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與我需要注意狂犬病嗎? | 狂犬病症状

動物得狂犬病後有哪些症狀? 狂犬病自然界的宿主非常多,如:犬、貓、野生動物蝙蝠、浣熊、狼、鼬 等,會咬人的 ...亞東院訊電子報第168期(2013年11月)  寵物與我需要注意狂犬病嗎?青少年健康中心許淑美   前一陣子狂犬病新聞沸沸揚揚,讓家裡有養狗狗跟小鳥的大雄非常緊張,每天問媽媽:狗狗「來福」去公園跟別家小狗玩會不會被傳染?我被「來福」舔了有沒有關係?小鳥「Birdy」需不需要也打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跟人類歷史共存許久,在西元前23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就有記載,狂犬病在全球每年造成5萬多人死亡,其中95%發生在非洲及亞洲(以印度、中國大陸及印尼病例最多)。

在被可疑動物咬傷人口中,有40%為15歲以下族群,所以教導青少年如何保護自己、避免接觸可疑的動物是相當重要的。

狂犬病到底是甚麼?  狂犬病是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病原體為狂犬病毒(Rabiesvirus),歸類於麗沙病毒屬、棒狀病毒科中;傳染途徑主要被染病動物咬傷、唾液進入血液而感染。

人感染到狂犬病發病歷程可分為潛伏期(1-3個月)、前驅期(約2-10天)、急性神經症狀期(持續2-7天)及昏迷期。

前驅期開始症狀包括:發熱、頭痛,咬傷部位異樣感等,數天後出現興奮或恐懼現象,接著發展到麻痺、咽喉部肌肉痙攣(即俗稱的恐水症)、併發精神錯亂及抽搐,最後因呼吸麻痺死亡;一旦症狀發生幾乎無有效治療方法、致死率相當高。

哪種動物會傳染狂犬病?動物得狂犬病後有哪些症狀?  狂犬病自然界的宿主非常多,如:犬、貓、野生動物蝙蝠、浣熊、狼、鼬等,會咬人的哺乳動物都可能造成疾病的傳播。

動物發病時一開始的症狀有性情改變、畏光躲於暗處,發病3天後進入狂躁期,顯得神經質、具攻擊性,之後因喉頭下顎肌肉麻痺、流涎而無法飲食,最後陷入昏迷而死亡。

辨識可能帶病原的動物並了解動物發病時的癥狀,當發現動物舉止怪異時,提醒並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台灣目前檢驗出帶有狂犬病的動物包括:鼬、錢鼠及幼犬(1例,遭鼬咬傷感染),主要分布於台東地及中部以南的山區鄉鎮,北部尚無動物檢驗出。

由於狂犬病只有發生在哺乳類溫血動物,鳥類或魚類是不會感染,所以狗狗「來福」如果每年有施打狂犬病疫苗,而且不要到帶到野外山區去接觸到野生動物,是不會被傳染的,小鳥「Birdy」更是無須擔心。

被犬貓舔到或口水沾到身體會得狂犬病嗎?不小心被抓到或咬到怎麼辦?  由於病毒是隨動物唾液經由傷口進入人體,只要身體沒有傷口沒有流血,口水沾到是不會傳染,跟來福玩耍接觸後記得洗手注意衛生即可。

一般接觸到流浪犬貓口水黏液,只要身體無傷口,應無感染之疑慮,但若不慎被抓傷咬傷,先不要慌張,遵循「記沖送觀」四字訣:冷靜「記」住動物特徵  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儘速「送」醫由醫師評估感染風險,繫留「觀」察咬人動物10天,但若動物太兇惡,就不要冒險捕捉。

如何保護自己及寵物?  大家有注意到的話,在國家公園、森林步道都有豎立「民眾不得攜帶寵物進入」的告示牌,這不僅保護家犬家貓接觸到潛在帶原動物,也避免自然界動物感染寵物身上的疾病,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到郊外踏青時,不要接近、撿拾路邊病倒或死亡的動物,以避免被咬傷;也別因為看到媒體大肆報導就害怕亂棄養寵物,這樣只會造成流浪動物增加、加速疾病散播。

讓我們謹記四不一要訣,大家一起遵守努力。

「不要」接近野生動物「不要」棄養家中寵物「不要」攜帶寵物進行野外山區活動「不要」購買或走私來路不明的動物「要」記得每年帶寵物去施打狂犬病疫苗我需要打疫苗嗎?  狂犬病疫苗與一般疫苗不同,不見得要事先預打,如果被野生動物抓咬傷,正確的傷口處理及事後疫苗施打,也幾乎可以100%預防狂犬病發生,目前台灣衛生單位依所接觸動物類型及暴露等級,建議施打策略所下(如圖一)。

圖一、疑似狂犬病動物咬傷後醫療建議            目前全省有60個地點備有人用狂犬病疫苗,北北基地區有9家醫院(如:表一),亞東醫院即為其中一間儲備醫院,民眾如有任何疑慮,可就近或至本院接受醫生診斷評估傷口。

表一、北北基人用狂犬病疫苗儲備醫院及地點縣市別醫院名稱地址台北市馬偕紀念醫院臺北院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92號三軍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二段325號臺大醫院臺北市中正區常德街1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和平院區)臺北市中正區中華路2段33號新北市臺北慈濟醫院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89號亞東紀念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馬偕紀念醫院淡水分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