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特氏症的成因及影響(二之一)(100年7月8日) 特殊教育 ... | 雷特氏症壽命

雷特氏症的特徵及發展階段: 階段一早發期——約在六至十八個月發作,持續約一個月到一年。

患病特徵: ○患童的症狀不明顯,些微的發展遲緩容易被父母及醫生 ... ◆雷特氏症的成因及影響(二之一)(100年7月8日) ●罕見疾病生教育服務文/潘正宸   雷特氏症(Rettsyndrome)是神經性系統的罕見疾病,因X染色體上MECP2序列的基因突變所造成的,臨床上常被誤診為自閉症、腦性麻痺或未特定的發展性疾患。

一九六四年由澳洲的Dr.AndreasRett發現而命名,但首次以英語文獻發表而受到關注,則是一九八三年瑞典Dr.BengtHagberg研究發現的成果,記載雷特氏症幼兒在六到十八個月時開始出現異常病徵,並逐漸喪失語言和動作技能的能力。

  雷特氏症好發於女性,而男性患者只有極少數可存活,目前得知發生率為1/10,000至1/23,000的出生女性。

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男性則各有一條X及Y染色體。

因為男性不像女性在一條X染色體上的MECP2基因突變後,還有另外一條X染色體「補償」其缺陷的使用,所以MECP2的突變對男性胚胎的發展是致命性的。

雷特氏症在任何種族都可能致病,但沒有遺傳性現象。

  雷特氏症的特徵及發展階段:階段一早發期——約在六至十八個月發作,持續約一個月到一年。

  患病特徵:  ●患童的症狀不明顯,些微的發展遲緩容易被父母及醫生忽略。

  ●患童喪失一些視覺接觸的能力,或對玩具失去興趣。

  ●坐立或爬行的大運動發展遲緩。

  ●難以察覺手寫功能及頭部發展上的遲緩。

階段二急性退化期——在一到四歲時發作,持續數週到幾個月不等。

  患病特徵:   ●無法運用手部做有目的性的任務(如,指東西、拿取物品等),以及可能喪失口語能力。

  ●典型刻板的手部動作出現(如,擰、搓、拍手、拍某物體),不自主反覆的將手移動到嘴巴附近或置於身體兩側,或伴隨刻板的手部動作,但以上僅在患童清醒時發生。

  ●清醒時,可能發生呼吸節律異常問題,像間歇性的暫停呼吸或換氣過度(睡眠時正常)。

  ●有類似自閉症的症狀,如失去社交性的互動及溝通。

  ●不正常的睡眠週期或易怒。

  ●因步伐不穩,影響之後的動作發展(跑、跳等)。

  ●頭部成長問題(頭圍過小)常在這個時期被發現。

  階段三高原期或稱假性穩定期——在兩歲到十歲間發作,發作後可能持續至一年。

  患病特徵:  ●主要特徵為失用症、動作發展問題及癲癇。

  ●易怒、哭泣、類自閉症行為獲得改善。

  ●對周遭環境感興趣。

溝通技能、注意力廣度有所改善,對環境的改變較為敏感。

部分雷特氏症的女孩子症狀停留在此階段,並停止惡化下去。

階段四運動惡化後期——在十歲或以後發作。

  患病特徵:  ●活動力降低。

   ●主要特徵為肌肉無力、身體僵硬、易痙攣抽搐、肌肉張力異常(四肢或軀幹張力過大),以及脊柱側彎。

  ●原可自主行動的患者可能逐漸喪失行走能力。

  ●認知、溝通或手部功能退化情況減緩。

  ●反覆固著性的手部動作頻率減低;眼睛凝視能力改善。

. 回上一頁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