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輕微憂鬱症經歷分享— 發病過程與如何維繫日常生活. 現在 ... | 憂鬱症日常

通常輕微憂鬱症很容易被忽略,與一般的心情憂鬱或是俗稱「低潮」很相似,如果自己缺乏病識感的話,很容易延誤治療,也有演變成重度憂鬱的可能性。

這篇文章 ...GetstartedOpeninapp柚子yuuzi9FollowersAboutFollowSigninGetstartedFollow9FollowersAboutGetstartedOpeninapp我的輕微憂鬱症經歷分享—發病過程與如何維繫日常生活柚子yuuziJul4,2020·12minreadPhotobyAlanTangonUnsplash現在這個壓力超標的時代,「身心健康」真的是一個越來越難達成的狀態。

我個人非常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自詡為高敏感族群,很常因為外來因素而感受到壓力,加上工作是行銷公關每天要接觸的人很多,沒有正確排解壓力就會不知不覺累積,最後不幸爆發。

接下來的文章內容,簡單紀錄我的兩次輕微憂鬱症的發病經過。

通常輕微憂鬱症很容易被忽略,與一般的心情憂鬱或是俗稱「低潮」很相似,如果自己缺乏病識感的話,很容易延誤治療,也有演變成重度憂鬱的可能性。

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到同樣剛好正處於輕度憂鬱的人。

我的第一次發病:這次發病,其實沒有去看醫生。

一來是自己當下並沒有意識到這是患病狀態(現在有了第二次經驗後,回頭去看,才發現其實是的),二來是因為剛好離職有比較多時間自我調養,可以比較照顧好自己。

當時的發病原因很明確,就是工作被突然資遣,只因為與主管發生一些摩擦。

我的印象很深刻,被告知的當下腦袋完全停止運轉,完全沒想過這種噩耗會發生在工作求好心切的我的人生中。

收拾東西離開公司,我一路忍著情緒,最後終於在到家後崩潰大哭。

從此之後我的狀態每況愈下,頭腦變得很恍惚、無法專心思考任何事情,除了常常落淚,也陷於一種悲觀的想法中:人類真的好可怕,可以說翻臉就翻臉。

這時候的我,有自覺是受到了創傷,後續尋求的協助有兩個:心理諮商和自我調適。

*心理諮商*在前同事的介紹下(心理系畢業生),我預約了馬偕協談。

會選擇這邊印象中一方面是大醫院比較有信任感,二來是收費相較下比較能負擔得起。

(或許有其他更便宜或更好的諮商資源,但這是我當下接收到的資訊中看起來最適合我的,個人經驗,並非推薦喔)過程中,我覺得諮商師的引導對我幫助很大!他帶著我從另外的角度思考,像是:回到過去的話,你會後悔這麼做嗎?/你覺得如果是現在的你去看,覺得自己怎麼做會更好?/從以前到現在,身邊的人都怎麼回應你的?會像這個人這樣嗎?這些幫我釐清了很多疑惑,讓我認知到:這件事情上我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不夠成熟,然後剛好是碰到對方這種主管,才會發生這個結果。

總之,我真的很感謝那位諮商師,讓初次體驗諮商的我有很大的收穫,雖然後來就沒有再去了(因為預約太滿….)*自我調適*因為處於失業狀態,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自由規劃與休息,所以我花了滿多時間讓自己心裡的傷慢慢痊癒,也開始看心理成長、職場生存、資本主義和工作的意義等等的書。

我覺得閱讀真的能讓人平靜下來,雖然我無法集中精神,但就慢慢看,讓自己吸收進去。

這段期間,我還上了一些線上課程,其中corsera有一門很棒的課程推薦給大家(還是免費的!):ALifeofHappinessandFulfillment剛開始以為這堂課應該是充滿很多心靈雞湯的廢話,但其實不是,是方法論的課程,結果出乎意料地實用!有很多觀念,加上搭配的練習方法,實際做了之後真的幫助很大,推薦給大家。

這段輕微憂鬱大概經歷了半年,這期間因為失業在家所以能安靜休養,除了上述兩件事情之外,我還去參加了讀書會、上畫畫課、旅行(早就規劃好的紐約行)、運動之類的,也有躺著吹冷氣一整天放空,原則就是不要逼迫自己,慢慢來,然後多接觸不同人群,讓自己意識到世界上還是有很多溫柔的好人。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很慶幸自己當時能大多靠自己的方式擺脫憂鬱,重回到人生正軌。

這次的病徵和第二次比起來,比較不嚴重,只有暫時覺得人生失去意義、感受不到太多情緒、對他人失去興趣、什麼事都不想做、無法集中精神、輕微人群恐懼、每天渾渾噩噩、情緒難以控制等等。

我的第二次發病:這次發病起始的時間點距今時隔約一年半多(2018/11月),整個病程經歷了大約一年,最後一次拿藥是2019/9月。

也就是說,我目前正過了快一年病癒後的”正常生活”。

這一次是我初次尋求醫療用藥的協助,因此接下來會加入「用藥治療」-「停藥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