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類的恐懼感 | 人類的恐懼

但隨著時代進化,人類的天敵已經不是飛鳥走獸,恐懼的事物也往往從「物理性質」的傷害,轉移到「情緒性質的」傷害,如考試、面試、演講、戀愛、升遷、賠錢、關係建立這類 ...wongliin跳到主文歡迎光臨小歐的價值BLOG部落格全站分類:心情日記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Jan14Tue201423:10論人類的恐懼感我一直記得曾經看過一段文字。

其中對於恐懼感的定義,非常精簡也耐人尋味。

這段文字是這麼寫的:「恐懼是一種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

」這句話算是我看過對於恐懼這件事情,最棒的一段定義了~!恐懼感這東西的成因,恐怕要一路追尋到人類的上古時代。

在那時候,人類相較於其他生物,其實是相對弱小的多。

所以為了延續生命,在本能的層面,一些程式自然的被編譯進我們的DNA中。

人類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學習要避開黑暗、居住高處、群體行動以躲避風險。

並在草叢發出聲音時,低頭躲避、或拔腿就跑。

這樣的程式就算在已經24小時燈火通明、馬路上沒有豺狼與老虎的現代,也還是深深的留在我們DNA中。

所以當有任何被大腦判讀是危險的訊號時,我們立刻開始覺得頭腦慌亂、血往上沖、臉頰與胃部抽蓄、背脊冷汗冒地如同有一堆小蟲爬著。

這時候,生理會直覺配合做出有兩個反應:一是逃走;二是抓緊。

逃走應不難理解,也就不多做解釋。

至於抓緊指的是當無法逃走,或逃走的代價似乎很高時,人會反而用力抓緊手邊既有的東西。

比方說,在樹上攀得更牢;或是溺水者會緊抓住救援者不放,甚至把對方拖下水也時由所聞。

比較值得探討的,倒是到底何時人會選擇逃走,又何時會選擇緊抓呢?畢竟這兩者是決然不同的反應的。

這其實也是有標準模式可以參考。

如果當危險還有段距離,只是主觀上有「危險」的感覺時,人會選擇立刻逃走。

但若已經確定身陷危險之中時,人反而會緊抓住身邊的依附、或是選擇繼續保留在現況上。

詳細的舉例與解釋下面再來討論。

這裡我要先強調一點,這樣的生理反應,也是深值在我們DNA之中、是人腦的標準作業程序。

這樣的SOP一開始是為了對抗大自然中,人類的各類天敵與危險所產生。

但隨著時代進化,人類的天敵已經不是飛鳥走獸,恐懼的事物也往往從「物理性質」的傷害,轉移到「情緒性質的」傷害,如考試、面試、演講、戀愛、升遷、賠錢、關係建立這類事情上。

但在這類情緒性質的事情上,如果一旦面臨恐懼感時,立刻順從潛意識選擇這兩個反應時,那通常結果都不會太好的。

這就很有趣也很諷刺啦!因為處在這時代的我們很不幸,雖然物質傷害消失了;但我們也因此,再不能隨意相信自己潛意識對於恐懼的判斷了!我對恐懼感最早觀察的模型,其實是來自於幾年前周圍身邊做期貨的朋友。

一個人能不能在期貨市場活下去,關鍵不在於他有多少金融知識、也不關乎他眼光能看多準、更與資金多寡無關;關鍵完全在於他是否能控制自身的恐懼情緒(還包含貪婪情緒,但那是另一個議題了)。

沒受過訓練的投資人,基本上的決策依據完全來自於自身對大盤的害怕心態。

買了股票看到價格上漲,心裡很高興。

但這時候,同時心裡會產生一個思考「才兩天就漲了5元,就是$5,000元了耶!可是,萬一明天跌下來了,那不就甚麼都沒有了嗎?」這人越想越害怕,一害怕就導出一個結論:那我趕快賣掉就沒事了嘛。

於是漲了5元,就出場。

但很多時候,這股票可能繼續一直漲,漲50元。

但當然,後面他可能會選擇忽視,所以只會沾沾自喜的跟周圍朋友講自己某次看對兩天就賺多少錢的故事。

可是呢,同樣一個人,在空頭起跌段手上卻擁有股票時,態度將又不同。

他會因為部位太多而嚇的不敢動,並開始把力量放在「期待上」。

會開始想說國安基金進場、利空只是暫時性的、政府會干預、公司會買庫藏股、或是純粹是市場不理性,或更糟的會索性閉上眼睛想說:反正我要長期投資。

總之,就是選擇不動,最後一路抱持虧損到最後。

這兩個例子,基本上就剛好呼應了這兩種行為反應-逃走與緊抓,剛好都有。

至於對金融投資沒經驗的朋友,則可以從戀愛關係上來舉個例子。

男生可能都有類似的經驗,小時候當喜歡班上的女同學,可能好不容易輾轉要到她的電話,但卻不敢打去。

晚上拿著電話度來走去,手上寫著號碼的紙條都被汗水弄濕了,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