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醫對退化性關節炎的療法 | 髖關節痛看中醫

困難、上下樓梯無力、無法蹲下、走路“軟腳”、疼痛難忍的地步,生活品質 ... 退化性關節炎以膝關節最常見,其他如髖關節、踝關節、肩關節甚至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70043臺南市中西區中山路125號06-2200055轉9網站導覽小|中|大中文版English首頁醫療團隊醫療部中醫科衛教資訊:::【談中醫對退化性關節炎的療法】數月前,一位八十歲左右老太太由家人陪同,扶著助行器,一跛一跛地走入診間,滿臉愁容,當時醫師已心裡有底。

輪到她就診時,一問,果然不出所料,主訴雙膝疼痛數年,西醫早已診斷是退化性關節炎,建議開人工關節,老太太一聽到要開刀,嚇得“花容”失色,堅持不肯。

在親友的介紹下到本院中醫門診,拉上褲管一看,果然雙膝嚴重變形,經照X光片後,發現確實是嚴重退化,若以筆者西醫骨科專科醫師的角度,也會建議開人工關節,否則已到行走困難、上下樓梯無力、無法蹲下、走路“軟腳”、疼痛難忍的地步,生活品質差,保守療法已無法改善,但見到老太太對開刀的抗拒及評估開刀的危險性,決定以中藥加上針灸的方式治療,老太太一聽可不用開刀,滿心歡喜,即使醫師告訴她,如此嚴重的程度,要數月時間的配合,才可免此一刀,亦欣然接受。

此後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老太太都很配合乖乖吃藥、按時針灸,現已改善許多,不再抱怨雙膝疼痛、難眠,走路也輕快許多,現在只久久定時回診“保養”,即可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

隨著平均壽命的增加,人口逐漸老化,老年關節退化性疾病亦隨之增加,不但影響家中長輩生活品質甚鉅,也造成年輕人經濟、時間及精神上相當大的負擔,在忙於工作之餘,還得抽空照顧家中行動不便的老人,無形中浪費之社會成本,難以估計。

退化性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病患常常納悶為什麼有的醫師說我的關節退化,又有的醫師說是關節磨損,也有醫師說是關節長骨刺,或說是關節腔變窄,眾說紛紜,使老人家聽得霧煞煞,其實每個醫師所指的都是同一個病,只是說明的方式不同而已。

因為退化性關節炎代表關節軟骨的老化、磨損,而軟骨磨損的結果,則造成關節腔變狹窄,且內外側不對稱,也因關節受力不均勻,則造成骨刺的增生,所有變化,皆指同一個病。

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很多,如:1.外傷造成關節內軟骨或韌帶受傷,使關節穩定度變差,而脫落之骨碎片亦可持續損傷關節軟骨,使關節加速磨損,有些外傷則造成骨折,使關節角度改變,受力不均勻,甚至若骨折破入關節面,即使骨折癒合也會使關節面損傷不平,運動時磨擦變大使關節損壞更快,此種因外傷所造成者,又稱創傷後退化性關節炎。

2.負重過度常使關節所受壓力增加,自然會加速關節之磨損,此常因粗重工作、蹲姿、或體重過重等原因所引起。

3.其他因血循不良所引起之關節骨頭缺血性壞死或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感染等其他關節疾病造成破壞後,加速關節磨損之次發性關節退化。

4.有些原發性關節退化至今仍原因不明,一般認為可能和遺傳有關。

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常以關節僵硬、肌肉緊縮感表現之後伴隨關節疼痛、尤其以上下樓梯、爬山、蹲姿尤甚。

有時蹲下後難以爬起,要扶著桌椅才能站起,此時關節會逐漸腫脹、疼痛,嚴重時則造成關節變形,蹲不下去,甚至難以行走,影響生活品質甚鉅。

退化性關節炎以膝關節最常見,其他如髖關節、踝關節、肩關節甚至手指小關節皆有可能,以膝關節為例,西醫有消炎止痛藥物、維骨力、關節注射、關節鏡手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等依病患退化程度不同而有不同治療方法。

而在中醫方面,古人將此病歸入’痹症’範疇,可用內服中藥、針灸、外敷藥及推拿等方法治療。

中醫將退化性關節炎之病因歸納為腎虛骨弱、外傷瘀血及風、寒、濕、熱、毒等外邪所引起,口服藥方面則視不同病因而分為1.腎陽虛型─金匱腎氣丸2.腎陰虛型─知柏地藥丸3.風寒濕型─羌活勝濕湯、獨活寄生湯或益蜀易骨痹湯等加減4.熱毒型─二十四時敗毒散5.氣血瘀滯型─身痛逐瘀湯等辨証而論治,若紅腫熱痛嚴重則可加清熱消腫的膏藥外敷。

針灸方面,則視病患症狀而可用不同穴位,如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犢鼻,膝眼、委中等穴,皆可配合選用,可達到不錯療效。

臨床上,有七、八十歲病患已膝關節退化至需開人工關節的程度,疼痛難行,甚至要靠輪椅移動,經針灸治療一段時間後,可自己行走,免去一刀,加以中藥調養及日常生活多注意保養,皆可維持不錯之生活品質。

另外,附帶說明,因退化性關節炎會因氣候變化、下雨、天冷而加重,民間常以“風濕”稱之,其實它和醫學上所稱之“類風濕關節炎”乃不同的病,亦有病人會因醫師告訴他“退化”而誤以為是“骨質疏鬆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