顳葉退化症的實驗鼠兩個月大時表現出認知障礙,六個月大時表現出運動功能異常,同時會出現海馬迴萎縮大腦重量減少,神經可塑性相關的蛋白表現異常,並且造成神經元損失與膠質細胞增生,形成細胞質間的TDP-43。

治療時,在基因轉殖的實驗鼠2個月大時開始投藥,並且以水迷宮和滾輪運動測試老鼠的認知作用和運動功能,在3個月大的實驗鼠觀察到挽救認知障礙的現象,在6個月大的FTLD-U老鼠觀察到預防運動功能異常的現象,實驗證實早期投藥發現不但可以維持實驗鼠的學習記憶功能,更可以減緩運動功能的喪失,並且減少實驗鼠腦部神經細胞的死亡;至於病程發展的晚期投藥,則明顯改善原本應該喪失的運動功能。

這次蔡坤哲助理教授研究團隊發現的雷帕黴素是舊藥新用,雷帕黴素是一種抗生素免疫抑制藥物,過去用於治療自體免疫疾病與器官移植所產生的排斥反應,近期則在基礎醫學研究上發現可能可以治療癌症、亨丁頓舞蹈症、阿茲海默症…等,也用於免疫抑制藥物,可用於預防器官移植所產生的排斥反應。

雷帕黴素治療機轉是活化細胞自噬作用;在發病的老鼠身上給與雷帕黴素細胞自噬活化劑,可以減少過度表現的TDP-43蛋白質與其在細胞質中所累積的不正常聚集堆積,進而改善此病變所誘發的神經細胞凋亡,並且維持實驗鼠的學習記憶功能,減緩運動功能的喪失。

除了雷帕黴素,蔡坤哲研究團隊還以亞胺精(Spermidine)、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他莫昔芬(Tamoxifen)等自噬活化劑進行實驗,對於治療額顳葉退化症,都有明顯效果,該發現對於治療TDP-43蛋白異常新陳代謝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是一重大突破。

蔡坤哲助理教授表示到目前為止,額顳葉退化症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與藥物,實驗結果證明雷帕黴素等自噬作用的活化劑是治療額顳葉退化症新穎藥物,科學家及醫界將得以研發與應用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額顳葉退化症。

蔡坤哲助理教授表示,失智症患者在確診後需要長期的醫療照護,這其中包含醫療與居家照護,所以導致醫療與人力資源構成的社會成本有著龐大的付出,以阿茲海默症為例,2010年全球在阿茲海默症直接或間接利用的醫療與照護支出,耗費了6千億美元,這金額約略可排名世界第18大經濟體,是社會非常沈重的負擔,如能有效開發治療藥物,市場商機極具潛力,蔡坤哲助理教授研究團隊針對額顳葉退化症藥物治療已經著手申請台灣與美國的專利智財申請。

本研究係由國立成功大學、中央研究院與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共同支持。

研究作者還包括蔡坤哲助理教授與沈哲鯤院士



2. 爸爸失智半年急速惡化!失智症種類多、症狀複雜1項檢查早期 ...

失智症類型多元,除了大家較熟悉的阿茲海默症外,還包括血管性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其中以阿茲海默症居多,約占6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便為你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下方"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隱私權政策我同意你還沒有登入/加入會員唷!馬上成為會員就可以收藏你喜歡的文章囉!登入/加入會員收藏成功已複製連結播出時間:CH56每天上午10點、六日晚間7點意見反映:[email protected]觀眾服務專線:02-2656-1599©TVBSMediaInc.AllRightsReserved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451號|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醫療爸爸失智半年急速惡化!失智症種類多、症狀複雜1項檢查早期診斷王家瑜報導2019/10/2418:01字體放大謝小姐的爸爸曾是加油站站長,70多歲時,她察覺爸爸行為變得反常,就診並診斷為阿茲海默失智症。

沒想到短短半年內,爸爸的病情急速惡化,從健忘變得暴躁易怒,情緒失控時甚至會動手打人,身形瘦弱的謝小姐幾乎要攔不住他;經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檢查」才發現,爸爸並非罹患阿茲海默症,而是額顳葉型失智症。

 全台約有25到27萬名患者,其中包括1萬2000多名早發型患者(65歲以下)。

失智症類型多元,除了大家較熟悉的阿茲海默症外,還包括血管性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其中以阿茲海默症居多,約占6至7成。

