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高血脂症-心臟內科-三軍總醫院

一,、,,什麼是高血脂症?,,,,,血脂,指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

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心臟內科歷史沿革訊息公告單位簡介部門簡介醫療團隊門診時刻表衛教資訊教學與研究其他連結獲獎專區English:::首頁 /心臟內科 /衛教資訊一、什麼是高血脂症?血脂,指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

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

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值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低時,又稱為血脂異常。

血液中總膽固醇(非禁食)之理想濃度為 <200mg/dl,血液中三酸甘油酯(禁食12小時)之理想濃度為<130mg/dl。

當血中之三酸甘油酯和總膽固醇,其中之一或兩者皆超過正常值時,即稱為高血脂症。

二、造成高血脂症的原因:總熱量攝取過多、總脂肪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先天性缺陷症、酒精攝取過量、其他疾病引起之併發症。

三、對身體的影響高血脂症除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膽固醇(特別是壞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濃度升高時,容易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

脂蛋白可自由出入血管壁,當血液中脂蛋白濃度過高時,脂蛋白(含膽固醇等)容易堆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層,引起局部發炎反應,吸引單核球沾黏進入血管內層,變成巨噬細胞吞噬堆積的脂肪。

吞進脂蛋白的巨噬細胞堆積在血管壁中,形成黃色黏稠的斑塊,造成粥狀硬化。

巨噬細胞還會分泌一些細胞激素,刺激血管壁上平滑肌細胞增生,使斑塊纖維化,加速動脈硬化,使血管管腔變小,血液流通困難。

硬化斑塊有時會被血流衝擊產生裂隙,在該局部形成血塊,堵住血管而產生大病變。

 動脈硬化病灶好發生於全身血管,最常發生的部位為冠狀動脈、頸動脈及腸骨動脈。

病灶若發生在腦部,會造成腦梗塞、腦出血(俗稱腦中風)。

阻塞發生在腎臟血管,會造成腎性高血壓、腎衰竭。

發生在下肢動脈,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腿疼,休息一下又好了)。

病灶若發生在冠狀動脈,血管壁因阻塞而血流減少,發生心肌缺氧,出現心絞痛(胸口有壓迫感、胸痛等症狀)。

血管壁阻塞變大或硬化斑塊破裂,會造成心肌梗塞。

 美國流行病學專家指出,血中總膽固醇濃度愈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愈大(如圖2)。

冠心病的死亡率,也隨著膽固醇的濃度上升而增多,舉如總膽固醇>244mg/dL時,冠心病的致死風險為膽固醇<182mg/dL的3.4倍(圖3)。

一般言之,血液中總膽固醇濃度每下降10%,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得病風險可減少20-30%。

冠心病的病人接受statin藥物治療時,總膽固醇濃度每下降10%,死亡風險可減少15%。

四、高血脂症診斷標準及治療依據:理想值 (mg/dl)邊緣值 (mg/dl)危險值 (mg/dl)高危險值 (mg/dl)總膽固醇 (非禁食)<200200~239>240>240三酸甘油脂 (禁食12小時)<200200~400400~1000>1000低密度脂蛋白(禁食12小時)<130130~159160~189>190高密度脂蛋白>35>35治療方式、建議1. 保持目前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

 2. 五年內重測作血脂質。

1. 應調整飲食營養及生活型態,並作適當運動。

 2. 一年內重測作血脂質。

1. 危險因此子若>兩項,需藥物治療。

 2. 為想因子如<兩項,需接受飲食及營養治療。

高三酸甘油脂需立即進行藥物治療,並配合飲食及營養治療。

五、預防方法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1. 維持理想體重。

體重過重是造成心臟血營疾病之危險因子,若肥胖又有高脂血症,則極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2. 控制脂肪之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油酥的食物,需注意避免食用不可見的脂肪。

 3. 三酸高油脂過高者,可選擇富含W-3脂肪酸的魚類,如:秋刀魚、鮭魚、日本花鯖魚、鮪魚等,及未炸豆製品來取代部分肉類。

 4. 膽固醇過高者,應避免食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如:豬油、牛油、肥肉、奶油、椰子油、棕櫚油等,以及內臟、肥肉、動物皮、蛋黃、蟹黃、魚卵。

而蛋黃每週以不超過2-3個為原則。



2. 糖尿病高脂血症

目前已知動脈硬化的加速因子有遺傳、年齡老化、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脂血症。

報告顯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血脂肪異常的現象,更加容易發生動脈 ...糖尿病高脂血症內分泌內科 蕭璧容主治醫師(90年5月)台灣地區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的生活型態日趨靜態,飲食又快速西化,疾病的種類也隨之改變,糖尿病的發生率及相關死亡率更是逐年快速上升。

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死因即是冠狀動脈心臟病,俗稱之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持續性的動脈硬化以致於血管壁產生血脂斑塊的堆積,發生栓塞而致心肌壞死。

目前已知動脈硬化的加速因子有遺傳、年齡老化、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脂血症。

報告顯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血脂肪異常的現象,更加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如冠心症、腦中風或下肢動脈栓塞(壞疽症)。

何謂高脂血症?血漿脂肪簡稱血脂質,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又稱中性脂肪),一旦血脂質濃度太高,則容易加速動脈硬化的進行。

主要的血漿脂蛋白包括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三種;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及極低密度脂蛋白,容易沈積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屬於「劣質膽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能清除血管壁上沈積的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的進行,因而屬於優質膽固醇。

血脂異常分類如下:(一)高膽固醇血症:膽固醇濃度高於200mg/dl(毫克/百毫升);(二)混合型高脂血症:血膽固醇高於200mg/dl,而且三酸甘油酯高於200mg/dl;(三)高三酸甘油脂血症:血中三酸甘油酯高於200mg/dl合併高密度脂蛋白(HDL)低於35mg/dl或是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高於5。

