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izophrenia中文譯名之更改– 有愛無礙For General | schizophrenia中文

長久以來,「Schizophrenia」舊有的中文譯名「精神分裂症」在人們尚未了解精神疾病知識之前,已經搶先一步為疾病帶來了誤解與汙名。

倘若缺乏精神衛生的知識 ...SkiptocontentHomeSchizophrenia中文譯名之更改1.譯名之更改與緣由:2014年,台灣精神醫學會與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正式宣布,Schizophrenia之中文譯名由原本的精神分裂症,正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同年5月,衛福部亦已正式發函至各地衛生局轉知各醫療院所進行更名。

長久以來,「Schizophrenia」舊有的中文譯名「精神分裂症」在人們尚未了解精神疾病知識之前,已經搶先一步為疾病帶來了誤解與汙名。

倘若缺乏精神衛生的知識,民眾容易對精神疾病烙印恐懼與害怕。

不僅使許多不諳醫療知識的社會大眾對此疾病有了先入為主的負面印象,更使得不少患者怯於就醫而致使病情未得改善,造成自身生活上更大困擾外,也為其家庭帶來更大負擔。

1995年日本研究發現精神康復者回診率低、中斷治療比例高,多數導因為民眾對於精神疾病名稱引發誤解所致。

所以,期望能透過正名來幫助社會大眾與患者們對於此疾病能有清楚且正確的認知,增進社會的接納與患者的就診動機。

2.新譯名的正面意義與益處:可直接且清楚知道「思覺失調」是在思考與知覺這兩個部份產生失調的症狀,從而影響日常生活上的功能。

在字面意義上使大家能有正確且客觀的認識,排除此疾病具攻擊性的迷思。

另外「失調」二字也說明了症狀是有恢復的可能性的。

去除負面印象後的病名,能幫助患者勇於面對自己的症狀,並且提高就診的意願及動機,既能促使患者及早就醫治療,及早獲得改善,更重要的是減少患者家屬的負擔,使家屬不至於因為要照顧患者而過多影響工作與生活。

3.改名後患者就診的實際狀況:2015年,康復之友聯盟對於全台753名精神科醫師進行調查發現,當中僅有五成醫師同意改名後患者就醫回診比例增加、穩定服藥比例上升。

4.改名後仍須加強宣導:雖然精神分裂症已經改名為思覺失調症,確實有利於社會大眾的正確認知與鼓勵患者就醫,但是在實際就診率上仍有進步空間,唯有持續加強宣導才能完全落實正名的意義及效益,幫助患者持續服藥以穩定與改善病情,更藉由大眾的理解與接納來慢慢營造出一個友善思覺失調患者的社會,讓患者能完全地回歸社會,正常快樂地工作與生活。

資料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15)。

“思覺失調”更名滿周年,有正面效益。

台灣精神醫學會(2014)。

Schizophrenia中文譯名由「精神分裂症」更名為「思覺失調症」的歷史軌跡。

檢索日期:2017年10月24日。

取自:http://www.sop.org.tw/Official/official_15.asphttp://eradio.ner.gov.tw/news/?recordId=18514&_sp=detail回上頁Searchfor:Search近期文章單身男15年收養6名身心障礙童謙稱自己不是「超級奶爸」2021-02-02半盲、癲癇發作都堅持要畫30歲多重障礙畫家再獲大獎2021-02-02助瑪利亞極重多障兒台、日扶輪社攜手捐200萬輔具2021-02-01南大特教系攜手行天宮文教基金會舉辦「海底SEA界悠遊趣」2021-02-01多重障礙兄弟窘困相依居服照顧4年改善生活2021-01-29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