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悲傷與喪慟關懷 | 喪慟

學期別: 1031 課程名稱: 030156-0 死亡、悲傷與喪慟關懷一、課程目的死亡是一個難以展開的對話,這種對話需要學習。

在學校任教這幾年,我陸續帶著學生進 ...學期別:1031課程名稱:030156-0死亡、悲傷與喪慟關懷一、課程目的死亡是一個難以展開的對話,這種對話需要學習。

在學校任教這幾年,我陸續帶著學生進病房實習,或是督導醫療團隊,人們最常提出的困難是「很難談到死亡話題?」、「不知道該怎麼切入?」、「怕自己不能招架對方的反應」、「受不了對方哭」、「想起自己的失落經驗」,常見的反應就是轉移話題或是避重就輕,要不然就是曉以大義,要對方勇敢堅強、節哀順變。

更嚴重的反應是逃避,不看、不聽、不想,彷彿死亡與悲傷永遠不會臨到自己身上。

我們的學生當中,有不少喪親家庭的孩子,有的是父母死於疾病或意外,或是祖父母過世、同學死亡、自殺、寵物過世,他們一直在默默尋找答案,尋找一個能夠理解自己悲傷、照顧自己的悲傷,以及與失落經驗共處的答案。

這樣的學生對於死亡充滿疑惑與壓抑,許多的疑惑鮮少經由教育的過程得到抒發與理解。

社工系的學生除了有自身的失落經驗,未來進入社會工作所服務的對象更是一群充滿失落經驗的案主,他們可能是急診室與安寧病房的家屬,或是面對死亡威脅的家暴受害人,或是因為天災人禍而導致親人的死亡,也可能是罹患精神疾病而自殺的患者......。

死亡議題的普及性與社會工作的服務息息相關。

透過這門課程,我想開啟死亡的教育與省思,促進社工系學生面對死亡議題的能力,包括:1.認識各種死亡型式的悲傷反應與需要(以促進B7-多元文化能力)(B6-評估與研究能力)2.評估悲傷風險(促進B2-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知識的應用)(B6-評估與研究能力)3.培養死亡議題的溝通與處遇能力(促進B3-與個人,家庭,團體及社區工作的能力)4.預防替代性創傷與專業耗竭(促進B3-與個人,家庭,團體及社區工作的能力)二、師生晤談時間地點:週四9:00-12:00,教育學院523研究室(分機2731)三、授課方式:1.講授、2.課堂討論、3.案例與實務分享、3.影片教學、4.roleplay與課程演練、5.學生分組作業、6.指定閱讀四、參考書目Textbook&references:1.教科書:李閏華(2013)。

安寧療護社會工作。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Neimeyer,R.A.(2007).走在失落的幽谷—悲傷因應指引手冊(章薇卿譯).台北市:心理.2.參考書:Currer,C.(2007).Lossandsocialwork.SAGE.Reith,M.,&Payne,M.(2009).Socialworkinend-of-lifeandpalliativecare.PolicyPress.李開敏等譯(2011)。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第三版)。

台北:心理林綺雲等(2010)。

臨終與生死關懷。

台北:華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五、評量方式:1.出席與發言10%2.個人作業10%(影片心得)3.訪談報告40%(小組訪談喪親者)4.小組報告40%(第15週到18週的口頭報告為小組報告,交書面報告,簡要翻譯及心得,視為期末考成績)六、作業說明作業一:個人作業,影片[PS我愛妳]心得,字數不限作業二:2人小組,訪談喪親者訪談與錄音需徵得喪親者同意,並填寫同意書,並將訪談內容重點記錄,繳交書面報告受訪者可以是逝者的手足、子女、孫子女、配偶、男女朋友、寵物主人、要好的朋友訪談過程學習應用傾聽、同理心、陪伴回顧以及課本上的技巧訪談內容包括:1.基本資料(喪親多久、受訪者性別年齡、逝者的稱謂)2.您與逝者的關係3.逝者是如何過世的(事件、過程、地點、是否善終、您看到什麼)4.在逝者過世前,家人是如何預備這個死亡過程,以及道別5.逝者過世後,家裡是如何進行喪葬事宜6.您如何處理逝者留下的遺物?您的想法是?7.哪些事情或時刻會使您特別思念逝者8.您在這個過程有怎樣的心情和情緒的起伏9.您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10.別人如何面對你的情緒?11.別人是否提供對您的協助與支持?怎樣的支持?12.哪些支持對您很有幫助13.您是否接受到專業的協助(例如社工、心理師、精神科…協助),您對專業協助的接受度如何?14.在喪親過程,是否有不舒服的經驗?怎樣的狀況?15.重要他人的死亡讓您體會到…….學習到…….作業三:7人小組,第14週到18週的口頭報告為小組報告,交書面報告及PPT,書面報告包括:翻譯及心得,可以運用喪親訪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