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常見的步態問題 | 幼 童 走路異常

本文介紹了四種常見的兒童下肢骨骼發展問題, 包括O型腿、扁平足、走路內八及踮腳尖走路。

O形腿. 剛出生的嬰兒都有少許O形腿, 這是正常現象, ...網站選單首頁醫院介紹單位介紹就醫資訊網路掛號高齡友善暨長期照護人才招募教學研究:::你目前位置: 首頁單位介紹醫療單位其他科復健科衛教資訊兒童常見的步態問題兒童常見的步態問題  兒童常見的步態問題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暨兒童發展評估中心鄭雅薇醫師Mar.14,2019本文介紹了四種常見的兒童下肢骨骼發展問題,包括O型腿、扁平足、走路內八及踮腳尖走路。

O形腿剛出生的嬰兒都有少許O形腿,這是正常現象,外觀上嬰兒的膝部都有些許向內翻,此角度約於兩歲時便會變直,內翻繼而變得相反的向外翻,而最明顯外翻的時間約發生於三歲時,此後,外翻的角度會慢慢減少並會於九歲時停止。


O形腿不但會影響外觀,患者膝關節內側會受力過大而引起痛楚,因膝部變形而踝關節和足部會被迫內翻,著地點會集中在腳底外側而引起皮膚硬化,鞋底的外側常很快會被磨損。

由於O形腿大多會隨着年齡增長而改善,所以一般都沒有治療的迫切性,醫生會建議定期量度膝關節的角度,如發覺有嚴重變形或變形加劇,需要安排進一步檢查,鑑別診斷有:佝僂病(維他命D不足)、Blount'sdisease等等。

另外建議強化膝關節的運動,如踏單車和踏樓梯,可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從而提供更佳的保護。

扁平足嬰兒及幼兒的足弓由於尚未發展成熟,一般都較為扁平,經正常的生長發展,足弓會漸漸成形,約於六歲時穩定,然若有家族遺傳,韌帶過鬆或其他足科病變(如先天性足關節融合)的問題,足弓便不會形成。

扁平足亦常見於肌肉張力偏低的兒童,由於他們的肌肉處於低張的狀態,足弓便沒有足夠的承托。

常見的症狀:足內側疼痛、不會單腳跳、跑步或跳動困難、容易疲勞。

扁平足患者因足部變形而易導致後腳跟縮短,情況持續可能加重足部變形,而引致扁平足惡化。

因此患者需做小腿肚肌肉按摩及後腳跟伸展運動。

再者,患者的小腿和脛後肌會因足部變形而變得無力,因此患者亦需要訓練此組肌肉,如踩在階梯邊緣向下壓腳跟,毛巾圈住腳往外拉引導腳用力向內縮。

足弓的承托也需靠足部的小肌肉輔助,因此,小肌肉的運動也可以幫助足弓的形成。

例如在沙灘或不平坦的路上步行,或用腳趾頭抓毛巾運動。

若足部扁平嚴重,用鞋內墊(足弓托)治療可回復正確的腳形,後跟外翻的情況亦得以改善。

家長為孩童選購鞋子時,必須注意選擇有足弓支撐的鞋,鞋身及鞋底不宜過軟或過硬,也不應選過大的鞋子,過鬆的鞋子不但不能正確支撐足弓,還會因過長過重的關係,而導致孩子容易絆倒。

走路內八in-toeinggait五歲以下的小童可能出現走路內八的情況,大部份都是因為坐姿不正確(如以“W”形坐在地上).走路內八,除會影響外觀外,患者雙腳會容易互相掽撞而引致絆倒。

此外,由於下肢處於內旋位置,肌肉不能發揮最有效的功能,而引致跑步及跳躍有困難。

走路內八的成因有三:股骨內旋五歲以下的小童可能出現走路內八的情況,大部份都是由於坐姿不正確(如以“W”形坐在地上)及股骨內旋,即股骨頸與膝關節縱軸形成的角度,隨著骨骼的生長,此角度會漸漸減少至正常水平,假如因股骨病變或坐姿不正,此角度便不會減少因而引致走路內八。

股骨內旋的臨床檢查,患者趴在床上,檢查者一手放在患者的腰部,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腳踝,將患者的髖關節向內及外旋轉,然後比較兩者的差別,如骰骨內旋過大,髖關節內旋幅度會過大而外旋則過小。

脛骨(即小腿骨)扭入脛骨扭入可發生於坐姿不正,也有可能是結構性的問題,需要作定期檢查。

如有過緊的軟組織,透過伸展運動把其拉鬆後,有助改善脛骨扭入的情況。

脛骨扭入的臨床檢查,患者俯卧,膝屈曲90度,然後檢查者量度腳掌與大腿的相對角,正常情況下此角度是10-15度向外。

前掌內收
前掌內收也可導致走路內八,通常是遺傳或先天變形造成的。

髖關節的伸展運動治療,目的在於增加髖關節外旋的活動性。

可做單側髖關節的伸展運動,以增加髖關節外旋的角度。

也可兩邊髖關節同時進行的伸展運動。

以及改善前掌內收的伸展運動,先固定踝關節,然後把前掌向尾指的方向推。

踮腳尖走路Tip-toeing踮腳尖走路可發生在幼兒初學走路時,即約一歲大,此現象可能只持續數個月,大部份患者踮腳尖走路情況都會自然地消失,治療師和醫生會仔細檢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