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延誤診治川崎病可影響一生認清六大症狀助及早 ... | 川崎症成因

川崎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後天心臟病成因,發病高峰期集中在6個月大至5歲的幼兒階段,患者全身會有中型血管急性發炎。

若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 ...港聞娛樂生活觀點國際經濟體育女生科技玩物熱話社區好食玩飛中國影像藝文格物更多服務登入港聞社會新聞突發01偵查政情香港經濟天氣娛樂即時娛樂電影眾樂迷生活健康教煮親子寵物職場好生活網購攻略觀點經濟高峰論壇社論01觀點周報國際即時國際環球趣聞國際分析世界專題經濟經濟高峰論壇財經快訊宏觀解讀地產樓市專題人訪體育即時體育跑步Jumper武備志女生知性女生穿搭筆記談情說性美容手帳科技玩物實用教學數碼生活遊戲動漫熱話熱爆話題開罐研數所社區社區專題18區新聞隱形香港社區伙伴好食玩飛食玩買旅遊中國即時中國大國小事藝文中國中國觀察台灣新聞影像紀實動感影像熱話攝影界藝文格物一物形而藝文哲學第二身扭耳仔訂閱《香港01》周報01線報關於我們01招聘廣告查詢01App常見問題聯絡我們私隱聲明條款及細則香港01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21登入/註冊首頁港聞娛樂生活觀點國際經濟體育女生科技玩物熱話社區好食玩飛中國影像藝文格物訂閱《香港01》周報01線報關於我們01招聘廣告查詢01App常見問題聯絡我們私隱聲明條款及細則香港01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21【兒童健康】延誤診治川崎病可影響一生 認清六大症狀助及早治療親子撰文:陳樂希2019-01-2121:00最後更新日期:2020-04-2919:03川崎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後天心臟病成因,發病高峰期集中在6個月大至5歲的幼兒階段,患者全身會有中型血管急性發炎。

若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便有35%機會引發冠狀動脈瘤,影響一生。

攝影:陳樂希香港兒科心臟學會前主席吳彥明醫生(中)香港兒科心臟學會前主席吳彥明醫生表示,現時全港10萬名兒童中,約有70至100人患有川崎病,比20年前增加近1倍。

他引用美國研究數據指,40歲以下因冠心病入院的人士中,有5%曾患川崎病,當中很多患有冠狀動脈血管瘤,顯示川崎病的深遠影響。

川崎病患者李樂麒(26歲)及其母李太。

今年26歲的患者李樂麒,因年幼時不幸延誤診治,一生受心血管疾病困擾。

其母李太稱,樂麒3個月大時突然發高燒,並在第2天出紅疹。

雖然她立刻帶兒子到私家醫院求醫,但當年醫院對川崎病認識不足,只當普通發燒。

一個月後樂麒高燒仍然不退,醫院進行心臟掃描後發現情況不妙,轉介至伊利沙伯醫院才確診患上川崎病。

當年確診後,樂麒一直接受醫院的觀察及治療至今。

他自小接受心導管手術,中學時期要「通波仔」,至半年前又再進行「搭橋手術」。

患病以來,他在運動量及飲食習慣上都要有所控制,偶爾又會有心絞痛的情況出現。

他指,曾經到私家診所求診談起病歷時,發現不少醫生不認識此病,故希望社會有更多認知。

成因不明 認清六大症狀吳彥明醫生指,川崎病至今成因不明,醫學界普遍相信有遺傳傾向的患者受到某種感染,或接觸某種物質而引起的敏感反應。

若父母或兄弟姐妹曾患上,發病率會以倍數上升,但不具傳染性。

川崎病發病高峰期集中在6個月大至5歲的幼兒階段,家長可以留意以下病徵,有助及早治療:若患者持續5天發高燒及以上另外4種病徵,便可診斷為典型川崎病,醫生會透過血液檢查及心臟超聲波等幫助確診。

【兒童健康】睡姿間接影響孩子長高 脊醫話你知最理想姿勢【兒童健康】美國兒科學院:流感疫苗打針好過噴鼻│SciPapa【兒童健康】小朋友唔肯食蔬菜?註冊營養師分享實用貼士【兒童健康】嬰孩食物要不要加鹽?!│SciPapa香港兒科心臟學會主席李淑嫻醫生治療黃金期為發病5至10天若兒童及時得到診治,併發冠狀動脈病變的機會可大大降低。

該學會主席李淑嫻醫生指出,若患者在發病的5至10天內透過靜脈注射血清免疫球蛋白(IVGG),患上冠狀動脈血管瘤的機會可減至5%,一般48至72小時內症狀會得到緩解,醫生亦會為患者處方亞士匹靈。

不過她提醒,即使患者獲得及時治療,仍需一生持續監察病情發展。

高燒情況與流感有分別另外,雖然川崎病跟甲型流感同樣會有發燒情況,但吳彥明醫生指川崎病的高燒情況是長期持續,任何藥物都不能抑制;流感的發燒幾天便會退。

而川崎病沒有一個專屬的檢測,全靠醫生的經驗,但流感卻有快速測試。

除了持續高燒,川崎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眼紅、嘴唇和口腔都會紅裂。

為提高社會對該病的認識和關注,香港小童群益會及香港兒科心臟學會由1月19日至1月26日,舉辦「香港川崎病認知周2019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