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對髖骨關節炎的療效 | 髖關節痛看中醫

- 針灸與假針灸(sham acupuncture)相比,可能在減輕疼痛和改善髖關節功能的差異不大。

- 比對僅接受例行基礎醫療照護的病患,針灸配合相關例行 ...Jumptonavigation語言:繁體中文EnglishEspañolFrançais日本語BahasaMalaysia简体中文更多語言顯示較少語言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資源針灸對髖骨關節炎的療效本篇文獻回顧之目的為何?本篇考科藍文獻回顧的目的在於找出針灸能否減輕髖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和改善髖骨關節功能。

我們收集並分析所有相關研究來回答問題,本篇一共找出18項相關研究,總計413位參與者。

主要訊息比對髖骨關節炎病患接受針灸和其他治療約八周後的差異:-針灸與假針灸(shamacupuncture)相比,可能在減輕疼痛和改善髖關節功能的差異不大。

-比對僅接受例行基礎醫療照護的病患,針灸配合相關例行醫療照護可以改善疼痛和髖關節活動的情況。

-比對復健運動或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的病患,無法確定針灸能否改善疼痛和髖關節活動的情況。

-比對僅接受衛教的病患,無法確定針灸配合病患衛教能否改善疼痛或髖關節功能。

本篇文獻回顧內容為何?骨關節炎(OA)是關節疾病,而髖關節是第二常受此疾病影響的關節。

但一些常用於治療髖骨關節炎的藥物有引起副作用的風險。

因此,評估如針灸一類非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便顯得非常重要。

根據傳統針灸理論,藉由插入非常細小的針頭刺激體內適當的穴位,可以減輕疼痛或改善關節功能。

在臨床試驗中,假針灸的目的為針灸的安慰劑。

假針灸過程中,病人會認為自己正在接受真正的針灸治療,但針頭不會穿透皮膚或並未施針在正確的位置,亦或兩者兼而有之。

設計假針灸對照試驗的目的在於查明是否針灸的療效是出於患者內心對針灸的相信,而不是針灸具體對身體的療效。

然而,針對假針灸的效果仍有爭議。

據信有些類型的假針灸可能產生類似于真正的針灸效果。

本篇文獻的主要結果為何?搜尋至2018年3月已出版的相關試驗後,我們發現一共有六項符合的試驗,總計413位參與者。

主要受試者為老年人,平均年齡從61至67歲,平均患髖骨關節炎的時間為2至8年。

大約2/3的參與者為女性。

其中,兩項試驗比對了針灸與假針灸的療效。

這兩項假針灸對照試驗雖然規模較小,但設計良好,研究方法的品質也比較優良。

儘管假針灸對照介入措施的可信度高,但每一次的假針灸介入也被認為有受到微弱的特定針灸效應影響的風險。

此現象起因於可能在假針灸試驗中,非皮膚穿透性的針施於正確的穴道,而於另外真正的針灸試驗中,穿透性的針施在錯誤的位置所導致。

這兩項試驗的綜合分析提出了中等品質的證據,顯示真正的針灸相對於假針灸,幾乎或完全沒有減輕疼痛或改善髖關節功能的作用。

亦即相較於接受假針灸的患者,接受過真正針灸治療的病患,僅有些微或無明顯的病況改善(每位病患的改善狀況僅提高2個百分點)。

由於研究採小樣本數,信賴區間包含了針灸中度療效和毫無療效的可能。

但無法統計出生活品質的綜合分析結果。

一項解盲試驗提供了低品質的證據,顯示以例行基礎醫療照護為主針灸為輔的治療,能改善病患疼痛、髖關節功能和實際層面的生活品質(但未包含精神層面的生活品質)。

然而,這些病情改善的結果也可能是因為病患依照自身經驗預先對治療抱有樂觀期待,或對隨機接受針灸治療的偏好所致。

其他三項解盲試驗的證據尚未證實此結果。

此外,兩項試驗結果顯示,針灸治療可能的副作用包含針扎處輕微的瘀血和出血。

四項試驗曾通報不良事件,沒有任何試驗通報嚴重的不良事件。

沒有試驗公布關節變化的相關醫學影像。

本篇文獻回顧的資料更新日期為何?本文獻回顧作者搜尋係至2018年3月前出版之研究。

翻譯紀錄: 翻譯者:劉芝君職稱:自由譯者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聯絡E-mail:[email protected]發表日期: 5May2018作者: ManheimerE,ChengK,WielandLS,ShenX,LaoL,GuoM,BermanBM主要研究群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