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外科】認識主動脈剝離–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之後,假腔血液侵犯到降主動脈。

可能沒有併發症,有併發症則是分支動脈血管阻塞,造成缺血性病變。

治療方式, 1. 傳統為 ...文/心臟外科吳怡良主任曹素琴專科護理師五十歲葉先生從事教育服務業,常熬夜工作,有高血壓病史,過去也沒生過什麼病,對身體狀況很有信心,高血壓問題從沒掛心過,也沒服藥。

即使是偶然發生心悸胸悶情形,也不當一回事。

某日因寒流來襲,熬夜工作時,葉先生突然劇烈胸痛,覺得心跳越來越快、視線變暗,右半身逐漸麻木無力,家人緊急將他送醫,經過心電圖、X光片及胸部電腦斷層攝影等檢查,診斷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治療。

 突然劇烈胸痛嚴重心病前兆一般認為主動脈病變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隨著社會型態改變,飲食習慣和家族遺傳形成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長期抽菸、生活壓力等都是讓血管內膜產生動脈硬化,血管壁失去彈性而變得脆弱,成為主動脈病變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硬化阻塞族群越來越年輕,所引發的疾病也越來越多。

衛福部近幾年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始終蟬聯前三名,臺灣每年有近萬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著國人的健康。

若能事先控制這些危險因子,就可以降低發生的機率。

主動脈剝離發作都是很突然的,症狀表現是劇烈胸痛,病患能夠清楚記得胸痛發生時間或當下正在做什麼。

主動脈剝離涉及其他動脈分支與部位可引發相關症狀:部位症狀頸動脈中風症狀心臟冠狀動脈心肌梗塞主動脈瓣急性回流呼吸困難腸系膜動脈導致腸缺血、壞死心包膜腔心包膜填塞、低心輸出入量脊椎動脈導致神經受損或癱瘓等症狀下肢動脈冰冷、缺血、壞死 一般而言,急性主動脈剝離最危險的情況就是休克,若不緊急治療,發病後1小時增加1%的死亡率,48小時就有近50%的死亡率,是極高度危險的急症,因此醫療團隊診斷和治療都必須與時間賽跑。

 主動脈剝離的症狀表現主動脈剝離是一個非常急促且危險的病症。

患者前一秒還很正常,下一秒突然感到「強烈撕裂性疼痛」,並且延伸到背部或脖子,造成喘不過氣、頭暈、半身麻痺甚至休克昏迷,嚴重者會引發腦中風、急性心衰竭等重大併發症。

 主動脈剝離與治療依剝離的部位分為A、B兩型。

臨床上B型病患年齡層較高,A型較危險,約佔50~60%,須緊急手術。

 A型主動脈剝離B型主動脈剝離 主要為剝離後,假腔血液侵犯到主動脈弓、升主動脈,可能造成休克、心包膜填塞死亡,需要立刻手術。

主動脈剝離之後,假腔血液侵犯到降主動脈。

可能沒有併發症,有併發症則是分支動脈血管阻塞,造成缺血性病變。

治療方式1.   傳統為前胸開胸手術,搭配體外循環儀器,依據病況進行升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或必須結合升主動脈加上主動脈弓的手術治療。

2.   針對大範圍、複雜的主動脈病變,則可採用「複合式手術」,治療範圍可從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到降主動脈,結合主動脈支架的植入一次完成。

1.     若沒有併發症,通常以藥物治療為主,無需緊急手術,八、九成病人可以穩定度過急性期。

2.     「支架手術」則由股動脈切口置入支架,封住降主動脈內膜裂孔,讓血液不再由裂縫流入造成剝離,同時重塑穩定剝離的主動脈。

風險1.     傳統手術:依部位為10~20%2.     複合式手術(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接近10%,風險較低且恢復快,對於大範圍的胸主動脈疾病,結合支架的植入,能在一次手術中完成。

傳統手術風險有25~30%,純支架手術則小於5%。

 主動脈剝離的預防此疾病最主要風險因子為高血壓,尤其天候變化,突然變冷時,血管收縮而血壓飆高特別會造成主動脈剝離。

因此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病患應該在天氣變化時注意保暖,並注意血壓的控制。

戒菸戒酒:這應該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了,菸酒對心血管疾病來說就是一個隱性殺手,無法一日戒除,也該嘗試改變惡習。

養成運動習慣: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應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從事中等強度的運動(快走、騎單車、做家事、健身操、太極、社交舞、桌球…等),每天至少30分鐘,每週宜有5-7天,對於不能勝任上述建議者,可選擇較低強度的運動,並縮短時間,這會比處在靜態活動的生活型態來得好。

維持在合理體重範圍內,注意飲食和作息:理想體重是維護身體健康的基礎;且應從小開始,每天均衡攝取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的食物,且儘量選高纖維、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及多喝白開水,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