延伸閱讀:請問醫師:從外表可看出阿茲海默症嗎? 失智症種類多、病情複雜病發到確診得花2到4年!國外研究顯示,失智症從症狀出現到確診,早發型患者平均需要4.4年、晚發型患者平均需2.8年,其中早發型額顳葉型失智症更需要長達6.4年!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胡朝榮表示,失智症需要及早診斷治療,然而在診斷上卻相當不易;由於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和老化類似,也容易與憂鬱症等疾病混淆,加上病情進展時程長達數十年,患者症狀可能單一,也可能同時出現,是臨床診斷時遇到的最大挑戰。

延伸閱讀:老年人常見「3D疾病」 失智症、譫妄、憂鬱症如何分辨? 面對失智症,專科醫師就像偵探一樣抽絲剝繭,找出究竟是哪一種失智症在作祟,而正子造影檢查就是臨床診斷的最佳利器,包括「葡萄糖造影」、「多巴胺造影」,以及近年來歐美日韓已投入臨床診斷,台灣今年才開始推廣使用的「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技術。

 ▲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檢查示意圖 林口長庚醫院核子醫學科醫師林昆儒表示,類澱粉蛋白斑塊是目前發現鑑別失智症的最早期指標;以阿茲海默症為例,患者大腦在出現失智症狀前15到20年,大腦就已經出現異常蛋白質堆積,也就是類澱粉蛋白斑塊,累積多年之下,斑塊數量逐漸增加並瀰漫全腦。

延伸閱讀:「芹菜」有獨特化合物能減少大腦斑塊沉積、預防失智症 情緒不穩、失控動手進階檢查揪出「額顳葉型失智」謝小姐的爸爸罹患失智症後半年間,脾氣變得極度暴躁、情緒很不穩定,甚至因此和他人起衝突,日照中心建議她帶爸爸住院並調整藥物,但仍沒有改善;爸爸情緒失控時,曾出動4位醫護人員來安撫,情緒平復後,得知自己對妻子動手,馬上自責地向家人道歉。

 在當時,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技術仍在臨床研究階段,謝小姐的爸爸在接受檢查後,確認排除阿茲海默症,而是額顳葉型失智症──情緒起伏大正是額顳葉型失智症的表現方式之一。

謝小姐表示,經過確診並調整藥物,爸爸的狀況好轉很多,不會再像從前一樣經常失控,一家人更可能和失智症和平共處。

延伸閱讀:失智症目前無法治癒,可以不吃藥嗎? 揪出失智3階段:自我檢測、醫院檢查、進階檢查目前已有多家醫院可自費接受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檢查,檢查時間約需15至20分鐘,費用約7到8萬元,依各醫院收費而有所不同。

已引進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的醫院如下:新店耕莘醫院、三軍總醫院、花蓮慈濟醫院、馬偕醫院、台北慈濟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亞東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聯新國際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聖馬爾定醫院、安南醫院、高雄長庚醫院、彰濱秀傳醫院。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提出「大腦失智沉積單」,呼籲民眾定期自我檢測,有助於早期發現失智症;臨床診斷包括問診、認知功能檢測、生化檢測,以及電腦斷層(CT)與核磁共振(MRI)檢查;約有4到5成患者需進一步診斷確認失智症類型,建議接受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

 ◎編輯/王家瑜報導 ◎圖片來源/台灣臨床失智症協會提供 相關文章別說不可能!失智症每3秒添1例,你該先搞懂的是…… 長輩體重直直落卻查不出原因?恐是早期失智症醫藥科技發達,為何失智症仍無法治癒?癥



3. 額顳葉失智症

在1911年,阿玆海默醫師提出,額顳葉失智症的臨床表現與以他為名的阿滋海默症完全不同,且這類病人的病名以匹克為 ... <1> 額葉失智型:Frontal dementia.



4. 不易早期察覺的失智症-額顳葉型...

