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痛)引起-------談幼年型類風性關節炎的症狀及處理 | 小兒 骨 頭痛

小孩骨頭痛,不見得是成長痛(生長痛)引起-------談幼年型類風性關節炎的 ... 時期的自體免疫疾病,病患卻常被誤診而輾轉求醫,小兒風濕免疫科醫師 ...鄭醫師的部落格跳到主文寫這些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是提供您一些除了吃藥以外的其它各種方式,讓你可以改善你的健康。

當醫生告訴你這是你的體質,這種體質原本就會憂鬱,所以你要吃藥。

請問你是否就範?或者你想了解自己真正的體質為何?此外,有人吃了一段時間的藥物,精神與思考變得越來越模糊,怎麼辦?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Jul30Fri201012:38小孩骨頭痛,不見得是成長痛(生長痛)引起-------談幼年型類風性關節炎的症狀及處理幼年型類風溼性關節炎常被誤為成長痛更新日期:2010/07/3004:11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好發於兒童、青少年時期的自體免疫疾病,病患卻常被誤診而輾轉求醫,小兒風濕免疫科醫師提醒,及早正確診斷、正確用藥,可使關節不再繼續被破壞,可回歸正常生活,也不影響生長發育。

兒童過敏及氣喘病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兒科教授江伯倫舉例說明,一名少女在11歲時,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的症狀,起初也被誤診為成長痛,輾轉就醫後才確診,經傳統藥物治療一年半後停藥,生長發育未受影響,高中時,身高長到172公分,還加入游泳校隊。

18歲以下都該看兒科江伯倫表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1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早年調查盛行率約10萬分之16,但一般認為是低估,此病也常被誤認為成長痛或其他骨科疾病。

江伯倫表示,3到5歲與8到10歲是發病高峰,病童的膝蓋、手腕、踝關節會紅、腫、熱、痛,通常會突然不敢走路、不想運動、排拒上課;小醫典─如何區分成長痛與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更新日期:2010/07/3004:11小醫典─如何區分成長痛與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成長痛:好發於4到9歲,疼痛時間大部分是晚上與清晨,休息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可明顯改善,並能繼續走動,屬於良性疼痛,未來會自然痊癒。

◎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到5歲與8到10歲,腳踝、關節會紅、腫、熱、痛,病童常痛到不敢走路、排拒上課、不想運動,經休息後,也無法改善;若不治療,關節可能會遭到破壞、影響生長發育與運動功能。

資料來源:台大兒科教授江伯倫前幾天,我和一位整脊老師聊到他正在幫忙處理的一個案例,有一個小學生因為疑似生長痛,父母帶來,希望整脊可以幫忙症狀緩解,小朋友的症狀,往往是在上體育課後,小腿骨骼疼痛會變嚴重,經過整脊的協助,有些狀況改善,然而上完體育課所發生的疼痛卻沒有緩解,整脊老師覺得不太像生長痛,和我討論到底可能是何原因引起。

應該進一步作哪方面的檢查與評估。

我想第一個應該要排除的就是幼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病因不明,常發生在16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兒童。

患者在早期會有關節發炎、疼痛、腫脹、發熱等現象。

好發佈位於四肢的大關節,發病後六個月是其侵犯的關節,可分為全身型、多關節型和和少關節型。

這類疾病多為自限性,也就是過了一段時間自己也會好,一般治療以類固醇為主,少數還會另外加上免疫抑制劑來幫助症狀控制。

以類固醇藥物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即是生長抑制作用,提醒家長注意。

以功能性醫學來說,這是免疫失調的疾病,與免疫有關的系統,包含營養、腸道、過敏及毒素等等的影響,導致免疫系統失衡的可能相關來源,最好能藉由相關檢測來查清楚,如此才能針對體質部分作根本改善,儘量減少用藥的時間及劑量。

全站熱搜創作者介紹鄭醫師的部落格鄭醫師的部落格鄭醫師的部落格發表在痞客邦留言(2)人氣()E-mail轉寄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此分類上一篇:孕婦飲酒可能絕後?此分類下一篇:孕婦輕忽體重控制,會增加寶寶健康的風險------兼談懷孕前的營養補充建議上一篇:談兒童失眠下一篇:憂鬱症患者可以參考的一本好書「憂鬱,是食物造成的?」-----再談分子矯正之父AbramHoffer博士之軼事兼談分子矯正醫學的緣起歷史上的今天2021:黑人女性維生素D缺乏感染COVID-19的風險高69%!2021:FDA核准新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藥物AZSTARYS上市!2019:權威期刊研究證實:特殊腸道菌可以抑制肥胖!2019:撫摸貓狗有助於快速降壓!2015:產後憂鬱症可以透過基因檢測來事先確認高風險群2014:即使短跑也能降低心臟病和早逝的風險!2013:哺餵母乳的注意事項2013:小孩的飲食與睡眠對成績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