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慟 | 喪慟

喪慟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喪慟(注音:ㄙㄤˉㄊㄨㄥˋ;英語:Grief),是對喪亡或死別的多重反應,會表現出悲傷、悲哀和傷心。

這些反應除了在感情上外,也包括生理、認知、行為、社交及精神的層面。

所經驗的很多時都與所愛的人離世有關,但同時亦可以是失去職業、寵物、地位、安全感或財產。

反應可以隨著性格、家庭、文化及宗教而有所不同。

喪慟雖然是生活的一部份,但若缺乏支持則會有一定風險。

嚴重的反應可能會引起家庭問題或對成員的傷害,例如孩子的死亡會增加離婚的風險。

個人的信念或信仰亦會受到挑戰,在面對嚴重傷痛時會重新審定個人的立場。

一些人可以獨自撐下來,悲傷輔導或其他的支援小組都對治療有更大的幫助。

目錄1理論2風險3種類及歷時4五種類型的哀慟5參見6參考理論[編輯]喪禮上的情境。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博士(Dr.ElisabethKübler-Ross)將喪慟分開了幾個階段,包括否認、憤怒、協商、抑鬱及接受,統稱為「哀悼週期」。

不過這個理論卻被認為過於簡單。

於2008年,醫治哀痛輔導中心(GriefRecoveryInstitute)指這些階段是與喪慟者如何處理重要的人死亡有關。

[1]約翰·鮑比(JohnBowlby)則列出喪慟的過程,包括震撼與麻木、懷念與搜索、瓦解與絕望、及重組。

在心理生理層面上,喪慟的人會感到不真實、人格解體、退隱及麻醉自己。

無論地位如何,他們都會傾向感到憤怒、挫敗、無助或受傷。

瓦解與絕望都是普遍的過程。

重組是消化了失去及重新審定生命及意義。

風險[編輯]喪慟的人會感到很大的壓力,對他們的身體及精神會造成很大負擔。

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英國,喪親頭六個月的人多了見醫生,症狀包括腹痛、呼吸困難等。

另外,死亡率及自殺的風險亦相應提高。

種類及歷時[編輯]喪慟可以分為正常性及創傷性兩種。

正常性喪慟一般涉及一連串對失去的短暫行為及感情反應。

雖然這些反應會因人而異,但通常都會有夢魘、食慾問題、口乾、呼吸短促、睡眠障礙及重覆避免傷痛的動作。

喪慟初期可能會出現幻覺。

自殺、謀殺、意外及其他突如其來的死亡,都會因突發的震撼而形成創傷性喪慟。

這種震撼使到喪慟者很難整合失去的經驗,故他們首先就是要接受失去的事實。

其他與死亡有關的變數,如期望、自然、暴力、矛盾心理、依賴程度及其他都會造成創傷性喪慟。

這種喪慟可以歷時多年,大部份身邊的人都會對多年的喪慟感到退縮。

創傷性喪慟最大的問題是喪慟者不願意放低喪慟,而喪慟更成為了他們身份的一部份。

根據研究發現,創傷性喪慟會活化腦部的獎賞中樞,產生類似沉迷這些記憶的特性。

[2][3]五種類型的哀慟[編輯]Berger發現了五種類型的哀慟:Thenomads還沒有認識到悲傷對他們人生的影響。

Thememorialists他們熱衷於以各種方法保存所愛的人的記憶,包括以紀念儀式懷念。

Thenormalizers重建自己對於家庭或社區的歸屬感。

Theactivists以各種方法幫助其他有類似經歷的人。

Theseekers產生新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現新的人生意義。

[4]參見[編輯]死亡主題參考[編輯]^RussellFriedmanandJohnW.James.TheMythoftheStagesofDying,DeathandGrief(PDF).[2009-02-19].(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8-10-29). ^O'ConnorMF,WellischDK,StantonAL,EisenbergerNI,IrwinMR,LiebermanMD.Cravinglove?Enduringgriefactivatesbrain'srewardcenter..Neuroimage.2008-05-10,42:969.PMID 18559294.doi:10.1016/j.neuroimage.2008.04.256. ^Newswise.ChronicGriefActivatesPleasureAreasoftheBrain.[2008-06-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Berger,S.A.(2009).The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