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血管性,而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為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所造成的失智症。

額顳葉型 ...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隱私權保護政策×LINE會員找看護找長照資源熟齡來閱讀熟齡活動區搜尋首頁熟齡來閱讀病症知識不易早期察覺的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全部文章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新聞政策社會資源不易早期察覺的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91245人瀏覽2016/05/25作者愛長照編輯團隊額顳葉型失智症是形成早發性失智症最常見的原因,影響人的語言能力、判斷力、溝通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主要症狀包括早期人格變化、不合常理的行為(例如該安靜時卻一直講話)、語言表達不流暢,或者一直重複某些動作。

整理撰文/Brain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血管性,而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為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所造成的失智症。

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LobarDegeneration,簡稱FTLD)則是腦部額葉、顳葉漸漸萎縮的一種腦部退化性疾病。

額顳葉型失智症是形成早發性失智症最常見的原因,影響人的語言能力、判斷力、溝通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主要症狀包括早期人格變化、不合常理的行為(例如該安靜時卻一直講話)、語言表達不流暢,或者一直重複某些動作:例如來回走到某個地點、重複讀同一本書、不停開關抽屜等,平均好發年齡在五十歲以後,比阿茲海默症早,且早期較難被周遭的人發現。

  而與阿茲海默症較大的不同是,疾病的初期,並不會出現神智混亂或是健忘的症狀。

部分患者的情緒與行為都有很大的改變,像是變得冷漠、自私、沒有同理心,且患者本身並無病識感。

  ▋ 發病以行為問題與語言障礙為主 由於額葉掌管人的高等思考、行為、智能、個性等,如果退化的問題出在額葉,早期會以個性改變為主要徵兆,患者變得被動、行為判斷出問題,因此對社會規範所不允許的事物也視若無睹,例如超市裡的東西拿了就吃;可能口無遮攔、重複同一行為、固執而沒有彈性等。

  若退化問題出在顳葉,則早期症狀多與語言表達有關,例如比較複雜的話語,已經無法表達或聽不懂,常說不出生活周遭物品的名稱或是人名,額顳葉型失智症的日常生活功能通常可以保持良好,直到疾病晚期之後,有時日常生活功能看起來漸漸變差,主要是受到語言能力受損的影響。

 言語退化分為,表達能力逐漸變差的「非流利性漸進性失語症」,以及患者漸漸無法使用、理解、想不起語詞的「語意型失語症」。

 除了上述這些症狀之外,額顳葉型失智症患者的其他行為能力相對的並未變差;照樣可開車、打扮、工作等,外表看來雖與常人無異,但判斷力卻有很大的問題,因此要格外小心。

  (圖片來源:Justin-S.-Campbell@flickr,CCBY-SA2.0) ▋ 生活上的安全照顧 在額顳葉型失智症中比例最高的行為變異型患者,會出現安全上的問題。

 患者可能穿著不適當的衣服、在廚房未關爐火而離開爐子、在外遊蕩或是迷路、出現攻擊行為或表現出其他具有危險性的行為。

 照護專家建議,可先將家中可能對患者產生安全疑慮的物品,換置為安全設備,例如使用有自動關火機制的安全爐具,接著為患者規劃每天規律化的生活作息;包括患者原本就熟悉及喜歡的活動,並安排,每次至少30分鐘的運動。

 運動有益健康,還可幫助入眠,良好的睡眠也有助於保持認知功能及穩定情緒。

  ▋ 診斷額顳葉並不容易  額顳葉型失智症診斷不易,懷疑是否罹患此病時,第一步要做的便是獲得準確的診斷。

雖然目前並無根治或是逆轉額顳葉型失智症的療法,但是用藥物治療,或改變生活方式都可以協助減輕症狀。

而且早期發現,尋求醫療的幫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及早學習和額顳葉型失智症患者的共處之道。

   ▶想了解更多失智症相關知識、活動訊息、線上報名等資訊,可洽台灣失智症協會網站查詢。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失智症患者及家屬全面的關懷與照顧,推動失智症照護政策、倡導失智症預防。

 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社團法人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失智症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社團法人屏東市失智症服務協會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長庚紀



5. 額顳葉失智症

這個疾病有幾種亞型,其行為,語言或運動症狀稍有不同。

此病的症狀可被誤認為阿茲海默氏症、 巴金森氏症或原發性精神疾患(例如憂鬱症、 ... 首頁佛光山全球資訊網愛心贊助網站導覽聯絡我們 創辦緣起創辦人星雲大師榮耀分享感謝之音災難救助緣起與簡介賑災專案個案扶助緣起與簡介補助公告雲水義診緣起與簡介服務項目服務統計監獄教化緣起與簡介高牆內的心聲機構關懷二手輔具緣起與簡介輔具回收服務護智中心緣起與簡介預防失智症宣導服務統計保健園地慈善消息專題報導慈善影音新聞緣起與簡介義工隊組織圖義工的榮耀義工招募義工的故事義工心得分享我要捐款功德芳名錄愛心發票筒首頁>我們的服務>護智中心-保健園地 額顳葉失智症2010/10/07 蔡佳芬醫師 台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醫師定義  額顳葉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退化性的腦部疾病,會逐步破壞腦功能,包括適當的行為、同情他人的能力、學習能力、判斷力、溝通及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

