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籃球運動 ... | 籃球的運動傷害種類

而在許多急性期或是預防運動傷害時需要穿戴護具類型的選擇上,物理治療師也能以專業的角度提供諮詢,並衛教或是幫助患者貼紮(運動白貼或肌內 ...2016/08/14常見的籃球運動傷害及傷後訓練     在國內,由於場地的普及與美國職籃(NBA)和各種國際賽事轉播的影響下,籃球在我國年輕族群是非常盛行的運動,但其高強度的跑跳動作與軀幹四肢的協調性,在暖身不足或是過度激烈時也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的產生。

也因幾乎全身的關節都會應用到,所以籃球的運動傷害從軀幹到四肢皆有可能發生,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籃球運動傷害。

 腳踝韌帶扭傷(LigamentSprain)     在快速跨步過人或是防守時,籃球員常需要在不穩定的情況下橫向移動,這些動作本身對腳踝的負擔就較大,除此之外,也常發生在跳起落地時不慎踩到他人的腳,或者因場地保養不佳、硬地(水泥地)缺少緩衝,更增添腳踝扭傷的風險。

一般而言,因先天解剖結構上內側韌帶比外側韌帶強壯許多,所以外側韌帶扭傷的比率較高(佔腳踝扭傷的70%~80%)。

    急性期常伴隨腫脹疼痛等發炎反應,並難以行走,此時應遵守POLICE原則(保護、適量復健、冰敷、加壓、抬高),並可搭配手法與簡單足踝運動消腫;在急性期過後韌帶逐漸癒合時可能伴隨些許活動受限與步態穩定度受影響等,物理治療師能利用關節鬆動術等手法增進關節活動度,並配合本體感覺肌力訓練增加腳踝穩定度以減少扭傷復發的風險。

    另外,常使用護踝等外部輔具來預防踝部反覆性扭傷有其缺點,護具雖然提供了外在的支撐保護,但同時也犧牲了關節的活動度與減少肌肉收縮控制的需求;在我們做快速防守步伐、側向急轉直停、變向切入等高度下肢協調需求動作時,腳踝會因護具穿戴而喪失的活動度及靈敏度,可能就會讓膝蓋等鄰近關節承受額外的負擔,進而增加其他關節受傷的機會。

此外,過度長期使用護踝,還會干擾此部位的本體感覺,令其控制力難以恢復、提升,甚至在心理或生理上造成依賴性,沒穿戴的時候協調控制更差,更不敢發揮其功能,連在平常的不平穩路面行走都可能不小心扭傷。

  所以護踝這類的“外力”輔具比較適合在受傷後、復原初期時運動使用,短時間增加踝部的保護,避免二度傷害;中長期而言,增加自己的“內力”,也就是提升踝部肌肉力量、耐力、本體感覺及協調控制力,才是解決長年反覆性扭傷的保養預防之道。

如果您是籃球愛好者,確有這類運動傷害後的困擾,可以現在就開始把以下訓練加入您的自主訓練清單中,提升腳踝的功能表現,跟你玻璃踝說再見囉!  直線行走訓練動作目的:增進踝部在動態中橫向的本體感覺及協調控制能力。

動作要點:前腳跟貼後腳尖,雙腳向前行走在一直線上,雙手自然垂放兩旁,保持脊椎向上延伸與骨盆穩定(肚臍與胸口朝前)。

注意事項:1.過度揮舞手臂、扭動脊椎骨盆來維持身體平衡都可能是腳踝控制不佳的代償現象→可將雙手插腰置於骨盆兩側,增加軀幹穩定控制;或先以較大步伐練習,等腳踝與軀幹動作較穩定後,再縮短步伐將腳跟貼緊腳尖行走。

2.初期練習可低頭看腳,利用視覺回饋下較容易調整腳踝動作→較穩定後就抬起頭平視前方;更進階者閉眼行走來增加難度,訓練踝部本體感覺與控制能力。

3.在閉眼向前走訓練穩定後,可嘗試同樣方式向後走 →在平時不常使用的行走習慣下訓練,能增加腳踝不同動作方向的穩定性,以便應付運動中各種複雜的突發狀況。

 單腳踩踏訓練動作目的:增進踝部動態協調與離心控制能力。

動作要點:單腳站立於階梯或穩定物邊緣,僅腳掌前1/2接觸踏階;於踏階上緩緩墊起腳尖,再緩緩將腳跟下沉至原位,重複10-20下,保持軀幹穩定且眼睛平視前方,骨盆、脊椎向上延伸。

 注意事項:1.若膝蓋無法保持伸直或腳跟下沉時感覺小腿後側過度緊繃影響動作→可能是腓腸肌(Gastrocnemius)過短,請適當伸展後再接續訓練。

2. 腳跟下沉的速度越慢越流暢越好,若中間容易停頓、抖動或無法控制動作的速度,皆表示腳踝的離心控制不佳→可先減少墊腳動作的幅度,待練習流暢後再嘗試較大的完整動作。

 跳躍膝(Jumper'sKnee)    在需要頻繁跳躍動作(如搶籃板、急停跳投、上籃等)的籃球運動裡,髕骨肌腱容易承受巨大張力而造成損傷;症狀痛點大多在髕骨下緣伴隨肌腱腫脹並在股四頭肌收縮時容易誘發疼痛,嚴重時會影響運動能力甚至造成肌腱斷裂。

許多患者都是在感到強烈疼痛後,(不論是運動中或是休息時)甚至伴隨運動功能下降時才會有所警覺而就醫。

    臨床上,物理治療師徒手治療可使軟組織恢復正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