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雜誌電子報112期 | 偽膜性結腸炎

偽膜性結腸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PMC) 的致病菌種-困難梭狀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易在藥物改變腸內菌種環境時,造成患者感染性 ...藥學雜誌電子報112期112冊Vol.28 No.3Sep. 30 2012中華民國一○一年九月三十日出版疑似Vinorelbine引起偽膜性結腸炎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藥劑部藥師簡尚志、游士儒、彭子安摘要Vinorelbine的衛署適應症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或轉移性乳癌藥品,常見腸胃道的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腹瀉,以及影響腸胃自主神經系統造成便秘,而引起偽膜性結腸炎則為較罕見的副作用。

本案例報告一位89歲非小細胞性肺癌的女性病人,疑似因使用vinorelbine引起偽膜性結腸炎,給予metronidazole合併vancomycin治療後病情才緩解,藉此案例報告提醒臨床同仁,在癌症病人使用抗癌藥時,無論是否有使用抗生素,若發生嚴重持續性的腹瀉,仍須將抗癌藥引起偽膜性結腸炎之可能性列入考慮。

關鍵字:vinorelbine、偽膜性結腸炎、pseudomembranouscolitis(PMC)、腹瀉、藥物不良反應壹、前言偽膜性結腸炎(Pseudomembranouscolitis,PMC)的致病菌種-困難梭狀桿菌(Clostridiumdifficile)易在藥物改變腸內菌種環境時,造成患者感染性的腹瀉。

常見引起偽膜性結腸炎的藥品是廣效性抗生素或對厭氧菌類具感受性之抗生素1,2,但近來研究發現某些抗癌藥如:長春花鹼類藥品vinorelbine也會增加偽膜性結腸炎發生3,4。

相對抗生素引起的偽膜性結腸炎,肇因於抗癌藥的案例鮮少報導,主要是其臨床表現不易區分以及癌症病人用藥複雜所致。

貳、病例報告89歲女性病人於98年11月診斷發現有胸膜轉移之非小細胞肺癌,開始以每週口服兩顆抗癌藥品vinorelbine30mg治療,之後在99年2月因泌尿道感染入院治療並暫停vinorelbine的使用,住院期間以cefazolin(2/3-2/5)與imipenem(2/6-2/11)治療泌尿道感染,病人情況改善後於2月13日出院,以口服ciprofloxacin(2/11-17)治療。

病人於2月19日恢復每週口服兩顆vinorelbine30mg治療,但2月26日返診時發現白血球低下(2.28×103/mm3),故再暫停vinorelbine使用,至3月5日白血球回復(6.0×103/mm3)後,在3月6日與3月7日嘗試使用每週1顆的vinorelbine30mg,但在3月12日白血球又再發生低下(2.15×103/mm3),故又停用vinorelbine。

3月17日病人因Pseudomonasaeruginosa引起之肺炎感染入加護病房治療,當時白血球為1.39×103/mm3(經計算嗜中性白血球為55.6/cumm),投與piperacillin/tazobactam與vancomycin治療,後依細菌培養與感染控制情形改為ciprofloxacin(3/25-3/29)、flomoxef(3/29-4/1)與meropenem(4/1-4/8),雖肺炎感染症狀顯著改善,但病人當日入院時即合併嚴重腹瀉,初步懷疑為口服抗癌藥引起,先給予kaopectin與imodium治療,但腹瀉狀況未緩解,經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懷疑是困難梭狀桿菌感染(以下簡稱CDI),立即口服投與metronidazole250mgTID,經投藥後腹瀉狀況有明顯改善,至3月31日查驗C.difficileToxinA+B確診為CDI感染,於4月8日療程結束後病人腹瀉已減緩。

病人於4月14日再度發生肺炎感染,使用meropenem(4/17-5/1)並獲得改善,但病人於4月24日又發生嚴重腹瀉,細菌培養C.difficile與C.difficileToxinA+B皆為陽性反應,故再投與metronidazole250mgTID(4/27-5/6),投藥後腹瀉症狀即有改善,但metronidazole療程結束後隔天又再開始嚴重腹瀉,5月11日又再培養出C.difficile,故5月12日又再投予metronidazole250mgTID持續治療,5月13日檢驗C.difficileToxinA+B仍呈陽性,至5月25日又開始嚴重腹瀉,經會診感控醫師建議,於6月1日起合併口服vancomycin125mgQID與metronidazole500mgTID使用。

投與合併治療(6/1-6/12)後,病人腹瀉狀態獲得改善,此外再次檢查C.difficil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