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合併貧血怎麼辦? | 產後hb下降原因

大多數準媽媽若血紅素低於以上數值都可以找出貧血的原因,而屬於可以矯正的範圍, ... 當血紅素下降後,血漿量、心輸出量及血流速度都會增加,產生代償作用以維持周圍組織 ...懷孕合併貧血怎麼辦?     由於身體構造不同及每個月生理期的發生,女人比男人容易產生貧血的現象。

一般人的觀念也覺得女人患有貧血似乎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在以前營養較為不足的時代,除了遺傳性的血液疾病之外,貧血大多與貧窮有關,而懷孕中的貧血通常發生在懷孕末期、懷孕多次者、極年輕的孕婦、未接受產前檢查及未接受鐵質補充的孕婦。

     在現今人民富足、物資充裕的社會中,嚴重的貧血已逐漸少見,但是飲食習慣的偏差及感染或遺傳疾病的忽略,卻是貧血常見的原因。

懷孕時輕微的貧血不會對母親或胎兒造成影響,如果造成嚴重貧血,不僅孕婦身體受損,胎兒死亡率也會提高。

孕婦貧血現象較未孕者普遍      懷孕時因為孕婦生理上的變化及成長中胎兒的需要,發生貧血的現象較未懷孕者普遍。

妊娠中血液總量及紅血球產量都會增加,但血液總量的增加程度(主要是血漿量增加)比紅血球量多,因此血液造成稀釋結果,懷孕後的血紅素會比懷孕前下降,乃所謂生理性的貧血,為一正常的現象。

       未懷孕時血紅素最低值為12g%,而懷孕的孕婦為11g%。

若懷孕時血紅素10~11g%則歸為輕度貧血,低於10g%即為嚴重貧血。

大多數準媽媽若血紅素低於以上數值都可以找出貧血的原因,而屬於可以矯正的範圍,對治療都會有所反應。

嚴重貧血引發相關併發症      嚴重貧血會引起循環係統方面的轉變,而對母體造成最嚴重的影響為引發心臟衰竭。

當血紅素下降後,血漿量、心輸出量及血流速度都會增加,產生代償作用以維持周圍組織足夠的氧化作用。

當血紅素只有4~5g%時,代償作用已不能更進一步,心臟衰竭就會發生;如果同時伴隨有感染、妊娠毒血症或分娩窘迫等併發症,血紅素值較高的情形下,也可能產生心臟衰竭。

此外,貧血的準媽媽較正常的孕婦不能忍受產前出血的情況,因為出血更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根據文獻指出,貧血與妊娠毒血症常同時存在,而引起貧血的因素大多也會引起妊娠毒血症;另一方面,懷孕中出現貧血現象會降低對感染的抵抗力,較容易發生產後感染的症狀(血紅素低於9g%者有20%會發燒,10.5g%以上者只有3~4%)。

嚴重貧血對胎兒、母親影響均大      貧血的準媽媽較易生下高生病率及高死亡率的胎兒,世界各地的報告也顯示懷孕中若孕婦有貧血,易發生早產及低出生體重的嬰兒。

如果貧血獲得改善,其生產結果會大為改觀。

     這些研究報告亦顯示貧血會造成子宮內缺氧,造成胎盤灌流及供氧不足,而發生胎兒生產前子宮內死亡,或者胎兒於生產時產生窘迫,而發生出生時窒息或生產時死亡。

由此可知,嚴重貧血對母親及胎兒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避免缺鐵性貧血     懷孕中貧血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其一是營養缺乏,此乃大多數貧血的因素,包括鐵質及葉酸不足,偶爾也見於維他命B12或蛋白質不足。

其二是遺傳或後天特定的疾病,包括地中海型貧血或其他血紅素症,及感染造成的貧血。

     有些患者除了貧血外尚有其他病症存在。

鐵質缺乏的貧血在懷孕期非常普遍,理由包括食物中缺乏鐵質、慢性失血及懷孕中增加鐵質需要。

食物中的鐵質只有約10%可由腸道吸收以供身體利用,且動物性食物鐵質吸收率多於植物性食物,而每天由皮膚、尿液及糞便失去極小量的鐵質外,正常的月經及以往的懷孕亦使許多女人需要較多量的鐵質補充,如果月經過多或懷孕中的婦女則需要更多鐵質的攝取。

       懷孕時由於胎兒須由母體吸收鐵質,孕婦本身鐵質貯藏量變小,再加上血液造成稀釋結果,準媽媽應該多攝取含鐵質的食物,避免缺鐵性貧血。

而缺乏葉酸會造成巨母紅血球性貧血(約五個月時間),大多數都是因為食物中來源缺乏,有些則是因為需要量增加(如多胎等)或吸收不良;其他少數像維他命B12或蛋白質缺乏所造成的貧血(素食者應注意維他命B12的攝取),雖然罕見,只要注意營養的均衡及足夠,這些因成份缺乏的貧血就不易發生。

遺傳疾病造成的貧血     遺傳疾病造成的貧血,最常見的就是地中海型貧血。

這是一種隱性遺傳疾病,台灣的盛行率約為3%,控制血紅素製造的基因缺失越多,其貧血的情況越嚴重。

如果夫妻雙方皆為甲型地中海貧血患者,將有四分之一機會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