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過動的孩子 | 過動 兒 教育

「我認了,我必須承認自己的孩子是個過動兒,我明白了,我必須清楚知道 ... 無心之過,我錯了,我必須坦承因為是個麻麻,對於以前錯誤教育管教方式及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心靈家庭關係如何幫助過動的孩子收藏圖片來源/林麗芳瀏覽數32,2912007/12/01·作者/黃惠鈴·出處/康健雜誌第109期放大字體台灣每100個學齡兒童,約有5~7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推估有20萬以上的兒童受它所苦。

尋求正確管道就醫的不到2萬人。

「我認了,我必須承認自己的孩子是個過動兒,我明白了,我必須清楚知道她過往所犯的錯誤都是無心之過,我錯了,我必須坦承因為是個麻麻,對於以前錯誤教育管教方式及自以為『你應該如此』的心態感到抱歉。

對誰抱歉??當然是我那可愛的NIKI,因為麻麻的關係竟然沒能在第一時間發覺她的特別,正因為如此,害她飽受壓力及精神上的傷害,也許……當麻麻的我才應該去多學習,學習用更大的寬容去包容她(而不再像個潑婦罵街,隨時就想發飆,亂罵人)當麻麻的我應該去多學習,學習放慢自己的腳步跟隨她(而不再像趕火車一樣,一直催促她快快快)……」這是摘錄自過動兒家長心情分享網站,一篇由「NIKI麻麻」所寫,名為「我要重新學習當個媽」短文的部份內容。

沒有一個家長一開始就知道怎麼教養孩子,什麼才是稱職的父母,尤其當家中寶貝是過動兒時,壓力更大。

面對醫療是過動兒家庭的第一步,很多家庭可能就先過不了這一關,未必願意面對真相,抱持「孩子長大就會好」、「孩子本來就該動,不動才奇怪」或怕被貼標籤等心理,卻步不前。

就算有勇氣帶著孩子求醫,但在漫長生活中,親子互動也是一大挑戰。

廣告「不是聲淚俱下四個字可以言傳的,」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秘書長蔡美馨說。

身為兩個孩子都是過動兒的母親,並從事十多年過動症輔導工作,她聽到許多家長不解「明明已很用力教,怎麼會教得反目成仇?」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書更直接說這些孩子是「磨娘精」,很難管教、教了又很難看到成果。

她甚至聽過家長因為教養挫敗無力,威脅孩子:「我也想放棄你!」尤其每天晚上可能都得緊盯孩子乖乖作功課,雙方拉鋸到半夜,天天上演「親子劇午夜場」,讓家長精疲力竭。

但,孩子真的難管教嗎?家長也需被治療「過動兒的治療,最主要在治療父母,改變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張學岭過去接受《康健雜誌》訪問時曾如是說。

蔡美馨雖有社工、特教的學歷背景,但十幾年前,當念幼稚園大班的老大被診斷出過動症後,她也經歷一段以淚洗面的過程,怨嘆不管怎麼努力,都沒有成效。

她坦言,曾有認為孩子「不為」的迷思,尤其老大的智商超過140,怎麼可能教不會?直到看到孩子的腦部影像,學到因為大腦不活化影響孩子,她才領悟,孩子真的做不到、真的「不能」。

並且看到老大不快樂,面對過動症更嚴重和有智能問題的老二,她懂了:要求要少,愛要給更多!廣告「家長經過學習,會知道要先做好親子關係,」蔡美馨提醒。

其次要開展孩子的優勢,同時優勢不一定是課業上的要求,而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看到孩子的優點。

無奈,不少家長還是執著孩子的課業成績。

沒細想,孩子的專注力不足,等於地基沒打好,父母卻硬要求孩子有課業表現,「你會要了孩子的命,」蔡美馨說,如果真的了解孩子的困難,就不會一直叫孩子寫功課、作評量、再加補習……。

原在神經內科行醫十幾年,因為兒子有過動症而投身中醫研究,並在台東執業的曾綺華醫師,有次在外碰到一個過動兒的爸爸牽著狗在運動,她問對方:「怎麼不帶孩子來?」對方說:「孩子去補習」,因為他覺得孩子在校不能專心讀書,必須加強課業。

曾綺華聽了又好氣又好笑,回問他「如果孩子在學校都不專心了,在補習班能專心嗎?」讓她忍不住呼籲,父母要反省、調整心態,最該在乎孩子的健康、人格發展,而不該是課業。

你會讚美孩子嗎?家長也要懂得情緒管理。

三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常在診間碰到過動兒的家長當著醫護人員的面,動手打孩子。

他制止對方並要求立約不打小孩,但還是有家長回家後又控制不了情緒。

「很多家長打了(孩子)會後悔,」葉啟斌說,有時不能期待家長完全了解過動兒不是欠缺管教、故意搗亂,但為了不陷入惡性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