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產褥感染 | 產褥感染定義

下列情況將增加產褥感染的發生機會,多因素的存在更增加危險性。

(一)妊娠期 ①經濟 ... 這也是產褥感染經典定義中不甚完善的地方。

根據產褥感染的病理。

急診醫學/產褥感染跳轉到:導航,搜索醫學電子書>>《急診醫學》>>婦產科急診>>婦產科急性感染>>產褥感染急診醫學婦產科急診婦產科急性感染前庭大腺炎產褥感染急診醫學目錄產褥感染,又稱產褥熱或產後感染。

是對孕產婦最大的威脅之一,是產婦死亡的三個主要疾病之一(另兩個是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和產後出血),也是常見的婦產科急症。

產褥熱是指產後48h至產後10天,在任何24~48h內體溫兩次達到或超過38℃。

並強調是按標準要求測試口表的結果。

實際上,產婦不可能住院10餘日,任何情況下的產後發燒都是她們急診求醫的緣由。

一、增加產褥感染的「危險」因素下列情況將增加產褥感染的發生機會,多因素的存在更增加危險性。

(一)妊娠期 ①經濟條件及衛生狀況差;②孕婦健康狀況不佳、營養不良;③貧血;④肥胖;⑤缺乏產前保健;⑥妊娠晚期性交。

(二)分娩期①多次陰道檢查:超過3次;②胎膜早破;③產程延長;④羊膜炎;⑤過長的內監護。

(三)分娩方式與產後 ①剖宮產;②陰道手術助產;③會陰側切、會陰撕裂及其他產道損傷;④胎盤、胎膜殘留;⑤產後出血;⑥異物:宮腔內、陰道內。

這些因素在詢問病史時當應考慮到,對診斷是頗有幫助的。

如妊娠晚期性交是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外陰及陰莖上附著的細菌均可因此而被帶入產道。

越距分娩日近,越增加感染的機會,若在分娩前3日內性交,則20%可發生嚴重之產褥感染。

妊娠晚期盆浴也是應該避免的。

胎膜早破的發生率佔分娩的7%~12%,可以認為胎膜提供了防止病原體侵入的一道屏障,在分娩前破膜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羊膜炎的發生率,在破膜(ROM)距分娩小於12h者,為3%;ROM為12~24h,為6%;ROM24h以上,明顯增加到26%。

亦即破膜愈早,感染率愈高。

胎兒內監護(internalfetalmonitoring,IFM)是近10年應用日益增多的技術,儘管是無可挑剔的操作技術,亦不能絕對避免會將細菌帶入宮腔,而引起羊膜炎或宮內膜炎。

如果內監護在分娩前8小時以上放置,則與感染的發生有直接的關係。

剖宮產率逐年上升,剖宮產帶來的問題也隨之增多,其中之一就是產後感染的增加。

表84-6顯示剖宮產之產褥感染高於陰道分娩,而且剖宮產之產褥感染通常比陰道分娩後的產褥感染嚴重,如菌血症的發生在前者是4.1%,而在後者僅0.4%。

已臨產或在產程中施行剖宮產要比未臨產或「選擇性剖宮產」之產褥感染髮生率高3倍,如果胎膜已破則更增大這種比值。

表84-6分娩方式與產褥感染率作者陰道分娩剖宮產總數感染率%總數感染率%SweetandLedger59722.646436Humphrey5185.03155D』AngeloandSokol703.03165二、感染途徑及病理變化致病菌首先引起局部的感染,主要是會陰、外陰、陰道、宮頸的傷口感染,或上升到宮腔,發生子宮內膜炎,這是產褥感染的初步階段。

進而通過幾個途徑。

感染擴散:①循粘膜擴散至子宮內膜、輸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全腹膜,引起相應區域的不同程度的炎症,如急性輸卵管炎、盆腔腹膜炎或瀰漫性腹膜炎等。

②循淋巴擴散至子宮肌層、宮旁結締組織,造成宮旁蜂窩織炎。

③循血行,細菌進入血行可引起菌血症、膿毒血症。

來源於胎盤附著處宮壁的血栓感染,可向外擴散,加之菌血症的發生,常可引起盆腔內血栓性靜脈炎和下肢血栓性靜脈炎。

嚴重的膿毒血症,使感染的血栓化膿、液化脫落,全身擴散並發生轉移性膿腫(如肺、腦、腎等)。

無論哪種擴散方式,都可因炎症滲出、積聚而形成膿腫,如宮旁膿腫、子宮直腸窩膿腫、膈下膿腫等。

嚴重的感染,特別是敗血症可發生感染性休克、死亡。

引起產褥感染的細菌有很多種,常見的有鏈球菌屬、葡萄菌屬、大腸桿菌、產氣莢膜桿菌、肺炎雙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淋病菌等。

有些細菌是潛伏於陰道的,有些是新近帶入的,通常會有混合感染。

確定細菌的種類,將有益於抗生素的選擇和感染的控制。

三、臨床表現發熱是產褥感染的主要症状,但產後發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種是如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