無論是糖尿病人合併那一類型的血脂異常,都會加速其動脈硬化相關疾病的發生及進行,因此理想的情形就是希望糖尿病人能保持一個理想的血肪的組合:血中總膽固醇低於200mg/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低於130mg/dl,高密度脂蛋白(HDL)高於35mg/dl,三酸甘油酯低於200mg/dl,以減少相關大小血管病變的變化。

治療糠尿病的高脂血症,應該同時檢視病人是否同時具有下列不可逆的危險因子,包括:(一)有冠心症的家族史;(二)曾發生腦中風或下肢動脈栓塞;(三)男性大於四十五歲,女性大於五十五歲或早發性停經而未曾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

另外可變性(可預防及治療)的危險因子包括;(四)高血壓;(五)糖尿病;(六)肥胖症;(七)吸菸。

血脂異常者若合併有一個以上的危險因子,即須開始治療。

而可變性的危險因子,以戒菸最為重要;因為戒菸可減少冠心症的發生率達百分之五十以上。

治療糖尿病高脂血症應該優先選擇非藥物療法,包括(一)戒菸;(二)減重,維持適當體重,均衡飲食加上限制熱量的攝取;(三)規則的耐力性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每週運動三至五次,每次持續二十分鐘以上;(四)低油低糖的均衡飲食:包括低油烹調,減少膽固醇及高油脂食物的攝取並避免喝酒;(五)藥物的治療:一般是經過上述運動及生活飲食的調理、修正之後,加上三個月以上的嚴格飲食控制無效時,由醫師的經驗判斷其相對的危險因素,方才給予適合的藥物治療;(六)定期的血脂肪檢測:建議每三至六個月應監測血脂質的濃度,以為調整飲食生活及藥物治療之參考。

糖尿病合併高脂血症的處理原則,首重飲食節制,維持理想體重,規律的運動以及良好的血糖控制,若果無法盡如人意再輔以藥物的治療。

這一切的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延緩動脈病變,重建一個道暢,有彈性的血管系統,以預估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回本期目錄】



3.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英式英文為Hyperlipidaemia)又稱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俗稱血脂過高、高血脂,是指涉及血液任何或所有脂類 ...高脂血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7年9月5日)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目前正依照en:Hyperlipidemia上的內容進行翻譯。

(2017年3月17日)如果您擅長翻譯,並清楚本條目的領域,歡迎協助翻譯、改善或校對本條目。

此外,長期閒置、未翻譯或影響閱讀的內容可能會被移除。

目前的翻譯進度為:50%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一個4毫升樣品的高脂血其脂質分離為管上半部(樣品在EDTA收集管中).類型血脂異常[*],代謝疾病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心血管ICD-10E78ICD-9-CM272.0-272.4DiseasesDB6255PatientUK(英語:PatientUK)高脂血症MeSHD006949Orphanet181422、181422[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英式英文為Hyperlipidaemia)又稱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俗稱血脂過高、高血脂,是指涉及血液任何或所有脂類以及又或脂蛋白異常升高水平的情況[1],是血脂異常(Dyslipidemia)最常見的形式(其中包括任何異常脂質水平)。

脂質(脂溶性分子)由載脂蛋白運送。

載脂蛋白密度及結構類型決定該載脂蛋白如何對代謝產生影響。

血中脂質(Lipid)主要的成分有膽固醇(cholesterol;CE)、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TG)與含磷脂類(phospholipid),因不溶於水,必須先與載脂蛋白AІ、載脂蛋白B100結合成可溶性的脂蛋白(Lipoprotein)才可運行於血液中,輸送到全身各部位。

高密度脂蛋白(HDL-C)可以移除血液中多的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有大量膽固醇,容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2][3]。

脂蛋白依其組成及密度之不同可分為五類: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中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lipoprotein;I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

[2][3]。

高脂血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亞型」。

原發性高脂血症通常來自於遺傳原因(例如在受體蛋白中的突變),而繼發性高脂血症的產生是由於其它的原因,如糖尿病。

脂質和脂蛋白異常是在一般人群較常見的,並且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改變的危險因素、起於動脈粥樣硬化對它們發生影響。

此外,某些形式的高脂血症可能誘發急性胰腺炎(英語:Acutepancreatitis)[2]。

目錄1分類1.1家族性(原發性)1.1.1高脂蛋白血症Ⅰ型1.1.2高脂蛋白血症II型1.1.2.1IIa型1.1.2.2IIb型1.1.3高脂蛋白血症Ⅲ型1.1.4高脂蛋白血症Ⅳ型1.1.5高脂蛋白血症V型1.1.6未分類的家族型1.2後天性(繼發性)2治療3參見4註釋5外部連結分類[編輯]家族性(原發性)[編輯]高脂血症的弗雷德里克森分類法高脂蛋白血症OMIM同義詞缺陷增加的脂蛋白主要症狀治療血清外觀預估的流行程度I型a238600Buerger-Gruetz綜合徵或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脂蛋白酯酶(LPL)減少乳糜微粒急性胰腺炎,視網膜脂血症,皮膚出現黃色瘤,肝脾腫大飲食控制頂層奶油狀1/1,000,000[4]b207750家族性載脂蛋白CII缺乏症載脂蛋白CII減少c118830血液中的脂蛋白酯酶抑制劑II型a143890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數量不足低密度脂蛋白黃色瘤,老年環,肌腱黃色瘤膽汁螯合劑,他汀、煙酸澄清雜合子機率為1/500b144250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減少和載脂蛋白B100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他汀類,煙酸,貝特類澄清1/100II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