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綜合徵(頸椎骨刺) | 頸椎骨質增生治療

人們對頸椎病的了解歷史並不長,在50年前醫師們將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 ... 綜合徵,也不要太恐慌,絕大多數的頸椎病可以透過手法、牽引、藥物治療等使 ... 頸椎綜合徵(頸椎骨刺) 陳潮宗   洪先生是一個股票族,早上九點準時到號子報到,洪先生45歲略帶神經質個性,不管發生什麼新聞事件,都能分析出一段道理,困擾著洪先生的是有7、8年歷史的頸背疼痛,尤其在肩背的位置,痠痛往往由肩背往脖子方向延伸,但在股市開盤時這些症狀全無,下午股市收盤後這些症狀又全出現。

洪先生自自覺肩膀僵硬沉重,必須時常轉動脖子舒緩一下較為舒服,有時也肩膀疼痛牽掣手臂手指麻木,到醫院檢查之後醫師診斷出洪先生得了「頸椎病」。

頸椎關節退化,頸椎骨刺增生,當股市開盤時集中精神看電子黑板頸背部肌肉僵硬,頸部疲勞而不自知,收盤之後心情放鬆頸椎神經被卡壓的感覺,就清楚的顯示出來。

   頸椎病亦稱「頸椎綜合徵」,會引起肩臂痛或眩暈、肢體癱瘓等症狀,但以肩臂痛占大多數,故也又稱為「頸臂綜合徵」。

人們對頸椎病的了解歷史並不長,在50年前醫師們將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退化性改變及其所引起的臨床症狀,綜合起來稱之為「頸椎骨刺綜合徵」。

十年之後對頸椎病的研究才有進一步的了解,並公認為是中老年人的最常見病症之一。

所以得到頸椎骨刺綜合徵,也不要太恐慌,絕大多數的頸椎病可以透過手法、牽引、藥物治療等使臨床症狀得到緩解。

 【病因病機】1.內在因素會造成本病主要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體質的關係,也可因外傷與勞累有關。

先天畸形、頸椎隱裂、頸體融合、各種先天性畸形雖出生時即已存在,但生後多無症狀,一般到40歲以後發病。

“五八(四十歲)腎氣衰”“七八(五十六歲)肝氣衰,筋不能動“,肝腎虧虛,筋骨衰退也為本病重要原因。

 2.外因引起急性頸椎外傷輕度骨折,輕微移位及頸部的挫傷。

長期低頭工作時,例如刺繡、縫紉、寫作等可引起頸部關節囊、韌帶等鬆弛乏力。

風寒濕邪、老年體虛、腠理空疏、氣血衰少,筋骨失於營養,引起痠病麻木不仁等症狀。

 3.造成頸椎問題主要的原因椎間盤退化在30歲以後纖維環彈力降低可產生裂隙,整個椎間盤的退化,導致椎間盤變薄X光片上可見到椎間隙狹窄,與小關節黃韌帶在中年以後多有肥厚改變,顯著肥厚時可使椎管變小,脊髓後方可受壓迫關係改變。

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韌帶損傷引起血腫鈣化,小關節過度磨損等,均可引起骨質增生。

如頸椎側後緣骨質增生時,可影響椎動脈的血流。

 【症狀分類與臨床表現】  頸椎病的症型很多,目前醫界比較有共識的分型有:落枕型(或稱頸背型);痹證型(或稱神經根型);痿證型(或稱脊髓型);眩暈昏厥型(或稱椎動脈型);五官型(或稱交感神經型)。

   上述各型以落枕及痹證型較多見,其餘各型比較少見。

但對於有萎證及眩暈患者要特別注意鑒別是否因頸椎病所引起。

 一、落枕型頸椎病:中老年以後體質漸弱,即可導致關節囊鬆弛,韌帶鈣化,椎間盤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頸背疼痛反覆發作。

 二、痹證型頸椎病:因頸神經根受風寒及勞累影響可加重症狀,症狀以一側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縮為多,併有兩臂麻痛者。

從主訴及症狀的輕重不同,又可分為疼痛、麻木和萎縮三型。

 三、萎證型頸椎病:因肝腎久虛,筋骨萎弱,漸覺肢體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溫,肌肉萎細。

筋骨失養,陰莖萎縮,則症狀逐步加重,肢體萎廢,步伐蹣跚。

 四、眩暈昏厥型頸椎病:以位置(姿態)性眩暈為特點,比較多見的是眩暈時作,頭重腳輕,走路欠穩,或同時有偏頭痛,呈脹痛或跳痛,與眩暈同時出現或交替發作,可合併有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

還可見頭痛、急躁易怒,偶有腎氣虧損,氣血俱弱突然暈厥、跌倒者,但較為少見。

 五、五官型頸椎病:較少見,症狀多不典型,或以眼瞼無力,眼脤痛,易流淚;或耳鳴,體力下降;或感咽部不適,有異物感,易惡心;或皮膚多汗或少汗,血壓忽高忽低,心跳加速等。

 【診斷與辨証】  注意患者的年齡,詢問有無外傷史,觀察主訴症狀等,都是診斷的主要依據。

局部檢查時,先觀察頭部外形,個別頸椎病患者可因頸背部肌肉痙攣緊張而輕度僵直,個別患者頭部輕度側彎,可使對側椎間孔擴大,從而緩解神經根的壓迫。

觸摸頭椎時,以大椎(第七頸椎棘突)定位,向上觸摸以確定棘突的位置,檢查棘突有為壓痛、棘突兩側有無緣索狀硬結或壓痛等。

  頭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