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要緊嗎? | 血壓低

血液從心臟打出來後,血流在流經血管壁時,會產生一個壓力,讓血液繼續往下流,這個壓力就是血壓。

正常的血壓值是收縮壓在100~140毫米汞 ...健康刊物肝病資訊第36期出刊日:2016-04-15返回上一層低血壓,要緊嗎?談到血壓,多數人擔心的是會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壓,不過也有一群人卻是因為低血壓而困擾。

低血壓嚴重嗎?醫師強調,重點是有無伴隨不適症狀! 諮詢╱李任光(臺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撰稿╱黃靜宜 40歲的陳小姐最近參加公司健檢,輪到量血壓這關,旁邊同事一看,「哇,你收縮壓才90,血壓也太低了吧?!」陳小姐一派輕鬆:「還好啦,每次檢查都差不多這個數字,習慣了!」但是說歸說,每次檢查血壓都比一般人低,讓陳小姐還真的有點擔心到底會不會影響健康? 血壓就是血液作用於血管壁上的壓力。

血液從心臟打出來後,血流在流經血管壁時,會產生一個壓力,讓血液繼續往下流,這個壓力就是血壓。

 正常的血壓值是收縮壓在100~140毫米汞柱之間(120以上就稱為高血壓前期),舒張壓60~90毫米汞柱之間,之所以訂出這個標準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在這個範圍,而一旦高出這個數字,會有很多併發症和危險性,所以界定為高血壓;低血壓因較無立即危害,所以較少被重視。

 低血壓的定義原則上,若收縮壓在90毫米汞柱以下,或舒張壓在60毫米汞柱以下,只要其中一項符合,就可稱為低血壓。

 血壓偏低時可能會有頭暈、全身無力、疲倦、視力模糊等症狀。

如果低到一個程度,如20、30,當然就代表生命危急,命在旦夕。

例如當一個人大量失血(血液太少)、水份攝取太少(脫水)、心臟無力或血管不正常擴張時(如敗血症或菌血症的病人通常血壓很低),就會低血壓。

 但有些人都沒有上述症狀或疾病,血壓長期就是比正常值偏低一些,例如收縮壓在80到90毫米汞柱之間(甚至極少數人收縮壓血壓只有60、70毫米汞柱),只要沒有合併其他症狀,就不用過度擔心。

相反地,若常感覺頭暈、天旋地轉、疲倦到無法工作等,血壓又長期偏低,就可能需要積極治療。

 為什麼會低血壓?原因一:低血壓最常見原因是低容積性,例如水份攝取太少(脫水)或大量出血(缺血)。

所以,當患者為女性且血壓較低,要注意是否正值月經期,因為出血量比較大導致血壓低。

此外,當我們去捐血後,醫護人員會請捐血者在旁邊休息一下再離開,就是要避免因為捐血導致短暫低血壓引發頭暈不適。

原因二:有心臟疾病、心臟功能不好,打出去的血壓就比較低。

此種情形則需治療心臟疾病。

原因三:還有一種稱為姿勢性低血壓,如本來躺著或蹲著,突然要站起來,因為姿勢突然改變,血液來不及打到腦部,出現頭暈現象。

一個原因是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失調所致,此外,有些藥物也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像攝護腺病人或心臟科病人會服用的降血壓藥α阻斷劑,也可能有此一副作用。

若有這個狀況,可請醫師調整藥物種類或藥量。

原因四:內分泌如腎上腺荷爾蒙分泌不足,也可能導致低血壓。

 若無上述症狀或疾病,只是無症狀的低血壓,就不用太在意,因為大部分低血壓不見得找的到原因。

但建議定期量血壓,了解自己平時的血壓數字,若有天發現數字比平常高出許多,例如平常收縮壓和舒張壓是90、50,某天卻出現110、70,最好就醫詳細檢查。

 如何改善與治療?如果低血壓引起的頭暈、疲倦、乏力等症狀已經影響到生活,可以試著採用以下方法治療或改善:一、先就醫了解低血壓是否為心臟疾病或內分泌疾病或服用某些藥物引起,若有,應針對病因治療。

二、洗腎病人或自律神經(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失調者,可能會因為低血壓而突然暈倒,此時就要考慮就醫,醫師會開給升壓劑類的藥物改善低血壓問題。

三、相較於高血壓者應該少吃鹽以控制血壓,如果低血壓,又很想要改善,可以稍微吃鹹一點、多喝水,讓水分保留在體內,血壓會稍微高一點。

四、正常體重者不用為了低血壓刻意增胖,但若太瘦甚至瘦到營養不良導致低血壓,可以從體重下手。

五、養成運動習慣也有改善低血壓的效果,運動可增加心臟輸出,讓心臟更有力,也可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低血壓。

 ▲血壓偏低時可能會有頭暈、全身無力、疲倦、視力模糊等症狀。

 健康Q&AQ、低血壓的人,腦中風、心臟病的風險也很低嗎?A、不見得。

雖然高血壓容易引起腦中風和心臟病,但不能反推低血壓的人就比較不會罹病。

應是正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