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原蟲屬 | 伯氏瘧原蟲

瘧原蟲屬(Plasmodium)是一類單細胞、寄生性的原生動物。

本屬生物通稱為瘧原蟲 ... 此外常作模型的有寄生於鼠類的伯氏瘧原蟲、約氏瘧原蟲、芬氏瘧原蟲和夏氏瘧原蟲。

瘧原蟲屬瘧原蟲屬(Plasmodium)是一類單細胞、寄生性的原生動物。

本屬生物通稱為瘧原蟲。

本屬生物中有五種瘧原蟲會使人類感染瘧疾,包括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falciparum)、三日瘧原蟲(Plasmodiummalariae)、卵形瘧原蟲(Plasmodiumovale)、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vivax)及諾氏瘧原蟲(Plasmodiumknowlesi)。

而其他種類的瘧原蟲會感染它種動物,包括其他靈長目動物、齧齒目動物、鳥類及爬蟲類。

基本信息中文學名:瘧原蟲屬界:原生生物界門:端復胞器門綱:孢子蟲綱目:真球蟲目或血孢子蟲目科:瘧原蟲科屬:瘧原蟲屬發現史瘧原蟲的發現者是法國人查爾斯·路易士·阿馮斯·拉韋朗(CharlesLouisAlphonseLaveran)。

1880年,當他在阿爾及利亞擔任外科醫生時,注意到瘧疾病人的紅血球里有一種微生物存在,他堅信這個微生物(即瘧原蟲)就是引起瘧疾的病原;這是首次發現原生動物會引起人類疾病。

他因此發現及其他關於原生動物致病的研究獲得190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英國內科醫生羅納德·羅斯爵士(SirRonaldRoss,1857-1932),在1897年擔任英國駐印度軍醫期間發現了寄生在瘧蚊胃中的瘧原蟲。

因為他發現了瘧原蟲的傳染途徑,他獲得了190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而發現瘧蚊是唯一可傳播瘧原蟲的蚊子的人是義大利動物學家格拉西(GiovanniBattistaGrassi)生活史寄生於人的間日瘧原蟲的生活史可分3個時期:①裂體生殖,在人體中進行。

帶蟲的媒介雌按蚊(在中國主要為中華按蚊、大劣按蚊、微小按蚊的唾液中有許多細小長形的子孢子,蚊吸入血時,子孢子隨唾液注入人體血中,在半小時內即進入肝臟的實質細胞並在那裡行裂體生殖,這一階段稱紅細胞外期。

紅細胞外期短的為7天,可產生1萬以上的裂殖子。

有的子孢子進入肝細胞不馬上發育,而呈休眠狀態,稱休眠子。

數月、1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後,才開始裂體生殖形成裂殖子。

所有在肝細胞中形成的裂殖子,都不重新感染新的肝細胞,而是直接進入血液侵入紅細胞中,開始紅細胞內的裂體生殖,這一階段稱紅細胞內期。

裂殖子先形成早期的滋養體,此時細胞質包圍了一大空泡,並與核形成戒指狀,特稱為環狀體期。

早期滋養體用胞口吞食紅細胞的細胞質,不斷長大,統稱滋養體。

此時經消化吸收後殘留下的血紅蛋白的血紅素,在蟲體內成為許多黃褐色的顆粒狀物,稱為瘧色粒。

與此同時,紅細胞膜出現點狀損傷,用吉氏液染色時呈現淡紅色小點,稱薛氏點。

滋養體長大之後,核開始連續分裂,即所謂裂殖體。

裂殖體成熟時(核數目12~24個,通常16個),核分裂停止,細胞質圍繞著核開始分割成與核數目相等的裂殖子,裂殖子的集團在未破紅細胞而出之前合稱為分裂體。

紅細胞破裂,分裂體中的裂殖子散出,各侵入一個新的紅細胞,再重複其紅細胞內的裂體生殖。

每個無性生殖(即裂體生殖周期)就是裂殖子侵入紅細胞至下一代裂殖子破紅細胞而出的一個周期,共需48小時。

每當紅細胞破裂,裂殖子散出時,其瘧色粒和其他代謝產物進入血液,使患者最初出現寒戰繼而發高熱。

②配子生殖,從人體開始,在蚊胃完成。

在人體紅細胞中進行反覆裂體生殖後,一部分進入紅細胞的滋養體不再進行裂體生殖(即核不再分裂),而是長成雌配子母細胞或雄配子母細胞。

當媒介按蚊吸病人的血時,雌雄配子母細胞便進入蚊胃,雄配子母細胞核分裂成4~8個,隨即有4~8條細胞質的絲狀突出,每一條含一個核,稱出絲,最後形成相同數目的絲狀小配子,雄性。

每一雌配子母細胞在蚊胃中進一步成熟為一個大配子,雌性。

雄配子在胃中與雌配子結合成合子,完成了配子生殖的過程。

③孢子生殖,在蚊體中進行。

受精後的合子延長成錐狀,能動,故稱動合子。

動合子穿過胃壁在血腔一側的蚊胃彈性纖維膜下形成了圓形的卵囊,卵囊逐漸增大,突出在胃腔中,其中的核進行反覆分裂,最後移入突出的細胞質中形成眾多的長形或新月形的子孢子。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