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跟另一半分手,為何有些人很快站起來、有些人卻久久走不 ... | 分手後 抑鬱

哀傷與抑鬱都會讓人感到很痛苦,喪失對外界的興趣,暫時的「失常」。

... C和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後感受到強烈的悲傷,上班都忍不住眼淚, ...VVIP會員會員專區支持我們新聞新聞總覽政治國際軍事國內中港澳重磅專訪專題歷史調查風數據運動風民調地方新聞風影音公民運動立院直播公共政策評論評論總覽風評專欄投書風書房文化財經重磅財經下班經濟學名人真心話科技冷戰1%Style房地產幸福企業生活風生活職場旅遊美食健康品味生活科技娛樂居家汽車華爾街日報華爾街日報選文風編輯導讀支持我們飛躍疫情好好退休幸福求職所Search»萊豬蔡英文新冠肺炎華爾街日報川普BBCNews中文立即登入帳號維護會員資料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作者專區支持我們登出會員中心會籍管理序號兌換咖啡贊助贊助紀錄WSJ訂閱支持我們現正熱映中熱門文章更多文章熱門分享同樣跟另一半分手,為何有些人很快站起來、有些人卻久久走不出來?(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C和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後感受到強烈的悲傷,上班都忍不住眼淚,無法正常的工作生活。

三個月過去了,C仍然傷心,情緒低落,覺得索然無味,但已可以正常的應對工作生活。

半年後,C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有時想到前男友還會痛,但已經基本走出了失戀的陰霾。

 Z和男友在激烈的爭吵糾纏中最終也走向了分手,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

同時感到自責,自我批鬥,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整個人看上去的感覺就像是被掏空了一樣,沒有了魂。

三個月,半年,一年,Z似乎並沒有走出來,情緒仍然很低落,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依舊自我攻擊,整個人好像籠罩在一片很深的抑鬱中……★一手掌握熱門話題C和Z經歷了相同的生活事件——分手。

為什麼C可以隨著時間走出失戀的創傷,而Z卻始終無法走出陰霾呢?實際上,C經歷的過程是一個「哀傷」的過程,而Z的狀態,就是我們說的「抑鬱狀態」。

面對喪失,哀傷或抑鬱?哀傷與抑鬱都是有重大的生活事件為前提,更具體的說,它們都與喪失有關。

失戀,親人的疾病或離世,失業,離開故土,這些都是我們可能經歷的喪失,也都可能引發哀傷或是抑鬱。

哀傷與抑鬱都會讓人感到很痛苦,喪失對外界的興趣,暫時的「失常」。

那麼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呢?首先,從主觀體驗上來說,抑鬱的人會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渺小無能,或不能獨立的;而哀傷雖然也會讓人自我價值感降低,但並不會有如此之多的自我攻擊,即使有,也能夠比較快的從自責中恢復理性。

另外,就像文章開頭例子中的C和Z,哀傷的人經歷一個痛苦的哀悼過程,是會隨著時間逐漸恢復的;而抑鬱的人卻像一片散不開的陰霾,一直籠罩著憂鬱著。

抑鬱:對死去之人的內化客體關係學家Klein將抑鬱描述為一個包含無法恢復的、被損壞的、無生氣的、垂死的人的墓地的內在情境。

抑鬱的狀態是我們對死去之人的內化,或者認同。

我們不想體驗喪失的痛,所以通過內化和認同的過程,去抵抗分離,結果就是已死之人到了我們的內部,我們也變成了那個死掉的人。

這裡說的「死掉的人」,並不一定是這個人真的死了,而是指我們失去了對我們很重要的某人或某種東西。

比如說,最早的喪失可能是斷奶,對於嬰兒來說,斷奶就是失去媽媽的乳房;如果媽媽患上了產後憂鬱,沒有能力去顧及嬰兒,那麼在嬰兒的內在世界中,可能覺得他已經失去了媽媽;後續的喪失包括兄弟姐妹的出生,讓他喪失了父母的獨寵;成年後的失業,失戀,等等。

可以說,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喪失。

我想用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讓大家對「認同」和「內化」這兩個心理學專業名詞有所理解:電影《春嬌與志明》中,春嬌說了一句經典台詞「和你分手後,我把自己活成了你」,這裡面就包含了認同或內化的過程。

春嬌認同了志明的飲食偏好、生活習慣、性格特徵,將志明的特質納入她的自我,成為她自我的一部分,這樣即使他們分手了,她也感覺還和他在一起。

12全文閱讀簡單心理最近三則報導為何有人一談起戀愛智商就變零?心理師一席話,讓你認清愛情和自作多情最大差異「媽媽告訴我一定要優秀,超過別人!」心理師揭一段家庭教育毀掉完美主義女孩的故事聽爸媽每天大吵大鬧,長大後的他竟變成這樣!心理師揭父母吵架為孩子留下童年陰影看更多相關報導看情人跟其他異性感情好,吃醋又不想吵架怎麼辦?心理師教你這3步驟,化解暗自吃醋的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被讚美?試試心理師提供的2個方法,別再當「自我懷疑者」啦另一半總是對你若即若離、不願常常見你?小心!你可能遇到了一個「逃避型依戀者」走進諮商室幾分鐘,就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