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檢知多少 | 大腸癌檢查

如果檢驗結果是陰性,是不是就排除大腸息肉或是大腸癌了呢?其實不然,檢測結果只能說明送檢檢體中無血液,但腸道病灶造成滲血不一定每天發生,因此檢查 ...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第12期第11期第10期第9期第8期第7期第6期第5期大腸癌篩檢知多少胃腸內科 胡晃鳴助理教授(103年10月)吳媽媽拿著衛生所寄來的大腸癌篩檢結果,緊張地問醫師:「兩年前做過沒問題,這一次是陽性,是不是有大腸癌了啊?」當看著檢驗報告時,您是不是也和吳媽媽一樣,不瞭解這份報告的意義?現在就來簡單說明為什麼糞便可篩檢出大腸癌。

國民健康保險局推動的大腸癌篩檢其實是一種糞便潛血檢查,只能知道糞便中是否有肉眼看不到的微量血液成分,而不是找到癌細胞。

這是一種新式的檢測方式,只針對人的血液有反應,尤其是出現在下消化道的血液,所以可排除食物中殘存其他動物血液的影響,收集檢體時不需飲食限制。

正常情況下腸道是不會有血液存在的,除非是腸黏膜有破損,如痔瘡、腸道發炎(如急性腸胃炎),大腸息肉或大腸癌(腫瘤或息肉受到糞便摩擦而出血),因此篩檢結果陽性只是告訴我們腸道有「傷口」,下一步就要利用大腸鏡來分辨「傷口」是不是大腸息肉或是大腸癌了。

如果檢驗結果是陰性,是不是就排除大腸息肉或是大腸癌了呢?其實不然,檢測結果只能說明送檢檢體中無血液,但腸道病灶造成滲血不一定每天發生,因此檢查敏感性並非百分之百,所以兩年後應再接受篩檢;此外當有任何排便習慣產生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

大腸癌篩檢的初衷是提早發現癌病變,及早治療,目前政府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年齡的界定是因為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大腸癌病人,年齡大於五十歲。

然而篩檢的終極目標是及早發現大腸癌的前身,也就是大腸腺瘤息肉,它可以是非家族性大腸息肉的一種(另一種非家族性大腸息肉是增生型息肉,為大腸中最常見,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會癌化),也可以是家族性(屬於一種遺傳疾病,此類患者自青少年開始產生腺瘤息肉,且容易演變成大腸癌)。

大腸腺瘤息肉形成的原因目前的研究顯示主要與遺傳、飲食習慣有關,且早在癌化前已存在於腸道一段時間。

此外,大腸癌與息肉的發生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是有直系親屬罹患大腸癌者,乃基因遺傳因素使然。

總總顯示,大腸息肉與大腸癌不再是老年人的疾病,年輕族群也要注意預防及自主篩檢的重要。

總而言之,當您的檢驗結果呈陰性時,請持續接受兩年一次定期篩檢;若呈現陽性,請接受大腸鏡檢查;一旦出現腺瘤息肉時,則必須依照醫師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追蹤檢查。

若您未達五十歲,但有大腸癌的家族史時,建議自年輕時提早開始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

早期大腸癌與大腸息肉並無症狀,唯有透過主動篩檢,才有機會及早根治及避免發生。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聯絡信箱│網頁維護:[email protected]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2013KMUHAllRightsReserveda建議使用IE4.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