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熱中醫治療有特效 | 風濕熱中醫

風濕熱中醫治療有特效風濕的治療已經有一定的歲月了,可以說是伴隨著中醫的不斷發展,風濕還是始終粘這人們不放。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醫 ...Tuesday,Apr20,2021首頁健康美食時尚運勢娛樂旅遊動漫家居科學文化歷史風濕熱中醫治療有特效2014/11/05 來源:中華康網核心提示:風濕熱中醫治療有特效風濕的治療已經有一定的歲月了,可以說是伴隨著中醫的不斷發展,風濕還是始終粘這人們不放。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醫總結出來了一系列的治療風濕疾病的藥方或者手段。

也為很……風濕的治療已經有一定的歲月了,可以說是伴隨著中醫的不斷發展,風濕還是始終粘這人們不放。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醫總結出來了一系列的治療風濕疾病的藥方或者手段。

也為很多患者解除了風濕所導致的各種痛苦,所以中醫在治療風濕上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1)辨證論治:應首先整體地觀察風濕熱全病程各個階段的不同病情,結合中醫理論系統分析,本病初起是感受風熱病邪,溫毒上受,屬中醫「溫病」範疇;遊走性身痛,關節痛屬「行痹」;急性風濕性關節炎多屬「風濕熱痹」;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多屬「風寒濕痹」或「瘀血痹」;心臟炎則屬「心痹」,因此在臨床辨證治療中,應機動靈活,勿執一端,根據「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風濕熱總的治療大法仍以清法為主線,再根據其病程中不同階段的不同病因病機分別論治,或兼以疏風,或兼以解毒,或兼以化濕,或兼以散寒,或兼以涼血,或兼以化痰行瘀,或兼以滋陰,或兼以養血,或多法合而施之。

①風熱痹:主症:風熱侵襲,溫邪上受,發病多急驟易變,初期多見發熱,咽喉腫痛,口乾口渴等風熱上攻症狀;繼而出現肌肉關節遊走性疼痛,局部呈現紅,腫,熱,痛及伴見全身發熱或濕熱蒸騰膠著之象,其熱偏盛者,關節紅腫疼痛,灼熱感明顯,發熱亦甚,皮膚可見紅斑,舌質紅,舌苔黃干,脈滑數,其風偏盛者,肌肉關節呈遊走性疼痛,或汗出惡風,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疏風通絡。

方藥:銀翹散加減。

銀花15g,連翹15g,薄荷6g,炒牛蒡子9g,板藍根30g,蘆根30g。

加減:咽喉腫痛重者,加浙貝母,射干,杏仁,僵蠶,發熱重者加葛根,柴胡,黃芩,重用生石膏,關節紅腫疼痛明顯者,用白虎桂枝湯加減:生石膏,知母,桂枝,白芍,忍冬藤,炒桑枝,丹皮,晚蠶砂,老鸛草等,熱毒熾盛者,酌選清瘟敗毒飲或化斑湯加減,兼濕盛者,可酌加用藿朴夏苓湯,風邪偏盛者,加用防風,秦艽,孺薟草,威靈仙等。

臨床體會:本證屬風濕熱初起,由於風熱之邪上犯,起病急,變化快,熱勢高,除咽喉疼痛外,很快出現皮膚紅斑及關節紅腫熱痛諸症,並可能有敗血症出現,此期若能正確及時的治療,是遏止病情發展與轉化的關鍵所在,處理得當,可以治癒或減輕關節及心臟的受累,故臨床應特別警惕,不可拘泥於一法,處方遣藥還應注意不能純用寒涼,易致寒閉邪熱,透達之品不可不備。

②濕熱痹:主症:身熱不揚,周身困重,肢節煩痛或紅腫疼痛,或風濕結節,皮下硬痛,或紅疹融合成不規則斑塊,或有身腫,小便黃赤,大便黏滯,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化濕清熱,宣通經絡。

方藥:宣痹湯,二妙散,三仁湯加減化裁。

蒼朮20g,黃柏9g,防己10g,杏仁10g,薏苡仁20g,滑石30g,茵陳15g,蠶砂15g,川牛膝10g,茯苓10g,川革薜10g,澤瀉10g。

加減:關節腫脹明顯且疼痛者,可加用活血藥,如雞血藤,當歸等,取血行水利之意,同時可用地錦草200g,馬鞭草50g,桑枝100g,水煎局部浴洗。

臨床體會:濕為陰邪,積而為水,聚而成飲,凝而為痰,流注關節,其性重濁黏膩,易阻滯氣機,化熱損傷關節,臟腑,病情遷延纏綿難愈,其治首當調理臟腑氣機,靈活運用溫,燥,化,宣,通,滲等治濕大法,或多法合用,上,中,下三焦同治,宣上,運中,滲下並施,並以中焦為重點,對臟腑氣機要顧護到肺之肅降,脾之運化,肝之疏泄,腎之開闔及三焦之氣化。

③寒濕熱痹:主症:體內蘊熱,復感風寒濕邪,致熱痹兼挾寒濕,關節局部紅腫熱痛,兼見有惡風畏冷,得溫則舒,關節晨僵,活動後減輕,舌質紅,苔白或黃白相間,脈弦緊或滑數。

治法:化濕清熱,祛風散寒。

方藥:桂枝芍藥知母湯和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化裁。

桂枝10g,炮附子6g,麻黃6g,防風10g,杏仁10g,白朮10g,薏苡仁30g,白芍12g,知母10g,雞血藤15g,忍冬藤15g。

加減:寒痛甚加川烏,草烏,熱重加生石膏,丹皮,虛者加用黃芪防己湯。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