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精準治療未來式 |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成人最常見的是急性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小孩則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血癌並非常見的癌症,據衛福部統計,每年新診斷病例約2,000名,然而罹病人數有逐年增加 ...偶像劇總愛讓女主角得到白血病(血癌),隨即香消玉殞,導致大眾對血癌認識不清,造成恐慌。

事實上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來得嚴重,且死亡率較高,治療過程也相對地複雜、困難,不易處理。

血癌在學術上雖有多種分類法,但臨床上大致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等四種。

成人最常見的是急性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小孩則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血癌並非常見的癌症,據衛福部統計,每年新診斷病例約2,000名,然而罹病人數有逐年增加之趨勢。

其中,好發於成年人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最常見,每年新增約800人,有超過4成的病患年齡大於60歲。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以成人為主,好發於年長者,隨著年紀增加發生率愈高,但年齡愈大治療效果卻愈差。

國內AML發生率每10萬人中有2至3人,近年有微幅上升趨勢。

罹病原因可能與環境汙染源有關,例如長期接觸有機化學溶劑、大量輻射等,導致骨髓細胞的染色體或基因變異,發生血癌,但多數病患仍找不到確切罹病因子。

AML是一個來勢洶洶的疾病,大眾對此疾病的認知不多,易造成恐慌,常常因此而延誤治療。

中高齡AML患者接受正規治療的比例偏低,從過去的健保資料庫分析,發現約有20%患者無法接受或放棄接受任何血癌治療。

部分病友不知目前已經有很多新藥出現,可以有效改善死亡率和延長存活時間。

而現在在醫療科技的帶領下,AML也進入精準醫療年代,可以有效改善死亡率和延長存活時間。

命是跟上天拼過來不能再大意了2018年,新婚不到半年,立刻面臨失去至親的苦痛,尚未從悲傷中走出,自己也跟著病倒了!彷彿是老天給的一連串考驗,43歲的范先生罹患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還好范太太沒有被驚恐打敗,也沒有逃離先生身旁,治療期間她不只安撫家人的心,支持著范先生,還得調適自己面臨先生罹病的煎熬,以及對於未來種種不確定的壓力,還得跟醫療專業團隊積極配合,而自己呢?就哭過一場後就止住悲傷。

范先生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前與後。

圖/范先生提供受訪時,范太太承認自己有軟弱的一面,會躲在醫院角落哭泣,但想到先生的好又開始自顧自地傻笑,連護理人員都擔心自己是否壓力太大精神異常。

范太太笑笑的說,「其實,我已打定主意,要陪在先生身邊,還暗暗地想『等到你好了,你就完了!』」獲得家人的支持,也幫助了范先生渡過危機2019年10月底,范先生接受弟弟的骨髓,有了兄弟的支持及太太愛的力量,病情日益穩定。

范太太看著心愛地老公笑笑地說,「命已經是跟老天拼來的,就不能再太大意了!」,我們相信在愛與相信醫療團隊的幫助下,正讓范先生邁向「治癒」之路前進。

40年來最突破性的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成人最常見的白血病,好發族群以65歲以上的長者為主,其次是40至60歲中壯族群。

隨著高齡化社會人口的增加,AML患者翻倍成長。

病患因為白血球數量異常,會出現反覆發燒、引發肺炎等感染症狀;紅血球減少,則出現貧血、頭暈、爬樓梯會喘;負責凝血功能的血小板減少,就容易大出血、皮膚瘀青等。

一旦有這些疑似症狀,就應該到醫院檢查。

血癌沒有所謂「早期」、「晚期」之分,發育不成熟的血球細胞會隨血液循環到全身,所以發病一開始就是全身性疾病。

骨髓有癌細胞,直接影響白血球、紅血球和血小板的數量和功能,造成症狀,因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必須盡快接受治療,否則數周甚至短時間內就會因併發症死亡。

化學治療是目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最主要治療方式,但病人很辛苦,相較其他癌症,AML癌細胞占滿骨髓下,必須用高強效、高密集的化療,殲滅癌細胞,這短時間必須忍受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年輕病患中,平均七成以上的病患在接受化療後能達到緩解,穩定病況,但其中五成病患卻不幸地復發。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出現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台灣過去近20年,大於65歲的AML病人平均存活期只有3個月,因為過去40年從沒出現有效新藥。

但從3年前第一顆標靶藥物上市後,讓AML進入了全新的治療領域。

在以往,年長病患因為身體耐受性差,剋癌武器有限,治療成效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