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射腫瘤部-三軍總醫院 | 鼻咽癌治療過程

手術治療在鼻咽癌屬於輔助性質,使用的時機在於放療之後如果頸部淋巴結仍未完全消失時,便以手術將之切除。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放射治療過程中常見口腔黏膜發炎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放射腫瘤部訊息公告歷史沿革單位簡介醫療團隊門診時刻表衛教資訊儀器介紹治療流程治療方法教學研究English:::首頁 /放射腫瘤部 /衛教資訊 /鼻咽癌鼻咽癌鼻咽癌任益民  前言鼻咽癌在臺灣是一種很常見的癌症,在歐美卻少見。

一般而言,癌病可以說是一種老年疾病,多好發於年紀較大者。

但鼻咽癌卻常常發生在四十多歲的年齡,一般都是正值青壯年階層,負擔一家生計的人,因此一旦罹病,常造成相當程度的家庭及社會衝擊。

而鼻咽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是放射治療,到放射腫瘤部見實習的醫師們,必需對此病有較深入的認識。

鼻咽癌的症狀鼻咽在鼻腔的後方,軟顎的上方,從表面上無法看見,必須使用鼻咽反射鏡或鼻咽內視鏡才可一睹其面目。

鼻咽重要的解剖特徵包括一座山脊般的凸起在側面左右各一,稱torustubarius;山的前方有一小洞即耳咽管的開口,山的後方則有一條凹陷之縫隙稱為Rosenmullerfossa。

鼻咽的頂部稱roof,頂部向後向下延伸為鼻咽壁與口咽相接。

年輕的病人在頂部及鼻咽壁上常可見adenoids,其狀甚似腫瘤,需注意與真正腫瘤區分。

因為它的解剖位置的關係,病人常見的發病症狀有流鼻血或鼻子分泌物有血絲、鼻塞。

由於中耳經鼻咽管通至鼻咽,鼻咽裏的腫瘤若是侵犯或堵塞了該管,使得中耳內分泌物無法正常排出,就會出現中耳炎。

因此如果出現鼻血或擤的鼻涕中有帶血的現象持續一段時間,或反反覆出現中耳炎但同時又沒有感冒或鼻炎等合理的解除,就要提高警覺了。

由於鼻咽的位置上方即為大腦,若腫瘤向上生長時日一久,或經由溝通顱內與顱外的孔道、或穿破顱底骨,侵犯腦神經,出現一些神經方面的症狀。

除常見頭痛之外,三軍總醫院約一千四百個病例中,最常受侵犯的是第六對(複視),佔腦神經侵犯62.4%;及第五對腦神經(臉麻),佔46.6%。

此外第十二對的舌下神經(病側舌萎縮及吐舌偏向病側,27.3%)、第七對的面神經麻庳(15.8%)、第三對的動眼神經(複視)、第九及十對(吞嚥功能障礙)等均為常見腦神經症狀。

耳鳴及聽力減退也是常見症狀,往往伴隨中耳炎出現,通常是傳導性的聽力損傷,極少是因為第八對腦神經傷害引起的。

不過最常見的鼻咽癌症狀,是頸部淋巴結腫大,約出現在75-80%的病人。

此外喉嚨痛、頸部痛等偶而也可見。

鼻咽癌的病因發生鼻咽癌的原因,至今未明。

為何在中國南方人好發,眾說紛云,香港的學者稱可能與廣東人好吃鹹魚、缺乏維它命C有關,這一點筆者以為至少在台灣是不成立的,因為本地的病人鮮有嗜吃鹹魚者。

最可能的致病因素要推一種叫作Epstein-Barr(EB)的病毒,但這種病毒與鼻咽癌的因果關係究竟為何,仍待研究,目前只知道此病毒與鼻咽癌關係密切,但尚無法證明即是造成鼻咽癌的原因。

鼻咽癌與EB病毒的關係,可用「關聯性很強,因果性未確定」來說明。

時下EB病毒的血清學檢驗,也常用來作為鼻咽癌診斷的輔助。

鼻咽癌的診斷鼻咽癌的診斷一如所有的癌病一樣,一定要經過切片證實。

一旦確定診斷之後,就要作一系列的檢查,除血液常規生化檢查與肺部X光外,尚包括鼻咽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骨頭掃描、腹部超音波檢查、聽力檢查、唾液功能檢查、牙科檢查等。

此外EBVIgAEA與IgAVCA也是具參考價值的例行檢查,但並不能用作精確的病情判斷。

正子電腦斷層也是有用的輔助診斷與期別評估的工具,但費用昂貴,健保不一定給付。

其他新型的偵測工具還包含了EBV-DNAvirusload,在本院98年底開始使用,具有類似腫瘤指數的功能,及早偵測病情變化。

鼻咽癌的治療鼻咽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是放射治療,因此鼻咽癌一經診斷,即轉至放射種腫瘤部門處理。

傳統的放射治療方法是一天照射一次、總共治療約四十次,總劑量約7,000cGy,前後費時約兩個月。

另有一種多分次放射治療,每天早晚各照射一次,每次照射量一般為110-120cGy,總共照射七十次左右,整個療程大約也要兩個月。

之所以要採用此法,乃是理論上可在不增加副作用的情形之下,增加總劑量以提高治癒率。
<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