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的食療及養護-杏輝醫藥集團 | 黃斑部病變保養

SinpharMedicine生命、健康、科技杏輝醫藥雜誌-月黃斑部病變的食療及養護黃斑部病變的食療及養護  根據全球醫界相關研究統計,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在已開發國家中是造成失明的首要因素。

在台灣的65歲以上老年人,每10人就有1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且每大10歲的患病風險就乘以近2倍,另於30~40歲間的患者竟增加了3成之多,呈現出年輕化之趨勢。

但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若在早期發現與治療,還是有機會可延緩症狀惡化,建議平日應多吃黃綠色蔬果及深海魚類,或補充含有葉黃素的保健食品,對視力維護有不少加分效果。

健康飲食幫助預防或延緩病情  於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眼睛研究(AREDS:Age-RelatedEyeDiseaseStudy)顯示,在日常飲食上只要不偏食,多吃黃綠色蔬菜、堅果、深海魚類,並加以適量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包括維生素C和E、類胡蘿蔔素)及礦物質鋅,對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預防或延緩病情惡化便有相當程度之幫助,亦足以應付一般人體生理需求。

  建議每天只需攝取1.5碗黃綠色蔬菜(如菠菜、芥蘭、綠花椰、番薯葉、綠藻類等)就有葉黃素;1.5匙堅果或多吃深海魚類(如鮪魚、鯖魚秋刀魚、鮭魚等)就有DHA、EPA;至於維生素C的來源,只要每天有吃2個拳頭大小份量的水果就夠了。

低升糖飲食法有可能抑制病變  近期在美國的一項相關研究指出,改變飲食習慣或許可降低罹患黃斑部病變機率。

研究人員以老鼠為實驗物發現,將原本的高升糖飲食改為低升糖飲食後,可抑制乾式黃斑部病變的發展。

而在飲食型態改變後,對已進入老化期的老鼠也有顯著之影響。

雖然目前尚未展開臨床實證,不過這也似乎意味著,若人體也有如白老鼠般的相同反應,或許以低升糖飲食的攝取方式,可有助於減少誘發老年性黃斑病變之機會。

  雖然升糖指數是飲食型態改變的關鍵,但攝取低升糖飲食並不是得徹底改變平常的飲食習慣,其實只要把高升糖指數食物(例如:白麵包),換成低升糖食物(例如:全麥麵包),就可以很明顯地緩和血糖起伏,而不用大幅度去調整飲食習慣。

日常生活習慣的後天護眼良方  綜觀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發生的可能因素中,不抽菸、均衡飲食、控制血壓與血脂及血糖是預防其發生最重要,也是極有效的後天控制方法。

  香菸中所含之尼古丁是一個血管收縮因子,直接地影響眼睛的脈絡膜血流速度,降低感光細胞排除廢物的能力,並減少視網膜色素上皮葉黃素之濃度,進而加劇其氧化作用的傷害。

另外,由於葉黃素多存於油脂,若是患者本身的BMI值(身體質量指數)過高,葉黃素會容易跑到脂肪中,血液中的葉黃素含量就會減少,而降低黃斑部的保護力;再者若又併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問題,血管容易變的更脆弱,使脈絡膜供給養份之功能連帶被影響,造成存於黃斑部中的葉黃素濃度也逐漸減少,對於身體各個器官而言都是種負面之破壞。

  杏輝藥品食品企劃處-黃文芳經理提醒,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隨著文明進步而有重大改變,但卻讓慢性病也增多了。

近代3C產品的大量問世,讓人類的眼睛從原本只設計利用天然光源看東西,突然暴增了不知多少倍的「光害」負荷量;在吃的方面也變得多速食而少魚又少蔬果,較無法獲得眼睛所需之足夠營養素。

  在這個容易讓眼睛超時工作,又沒有充足「視力營養素」的時代,最根本的保養方法就是多給眼睛有休息,減少其運作時數,也不要在低光源的地方使用3C產品,使大量的電子藍光因瞳孔放大而入侵眼底;另外更要督促自己養成多吃蔬果和魚類的健康飲食習慣,或是以服用保健食品的方式來幫眼睛補充營養素。

  鼓勵大家能於日常生活中多樣化攝取黃綠色蔬果、堅果類、深海魚類等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還有在豔陽天外出活動時,也不要忘了配戴太陽眼鏡,以避免強烈光線對黃斑部的照射傷害,就能讓眼睛常保健康囉!上一篇回列表TOP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