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給孩子安全感,小孩0至3歲,小孩3至6歲,分離焦慮 | 3歲 分離焦慮

不過,下面要講的,是孩子的安全感問題。

為什麼是安全感?安全感,是兒童發展心理學中第一個要講... 孩子黏你,其實他是很害怕……請理解孩子的分離焦慮與 ...手機版開啟輔助訪問聯絡我們請登錄後使用快捷導航沒有帳號?立即註冊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登录|注册快捷導航❤推薦❤最新❤熱門♡教育♡教養♡婚姻♡新手爸媽♡親子關係▶更多首頁›主題›最新012998孩子黏你,其實他是很害怕……請理解孩子的分離焦慮與安全感建構過程19樓親子2015-6-1600:23发表[複製鏈接][只看楼主][打印][上一主題][下一主題]19樓親子積分3025主題25帖子30積分LV1LV1,積分30,距離下一級還需20積分積分30加为好友发送消息访问家园安全感,很多人在很多地方都提到過這個詞。

現代人,多將它用在男女情感中。

不過,下面要講的,是孩子的安全感問題。

為什麼是安全感?安全感,是兒童發展心理學中第一個要講的課題,更是避不開的一個題目。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HomburgerErikson)將孩子的早期發展(0-6歲)分為三個階段:嬰兒期、兒童期和學齡初期。

其中第一個階段「嬰兒期」,孩子的心理成長主題就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

千萬不要以為嬰兒期的孩子只是什麼都不懂的小東西,只要餵飽他就行。

事實上,這時期的孩子開始認識人、體驗周圍這個世界了。

光溜溜的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後,如何適應、相信這個世界,是孩子面對的第一大課題。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是否出現、是否及時給予回應,是孩子能夠建立基本信任感的基礎。

所以,要解決孩子在嬰兒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這和父母能否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安全依戀關係至關重要。

父母這種愛與情感上的及時滿足,就將內化為孩子的安全感,會幫助孩子更好的走向未來的世界。

什麼是安全感?安全感是個體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處理時的有力與無力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好的安全感,有助於提升孩子對他人和世界的信任,是自由探索、及建立自信、自尊的基礎。

說通俗一點,安全感就是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達到關鍵作用的心理狀態,是一種確定感和可控感。

安全感建立的好的孩子,是一個在任何環境裡都感到自在的孩子。

他們在面對任何問題的時候,都能夠明白地告訴自己:我確定我能做好,同時確定事情在我的控制範圍內。

現在的人們聊天,會比較頻繁的提到一個說法,即「我特別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會覺得自己是被拒絕的,容易焦慮,連同人際交往也會受到影響。

前不久,中科院高文斌研究員在業內的科學早教高峰論壇上有過一個更加好懂的表達:什麼是安全感?覺得外部世界靠譜,就是安全感,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自在。

強勢的人,有強迫症的人,自卑的人都不自在。

他們不停的在耗費能量,以試圖證明什麼,或逃避什麼,以彌補早期缺乏的安全感。

所以,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不僅以後走入社會時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且會影響到成年以後的親密關係。

而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則在0-6歲。

所以,3歲看大,7歲看老,是有科學依據的。

黏媽媽,其實就是孩子在建構安全感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成長現象。

我將這種現象漫畫化了如下—漫畫裡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寶寶因為跟媽媽分開得了蕁麻疹。

得蕁麻疹這種現象,在小寶寶身上,其實很普遍。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醫上講憂傷肺,而肺主皮毛,很多時候孩子心裡焦慮的說不出來,怎麼辦?他會有一些軀體化的反應,實際上大人也是這樣。

醫學上,有一種疾病的名字叫【心因性疾病】,就是因為我們焦慮的太多,憂傷的太多,即使我們沒有器質性的病變,但是實際上已經開始有了一些軀體化反應。

孩子不會表達,尤其是小孩子一歲以前。

我們知道,分離焦慮主要發生在六個月以上。

六個月以上到一歲半之間,孩子都不能很清楚的表達自己要的是什麼,他心裡想的是什麼。

那麼,他怎麼來表示自己的憂慮或焦慮呢?他就是通過自己的一些軀體化的反應。

所以剛才漫畫裡,大家看到孩子得蕁麻疹的這種現象,並不少見。

我在生活中,會發現有很多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

媽媽沒有跟他們做好分離的儀式,導致孩子跟媽媽短時間分離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