在60歲以下的族群,額顳葉失智症是早發性失智症最常見的原因。

在美國,額顳葉失智症一年約影響約25萬人,在45歲至64歲的族群,每千人約有1人受到此疾病影響。

較常見到男性個案。

這個疾病有幾種亞型,其行為,語言或運動症狀稍有不同。

此病的症狀可被誤認為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或原發性精神疾患(例如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

目前並無根治或是逆轉此病的療法,但是藥物治療或是改變生活方式可以協助減輕症狀。

致病機轉  導致此疾病的確切原因仍未知。

目前的研究認為tau蛋白,TDP43基因,以及Progranulin等因素影響,導致細胞功能異常,甚至死亡。

而被影響的腦細胞,主要分布在在額葉與前顳葉區域,並因此表現出此疾病特殊的特徵症狀。

額顳葉失智症的亞型與症狀一、行為變異型額顳葉失智症  行為變異型額顳葉失智症(簡稱bvFTD)又被稱做"額葉型額顳葉失智症"(fvFTD)或匹克病(Pickdisease)。

約60%的額顳葉失智症患者是bvFTD這個亞型。

根據定義,此型會影響社交技巧、情感、個人行為和自我意識。

這些功能的異常最常反映額葉和顳葉的損害。

這些部位損傷的人可能會呈現情緒和行為的改變,包括固執、感情冷淡或距離、冷漠和自私。

與阿茲海默氏症不同,很多bvFTD的人,至少在疾病的初期,並不會出現神智混亂或健忘的症狀。

二、語意失智症Semanticdementia  語意失智症(簡稱SD),也被稱為"顳葉型額顳葉失智症",20%的額顳葉失智症患者是這個亞型。

由於左顳葉損害所引起的語言困難是此類病患的主訴。

語言損害不在於"產生語言",而是"語意"的障礙。

一開始,病患可能會用某些相近的詞語替代原本的單詞,但最終會失去單詞的含義。

舉例來說,病人在初期開始忘了如何說"鷹隼"這個單詞,然後忘了"雞"這個單詞,然後叫所有翅膀的生物為"鳥",然後最後則只能用"東西"來代表所有的"動物"。

不僅是想不出這個詞語,連同理解詞語的意義也損害。

閱讀能力與拼字能力也會退步什,但病患仍可能會算術,使用數字、形狀或顏色。

要說出人名對病患來說也有困難,即使那是好友的名字。

和行為變異型額顳葉失智症一樣,定向感和記憶力通常還能維持。

日常生活功能往往保持良好,直到疾病晚期。

有時日常生活功能看起來不好,主要是受到語言能力受損的影響。

  由右顳葉開始的SD,則病患在早期就會有許多困難,包括記住朋友和熟人的臉。

此外,這些病患在瞭解他人情緒上有明顯的障礙。

喪失同理心通常是右側SD的早期,和初始的症狀。

右側顳葉開始損害的病患,最終還是會進展到左側,然後出現典型的語言障礙特徵。

同樣地,左側開始的病患會慢慢涉及右顳葉,然後出現的面孔、食品、動物和情緒的辨識困難。

SD病人最終發展成典型的行為變異型額顳葉失智症(bvFTD),出現典型的症狀,包括去抑制、冷漠、同理心的損失,缺乏病識感。

從診斷到死亡,一般來說SD的病程較bvFTD長,大約是6年的時間。

三、進行性非流暢型失語症Progressivenonfluentaphasia()  進行性非流暢型失語症(簡稱PNFA)約占額顳葉失智症患者中的20%。

與語意失智症的人還能保持說話流暢



6. 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周雅荃

額顳葉型失智症與阿茲海默氏症最大差異點在於病人初期症狀並非記憶功能下降,而是行為問題的產生、人格的轉變或語言功能的退化。

此類型失 ...成大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全球資訊網意見信箱│網站導覽:::最新訊息中心簡介中心緣起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成員ADRC老師簡介失智症中心設置辦法組織架構與成員交通位置ADRC(English)服務內容失智症中心服務內容失智症照護諮詢門診表衛教專區失智症衛教資料失智症專業教材彩虹失智專刊總覽成大彩虹失智專刊愛心捐款107年度捐款106年度捐款105年度捐款104年度捐款103年度捐款102年度捐款101年度捐款100年度捐款活動剪影影音連結新聞連結活動資訊系列演講活動報名外部活動連結:::全文檢索快速選單失智症中心行事曆文章分享失智症中心成員文章白醫師專欄特邀專文100年徵文活動下載專區相關連結捐款專區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登錄人數:4,296人◆男性人數:1,774人◆女性人數:2,522人==[2021.02.28]==:::瀏覽位置:首頁>特邀專文字級選擇特邀專文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周雅荃發佈日期:2016-09-14「我只覺得人生很苦,為什麼是我遇到。

