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又期待又怕受傷害---談懼學症 | 害怕上學

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害怕上學的行為。

這樣的孩子會在何時懼學並不一定。

在剛上幼稚園時,家長就可以觀察到孩子對於學校的 ...打開關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情緒障礙常見行為問題親子互動/校園適應其他書籍推薦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兒童心理衛生資源文章--又期待又怕受傷害---談懼學症 又期待又怕受傷害---談懼學症作者:王春惠 ~~我知道要上學啊!我也想去上學,可是我就是忍不住害怕啊!媽媽,你陪我去上學好不好?~~ 秋末冬初,漸漸的有涼意了。

對許多學子而言,在早晨離開暖暖的被窩成為愈來愈辛苦的事情。

而對於一些在學習上或是人際關係上有困難的孩子而言,上學逐漸成為愈來愈大的壓力,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和藉口一一出籠,只求不要上學或是晚一點上學。

對學校老師來說,經過兩個月和孩子們的相處,慢慢發現一些在學校適應上有困難的孩子,在嘗試引導處理兩個月仍成效不佳時,開始轉介到門診來。

小玲從小就是個害羞內向的孩子,看到陌生的環境或是陌生人就會退縮不願意接近,常常需要父母連哄帶騙的才勉強接觸這些陌生情境,從小不知因此挨了多少的罵或是處罰。

開始上幼稚園時就發現孩子不願意上學,上學日的早晨成為父母和小玲最痛苦的時光:從叫喚起床、穿衣、督促刷牙洗臉、吃早餐、穿鞋襪、然後在衝突中抓上車;一路上孩子哭哭啼啼,父母氣急敗壞,到了學校又有一番陣仗:孩子不願意進教室,和父母親在校門口拉拉扯扯,父母親一方面心急自己上班快遲到了,一方面心疼孩子,免不了的開始懷疑是不是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幾度詢問學校老師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得到的回答都是“很好啊”,讓父母更加困惑。

因為這樣,小玲換過幾家幼稚園,也曾因為強烈抗拒上學而在家待了一陣子,漸漸地父母親知道並不是幼稚園的因素所造成小玲不願意上學,但是因為就要升上一年級了,還是天天為了上學親子互動十分緊繃,而在老師的建議下求助醫療。

像小玲這樣的孩子其實很多,從小的個性就是內向、敏感、容易擔心焦慮,成長過程中反覆出現對環境的恐懼甚至畏懼。

這些敏感的孩子常容易出現和焦慮相關的疾病,如︰分離焦慮(和家人分離時,特別是和主要照顧者分離時,會顯的不安甚至哭泣,不願意分離)、選擇性緘默症(在家中可以說話自如但在某些場合無法和他人說話)、社交畏懼症(害怕和陌生人或陌生環境接觸)、廣泛性焦慮症(對許多事物都十分焦慮)等等。

而當這些孩子開始讀書時,因為學習的環境、人員是陌生的,加上學校的規定一定比家中的多,如果又有學習的壓力:如老師家長對功課或考試的要求,或是人際互動的壓力,或是孩子自己求好心切給予自己的壓力…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害怕上學的行為。

這樣的孩子會在何時懼學並不一定。

在剛上幼稚園時,家長就可以觀察到孩子對於學校的適應能力。

我在門診碰到因為嚴重懼學被帶來的,反而幼稚園的比較少,國小國中甚至高中都有。

曾有個研究顯示,如果孩子在剛上新學校時持續上學前都會哭泣拒絕上學超過兩週,顯示這個孩子的焦慮體質比他人強烈的多,未來產生上述和焦慮相關疾病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現在的小學每兩年就重新編班一次,重新編班時對於這些不容易適應新環境的孩子就有可能會是壓力,因為自己的好朋友有可能會被拆到別班,新的年級新的老師新的同學以及更繁重的功課,在在都是需克服的,所以升上國中、高中、大學甚至研究所或未來的工作環境,對這些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個需克服的關卡。

當然有時針對這部份,若能和老時協調在重新分班時讓這樣的孩子能至少和一兩個熟悉的同學或好朋友在同一班,有時可以避免在重編班後造成的適應不良。

年紀小的孩子一旦懼學時,家長還可以強制抓他上學,但是年紀愈大的懼學症孩子,就不可能強制了,而是需要一些策略應對,也因此比較會帶到門診求助。

面對體質上敏感容易焦慮的孩子,建議在幼時多給予鼓勵、肯定、接納他的敏感、焦慮、害怕甚至畏懼,並且引導他以及陪伴他去面對並嘗試克服這些焦慮及害怕。

多次的成功經驗後,一方面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減緩害怕消除畏懼;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面對新的焦慮畏懼時,協助孩子回想過去成功克服的經驗,增加勇氣去面對新的挑戰。

當孩子開始準備入幼稚園或小學時,重點就需放在「讓孩子喜歡上學」上。

父母親需要對孩子可能的感受展現更多的同理心:想像如果孩子覺得學校只有上課考試,覺得會有很兇的老師,覺得會有欺負自己的大小孩…孩子一定不會期待上學。

所以為了讓還沒接觸過學校的孩子喜歡上學,有些事情是需要避免的:一直強調功課很多、考試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