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族也能一夜好眠! | 老人 失眠 PTT

門診中常見老年人出現入睡困難、早醒、或半夜醒來就無法再入睡的症狀,如果一星期內出現3次,就算是失眠,可能需要就醫找出原因。

台灣睡眠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照顧長照熟齡族也能一夜好眠!收藏圖片來源/陳德信瀏覽數42,8572013/06/01·作者/郭佳容·出處/康健雜誌第175期放大字體「先生,我肩胛頭、腳頭烏痠痛,攏睏未去,是欲安怎?」「啊,我常常天沒亮就醒來,卻再也睡不著、只能發呆到天亮,我要吃安眠藥嗎?」門診中常見老年人出現入睡困難、早醒、或半夜醒來就無法再入睡的症狀,如果一星期內出現3次,就算是失眠,可能需要就醫找出原因。

台灣睡眠醫學會最新調查顯示,一般成人約有20~25%的人有失眠問題。

但老年人失眠的人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字,而且盛行率隨著年紀增加,有些研究的盛行率甚至高達五成,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

很多人誤以為老年人「不需要那麼多睡眠」、「睡不好是正常的」,事實上,老人家還是需要跟一般人一樣7~8小時的睡眠,只是因為生理時鐘退化,他們的睡眠時間提前、睡眠效率變低、熟睡期變短,因此,醫師建議熟齡者應找出生理或心理造成睡不好的原因,並積極治療,睡得好才能活得更好。

熟齡後可能出現哪些睡眠障礙?失眠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兩種,約一成的人有原發性失眠,大多因輪班、時差造成,老化造成的睡眠相位前移,也屬於此一大類。

其他大多是生理或心理因素造成的次發性失眠。

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也提醒,老人家失眠查不出病因,就要懷疑是心理因素導致失眠,甚至有憂鬱症的可能,不能只靠安眠藥解決。

■原發性因素老年出現睡眠障礙不一定是病,有些是人體老化的自然現象,包括:生物時鐘往前挪、睡眠驅動力減弱,以及深度睡眠時間減少。

˙逐漸往前移動的生物時鐘自然老化過程中,除了生物時鐘退化外,老人常見的白內障也會阻礙光線進入眼睛,加上有些老人白天活動量不足,光照時間減少,都使得生物時鐘在醒、睡之間的起伏變化不像年輕時明顯。

這可能造成老人睡眠時間提前,也就是睡眠相位前移。

陳濘宏指出,門診中很多老人說自己過去6點起床,現在卻凌晨3點就醒了,不過仔細一問原來患者從晚上7點睡到凌晨3點,跟過去從晚上10點睡到早上6點一樣是8個小時,並沒有睡得比較少。

建議家屬鼓勵老人家傍晚五、六點出去運動、散步,接受光照刺激,不要太早上床或在電視機前打盹。

將就寢時間延後,一方面可以避免太早醒來導致失眠的錯覺,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睡眠的深度。

˙睡眠驅動力減弱因生物時鐘退化,老年人的睡眠驅動力也會減弱,即使身體一樣疲累,卻比年輕時更容易在清晨四、五點時醒來。

白天也容易處在睡睡醒醒的狀態,使得晚上更難入眠。

因此,老人家的睡眠總量沒變,卻容易打散在一天中。

楊聰財建議長輩白天多活動,即使午睡也不要超過1小時,可以站著就不要坐著,多一些體力活動有助晚上睡得好些。

˙深度睡眠時間減少睡眠以90分鐘為一週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淺睡期,為剛入睡的5~10分鐘,第二階段進入熟睡期,腦中Delta(δ)波增加,是細胞修復與體力恢復,也是生長激素大量分泌的時候。

第三階段是快速動眼期,大腦開始活躍、進入做夢階段。

人體從20歲之後深度睡眠比例日益減少,尤其老年人深度睡眠的Delta波振幅逐漸趨緩,加上褪黑激素分泌減少,都造成老年人睡眠品質不若以往。

■次發性因素失眠的次發性因素包括:睡眠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各種慢性疾病、夜尿、憂鬱、焦慮。

˙睡眠疾病如果老人家出現打鼾,還有旁人目睹睡眠呼吸中止的情形,可能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下來會因為缺氧,導致血壓上升,提高中風、糖尿病與癌症的風險。

而且白天時更容易出現精神不濟、愈睡愈累的症狀,也會影響心情和社交的意願。

˙慢性疾病熟齡者身體疾病本來就比較多,另一方面深睡期變短,身體症狀更容易影響睡眠。

老年人的慢性病,包括失智症、心血管疾病、關節疼痛、痛風、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攝護腺肥大等都會影響睡眠品質。

一般需要先控制慢性疾病,排除其他身體因素後,合併非藥物治療,必要時則可能需要暫時服用安眠藥。<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