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補腎湯配方 | 補腎中藥湯

補腎湯條目介紹中藥補腎湯的功效與作用,補腎湯的配方製法,補腎湯的用法用量等。

目錄「補腎湯」在《古今醫鑒》卷十「補腎湯」在《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補腎湯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補腎湯目錄1《古今醫鑒》卷十:補腎湯2《聖濟總錄》卷五十一:補腎湯3《三因》卷七:補腎湯4《聖濟總錄》卷五十二:補腎湯5《聖惠》卷三十:補腎湯6《本草圖經》引《篋中方》(見《證類本草》卷十二):補腎湯7《脈症正宗》卷一:補腎湯8《醫門補要》卷中:補腎湯9《證因方論集要》卷三引黃錦芳方:補腎湯10《本草圖經》引《崔元亮海上方》(見《證類本草》卷十一):補腎湯11《聖濟總錄》卷五十二:補腎湯12《普濟方》卷二十九:補腎湯13《仙拈集》卷一引《彙編》:補腎湯14《聖濟總錄》卷五十一:補腎湯15《增補內經拾遺》卷四:補腎湯16《壽世保元》卷五:補腎湯17中藥方專題17.1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17.2中藥方大全按拼音查詢17.3附:中藥材大全17.4相關頁面《古今醫鑒》卷十:補腎湯【處方】破故紙(酒炒)小茴(鹽、酒炒)玄胡索牛膝(去蘆,酒洗)當歸杜仲(酒炒)黃柏(酒炒)知母(酒炒)【功效與作用】主腎虛腰痛。

【用法用量】上藥銼一劑。

加生薑,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鑒》卷十《聖濟總錄》卷五十一:補腎湯【處方】磁石(煅,醋淬7遍,研)1兩,五味子(炒)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防風(去叉)2兩,黃耆(銼,炒)2兩,牡丹皮2兩,桂(去皮)2兩,甘草(炙,銼)2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令黃)2兩。

【製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腎虛忪悸恍惚,眼花耳聾,肢節疼痛,皮膚搔癢,小腹拘急,面色常黑,黃疸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切),煎取8分,去滓,空心頓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一《三因》卷七:補腎湯【處方】人蔘1兩,茯苓1兩,白朮1兩,黃耆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沉香4錢,木瓜1兩半,羌活半兩,甘草(炙)1分,芎藭1分,紫蘇3分。

【製法】上銼散。

【功效與作用】溫脾補腎。

主寒疝入腹,上實下虛,小腹(疒丂)痛,時復泄瀉,胸膈痞滿,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嘔,加半夏半兩,生薑7片,添水作1盞半,煎服。

【各家論述】《醫略六書》:氣陰兩虛,風寒襲入經中,筋脈失所營養,故虛疝時發,倦怠欲睡。

人蔘扶元補氣,黃耆補氣益衛,附子補真陽以御邪,白朮健脾元以運化,川芎行血中之氣,小茴散經中之寒,茯苓清治節,甘草緩中氣,羌活散氣分之風寒,蘇葉散血分之風寒,沉香降逆氣以平疝,生薑溫胃氣以除疝也。

水煎溫服,使陽氣內充,則風寒解散而筋脈得養,虛疝自平。

【摘錄】《三因》卷七《聖濟總錄》卷五十二:補腎湯【處方】磁石(水飛,研,淘去赤汁)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黃耆(銼)1兩,五味子1兩,當歸(切,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石斛(去根)1兩,芍藥1兩,人蔘1兩,沉香1兩,桂(去粗皮)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半兩。

【製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腎臟虛冷,氣攻兩脅下脹,小腹急痛,胸中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如棗大(拍碎),大棗3枚(擘破),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二《聖惠》卷三十:補腎湯【處方】磁石2兩(搗碎,水淘去赤汁),牛膝1兩(去苗),桂心1兩,黃耆1兩半(銼),人蔘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獨活1兩,芎藭1兩,當歸1兩,白芍藥1兩,白朮1兩,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澤瀉1兩,漢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製法】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虛勞腎臟乏損,耳聾體瘦,腳膝少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用羊腎1對(切去脂膜),以水1大盞半,煎至1盞,去腎,下藥末半兩,更煎至6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分2次溫服。

【摘錄】《聖惠》卷三十《本草圖經》引《篋中方》(見《證類本草》卷十二):補腎湯【處方】杜仲1大斤,五味子半大升。

【製法】上切,分劑。

【功效與作用】腰痛。

【用法用量】每夜取1劑,以水1大升,浸至五更,煎3分減一,濾取汁,以羊腎3-4枚(切),下之,再煮3-5沸,如作羮法,空腹頓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