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巴金森症醫療中心 | 帕 金森 氏症 末期 症狀

基底核的病變可導致多種運動和認知障礙,包括帕金森氏症和亨廷頓氏症等。

... 不清,幾年後出現表情呆滯、顫抖、動作緩慢等巴金森症狀,到末期出現癡呆症。

top.htmlef.htm      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的緣由 西元1817年,一位英國醫師詹姆斯巴金森(JamesParkinson)首先發表了一篇文獻,詳細描述發生在六位老人身上,一種伴隨著四肢發抖、無力、軀幹駝背、動作緩慢的疾病。

後來陸續有人觀察到同樣的病例,因此就把該病命名為巴金森氏病(巴病)。

   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的病理  腦部可以分成為三個主要部份:大腦、小腦和腦幹。

腦幹由中腦、橋腦、延髓三部分組成,上接間腦、下接脊髓。

基底核,或稱為:基底神經節,是大腦深部一系列神經核團組成的功能整體。

它與大腦皮層,丘腦和腦幹相連。

目前所知其主要功能為自主運動的控制。

它同時還參與記憶,情感和獎勵學習等高級認知功能。

基底核的病變可導致多種運動和認知障礙,包括帕金森氏症和亨廷頓氏症等。

黑質(Substantianigra,拉丁語以為「黑色的物質」)是中腦的一個神經核團。

黑質的位置位於中腦背蓋部(tegmentum)和大腦腳之間。

黑質不是一個均一的核團,它可分為結構和功能上都相差很大的黑質緻密部(Substantianigraparscompacta,SNpc),黑質網狀部(Substantianigraparsreticulata,SNpr)和黑質側部(Substantianigraparslateralis)三部分。

黑質是基底核的一個附屬核團。

黑質(Substantianigra)中的多巴胺神經元,會分泌多巴胺至大腦中的基底核(basalganglia),基底核很複雜地連繫著腦部各部位,它控制著各種正常和不正常運動訊息的調節。

對巴金森病患者而言,他們腦內由被殼(putamen)、尾核(caudatenucleus)和蒼白球(globuspallidus)所形成的控制線路並無法正常運作。

由腦部傳送到肌肉的訊息先由大腦皮質傳送到基底核和腦內其他部分,它們把訊息修正後,送到視丘再回到大腦皮質。

這過程的運作和調節都是經由神經傳導素而達成。

當訊息被適當地修正後,由視丘回到負責思考的皮質,再把運動訊息送出。

  黑質內充滿了生產多巴胺的神經細胞,它把多巴胺送到基底核和腦內其他部位。

當黑質被破壞,這些細胞無法正常地生產多巴胺時,應輸送到控制運動和平衡的紋狀體之多巴胺就逐漸減少,多巴胺和乙醯膽素兩種神經傳導素無法維持平衡,巴金森病的運動障礙症狀因此而出現。

正常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巴胺神經細胞的數量會逐漸的減少,但是巴病患者在減量的速度上較一般人快許多,當多巴胺神經細胞分泌多巴胺的濃度低於正常人的百分之八十時,臨床上就會出現巴病症狀。

     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的原因及左多巴藥的發現巴病的真正致病原因目前尚未得知。

幸運的是1960年代以後,科學家合成了一種名為左多巴的藥物,是多巴胺的前驅物,進入人體後會轉換成多巴胺。

此藥物在大多數病人身上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在1960年代初期,研究人員解剖巴金森病患者的腦部發現多巴胺的濃度在基底核內尾狀核和被殼非常低。

巴金森病因此被界定為缺乏多巴胺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由此發現,補充多巴胺也理所當然地用來治療巴金森病。

但是,這方式起初並不是真的很有效,因為腦部有一道用以防止外來物質經由血液進入腦內而破壞腦細胞的血腦屏障。

口服的多巴胺也因此無法經由血液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

而後發現多巴胺的前身物質(precursor)-左多巴倒是能夠通過血腦屏障,並且經過脫羧基酵素的協助在腦內形成多巴胺。

  不過,在1960年代初期剛開始試用左多巴時,它的效果也引起一番爭論。

有人認為左多巴能夠減少巴金森病的症狀,有的卻不認為它對巴金森病有效。

一直到1960年代晚期,紐約的GeorgeCortias醫師和他同僚提出,給患者服用大量的左多巴對巴金森病有驚人的效果。

有的患者竟然可以從輪椅站起來打棒球。

先前給病人的左多巴藥量是每次100-30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