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風濕與西醫的風濕病是同一個意思嗎? @ 中醫研究院 ... | 風濕熱中醫

中醫對風濕的定義風濕之名,首見於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病者一身盡痛, ... 命名與分類不斷變化,逐漸概括成為特指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風濕熱,該病是由 ...中醫研究院身心靈探境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008300903中醫的風濕與西醫的風濕病是同一個意思嗎??醫診中醫的風濕與西醫的風濕病是同一個意思嗎?2010年06月21日 編輯:endlicheri揭秘中西醫風濕的區別風濕是一種常見病。

中醫所講的風濕,並不完全等同於現代醫學的風濕及類風濕關節炎,範疇更廣。

中醫和西醫對“風濕”的定義和理解不一樣,治療理念也不一樣。

  中醫對風濕的定義風濕之名,首見於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病者一身盡痛,日晡所劇者,名風濕。

”《黃帝內經》中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

”中醫的風濕,指風、寒、濕三種病邪結合所致的病證。

說明了氣候變化無常,冷熱交錯,或居處潮濕、寒冷或涉水、冒雨等風寒濕邪氣,乘機體抵抗力低時侵入人體,注於經絡,留於關節,使氣血痹阻而為痺證。

症見頭痛、發熱、微汗、惡風、身重、小便不利、骨節酸痛、不能屈伸等。

因為這種痺症,大多因受風、寒、濕影響,而累及關節而引起疼痛,所以風濕一詞沿用至今。

但是由於各人體質不同,病邪各有偏盛,因而《黃帝內經》中又說:“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

”如風寒濕痺日久不愈,病邪鬱久化熱,或感受風熱之邪,或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感邪之後易從火化,而使關節紅腫熱痛,形成熱痺。

中醫還認為,風濕如果長久不去,則可以引起其他臟腑發生病變。

《黃帝內經》云:“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

”這就是說外邪滯留機體,日積月累,由經絡而病及臟腑,可產生相應的臟腑痺的證候。

其中以心悸、氣短、胸痛的心痺較為常見。

綜上所述,中醫中的“風濕”所包含的內容較多,當人們的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皮膚等部位,出現了疼痛、酸痺、麻木、腫脹、僵直、變形、活動受限,甚至累及臟腑時,都能夠稱其為痺證、風濕痺病。

也就是說,中醫將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等,都作為“痺病”,因其感邪不同,而分為風痺、寒痺、濕痺、風濕痺等,並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病因辨證施治。

  西醫對風濕的定義西醫對風濕病的認識,主要用來描述周身酸痛或疼痛的一類疾病。

後來,隨著醫學的發展,風濕性疾病的範圍也不斷擴充,命名與分類不斷變化,逐漸概括成為特指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風濕熱,該病是由鏈球菌感染,所致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累及關節、心臟。

而現代西醫中的風濕病概念,範圍更廣,從臨床角度出發,凡表現為:起病或急或慢,關節疼痛,局部腫脹、麻木、屈伸不利,部分患者可致骨關節破壞,肌肉萎縮,運動功能障礙等,不論病因如何,全部列入風濕病範疇。

它所涉及的範圍,幾乎包括所有影響到骨關節,及其軟組織等的一大類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頸椎病、強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骨質疏鬆症、痛風、坐骨神經痛等。

西醫認為,風濕病的病因,常為感染、代謝、退化、內分泌因素、免疫原因、地理環境及遺傳因素等,具有複雜的多樣性。

風濕病是致殘的主要疾病,它嚴重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

因此,應高度重視,儘早醫治,保持健康的身體。

  什麼是類風濕類風濕即類風濕關節炎。

西醫認為,類風濕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類風濕以關節腔滑膜炎症、滲液、細胞增殖、肉芽腫形成、軟骨及骨組織的破壞,為常見的初期表現,直至最後導致關節強直及功能的障礙。

在中醫診斷中,類風濕關節炎屬痺證範疇,因其以遍歷關節腫脹疼痛,纏綿難愈為特點,故又有“歷節”、“鶴膝風”、“骨痺”、“痺”、“頑痺”之稱。

中醫認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與內臟虧虛、禀賦不足、外邪侵襲等因素有關,其內因是脾胃肝腎氣血陰陽不足,衛外不固;而外因為風寒濕熱之邪侵襲人體。

發病機制與關節、肌肉、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有關,以邪氣痹阻、痰瘀互結、寒熱錯雜、正虛邪實、本虛標實為特徵,瘀血貫穿於疾病的始末。

  西醫對風濕的治療西醫對風濕的研究、分類相當詳細,而且風濕病本身,就是以西醫標準命名的疾病,診治標準也是由西醫制定的,因此西醫在診斷和治療上針對性較強。

在治療上,西醫基本採用的是改善症狀的藥物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