」這是訪談其中一位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的過程中,記下的幾個字。

除了閱讀過去文獻所知,與額顳葉型失智者、其照顧者對談過程中,也稍能體悟其中涵義。

額顳葉型失智症與常見的阿茲海默症有什麼不同?額顳葉型失智症與阿茲海默氏症最大差異點在於病人初期症狀並非記憶功能下降,而是行為問題的產生、人格的轉變或語言功能的退化。

此類型失智者多前往精神科、神經內科就診,但目前並無藥物可治癒與改善症狀,甚至因非典型失智症表現延誤就醫、確診困難無獲得適當處置;社會資源部分,因額顳葉型失智者多屬早發型失智症,發病時年齡低於65歲,目前並無在長期照顧、社會福利主要涵蓋範圍內,且專門提供給額顳葉失智症家庭的服務也較少;加上疾病無法及早確診,儘管有資源,也無法及時傳遞於額顳葉型失智者家庭。

照顧任務對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的影響照顧經驗上,與其他失智症照顧者不同的是,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在回憶病人發生異樣時,通常是發現他們思考或判斷上的改變,而非記憶功能下降,此項表現較難讓他們聯想為失智症。

在心理層面,會因為病人日常行為功能低落,例如:額顳葉型失智者部份會有飲食過量、飲食速度過快、誤食的問題,用餐時刻需緊盯個案;問題行為的產生,例如:重複敘述、大喊、不合時宜的舉止,讓照顧者感受到更大的負荷;且當病人出現躁動、無法控制、異常行為、冷漠時,也會讓照顧者會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

而過去也有研究指出,相較於阿茲海默症照顧者,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會經歷到較大的壓力與負荷、更多情緒上的痛苦以及有較低的控制感。

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的需求過去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的需求研究在2012年前僅有1篇。

為Nicolaou等人於2010年進行額顳葉型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照顧者需求、負荷與心理壓力的比較,該篇文獻所選用需求測量工具共29題,其中僅2題內容將焦點置於照顧者,分別為照顧者對於資訊的需求與照顧者的心理壓力,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需求仍有待釐清。

因此2016年學生經白明奇醫師、范聖育老師指導進行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的需求探討。

研究過程中,也因額顳葉型失智症確診並不容易,為確保主要照顧者資料有較高代表性,邀請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數名定期舉行個案討論會,除了建立額顳葉型失智症的診斷流程,並針對每一個案進行討論,提高診斷的正確性。

研究結果主要發現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未滿足需求程度高於阿茲海默症照顧者,且當照顧者未滿足需求程度越高時,情緒壓力也會越高。

特別在「疾病診斷和症狀」與「溝通困難或無法處理病人的行為」兩需求項目上,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未滿足需求程度顯著高於阿茲海默症照顧者。

「疾病診斷和症狀」部分,推測為額顳葉型失智者的疾病特性導致,因為相較於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不易被確診;「溝通困難」部分,因額顳葉型失智者常出現冷漠、不合適的行為,甚至若疾病亞型為語意型失智症(semanticdementia,SD)與漸進性非流暢型失語症(progressivenon-fluentaphasia,PNFA)失智者更會出現言語失用、說話次數減少的情況,照顧者若與其照顧對象無法溝通、互動,則容易出現無法與病人溝通的問題。

未來服務設計上,針對額顳葉型失智症照顧者,可特別針對照顧對象年紀較輕的族群提供服務,協助(1)了解額顳葉型失智症;(2)提升照顧技巧,教



7. 健康教育中心

血管性失智症: 為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失智症,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 呈階梯狀退化,在東方 ...跳到主要內容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