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做大腸鏡檢查嗎? | 大腸癌檢查

1988年,腸癌是台灣第五大癌症,到了1998年,它已竄升為第三位。

腸癌已是逐年增加的文明病, 然而完整的檢查與早期的切除,可...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癌症大腸癌你需要做大腸鏡檢查嗎?收藏圖片來源/蕭世英瀏覽數384,9092000/05/01·作者/吳若女·出處/康健雜誌第19期放大字體1988年,腸癌是台灣第五大癌症,到了1998年,它已竄升為第三位。

腸癌已是逐年增加的文明病,然而完整的檢查與早期的切除,可以有效的預防腸癌的發生。

腸癌檢查是怎麼回事嗎?什麼人一定要做大腸鏡檢查?很多人逃避照大腸鏡,因為聽說那是苦不堪言的經驗,有些人則是覺得尷尬不自在,讓一個管子從肛門插進去,通達所有的腸子。

最近有一種新科技稱為「虛擬影像大腸鏡」(virtualcolonoscopy),利用高速電腦局部X光掃瞄呈現腸子的三面影像。

德州大學醫學院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理文表示,它能幫助醫生找出80%的癌症病灶。

腸癌是美國第三大癌症,一年有13萬人罹患腸癌,有一半的人因而死亡。

在1988年,腸癌是台灣第五大癌症,到了1998年,它已竄升到第三位。

腸癌的發生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在1996年,台灣地區每10萬人中就有24.49個新發現病例,換句話說,台灣地區當年總共有5,252個新發生病例。

一般來說,腸癌若能接受治療,可有一半的存活率,若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5年的存活率在90%以上。

新的「虛擬影像大腸鏡」可以舒緩病患對傳統大腸鏡的排斥,增加檢查的意願。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呂樹炎表示,這種新科技可以幫助醫生深入了解病人的狀況,如腸子腫瘤的位置、大小、侵犯周圍的情形,做一個好的評估。

但若是有問題,還是要用大腸鏡去看或做切片,化驗確定是不是癌症。

「新科技有幫助,但不能完全取代大腸鏡,」他說。

檢查腸癌的幾種方法目前檢查腸癌的方法有:糞便潛血篩檢、大腸X光和大腸鏡檢查。

廣告大腸直腸的問題,通常是用糞便潛血來做初步篩選,若呈現陽性反應才做進一步檢查,如大腸X光或大腸鏡檢查,以確定大腸或直腸是否有腫瘤。

但有很多因素會造成糞便潛血篩檢的誤差,例如痔瘡出血、肛門裂傷或發炎,都會造成陽性反應。

還有一些食物,如肉類或豬血湯,植物中有一些酵素,也會造成假陽性。

鋇劑大腸X光檢查,是從肛門灌一種白白的鋇劑(顯影劑)到腸�,如果有腫瘤就可以看得到,這是最早使用的方法。

鋇劑本身也有很多誤差,如檢查前大便若沒有解乾淨,大腸X光看起來就是一顆一顆的,誤以為是息肉。

或者,濃度配得不好,或照得不好,都會影響醫生的判讀。

大腸鏡是一個管子從肛門插入,從直腸到盲腸,長度約有一百多公分。

做一次完整的腸鏡檢查平均需要10分鐘,腸子比較直的人很容易做,3∼5分鐘就可完成。

腸子轉來轉去,甚至打結的人,醫生可能要花30分鐘,才能做完一次檢查。

大腸鏡可以診斷(做切片)、也可以治療(拿息肉),大腸鏡還是站在診斷腸癌的第一位,是目前最普遍的方法。

若大腸鏡沒辦法看完病人所有的大腸,則配合大腸鋇劑和X光來檢查。

新的電腦斷層是透過影像,把一個大腸的輪廓組合起來,腸子哪個地方比較厚或長東西,可以透過電腦看得出來。

呂樹炎表示,台灣大部份醫院都有機器,但軟體不足,還需要向國外購買,才能將影像組合起來,呈現一個完整的大腸影像。

廣告什麼人該做大腸鏡檢查?既然大腸鏡是無可避免的最後利器,那麼什麼人一定要做這種檢查呢?呂樹炎有一個生動的比喻,「大腸像一個下水道,用了50年應做一次徹底的檢查,這樣比較放心。

」50歲以上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會增高。

因此,50歲以上,不分男女,都應做一次完整的大腸鏡檢查,不能只檢查一部份。

此外,高危險群也要做腸鏡檢查。

家屬中有人曾罹患大腸癌,如父母或兄弟姊妹,或者自己曾有大腸息肉或直腸息肉,或曾得過大腸直腸癌,開刀拿掉,仍在追縱者,都是高危險群。

拿掉息肉可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大腸癌直腸癌有90%以上是由息肉長大變化而來的,息肉是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