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逃避型依戀者交往的難題在於那是一個消耗自我的過程 ... | 逃避型依戀 解決

他會很在乎他是否有「解決」你的問題,並且要求你不要再陷於情緒。

這背後其實也有些他對情緒感到不自在的反應,只是用很理性的方式包裝。

這 ...玩物尚志跳到主文作為一個記錄的平台,囊括多年來的私人雜記和媒體發表文章。

有些文章很久了,想法也有變化,比較建議找近期文章閱讀。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Jul04Sat202011:55與逃避型依戀者交往的難題在於那是一個消耗自我的過程Imageby TúAnh from Pixabay 前些天有位即將失戀的姊姊跟我講訴跟逃避型戀愛的過程充滿精神暴力,每當提出需求就會被對方責罵她無理取鬧,讓她很崩潰。

整理一下我的觀察分享給正在崩潰的人,希望各位好好地走出來。

雖然我知道會經過一段超級自我懷疑的過程,但是請好吃好睡找朋友去分散注意力。

跟逃避型交往的失戀,我猜應該是會比跟安全型和焦慮型的更痛苦,是因為不止難堪、失落,還有在分手前他們就會不斷給你累積的情緒勒索與自尊打擊。

通常走到分手時你已經低到塵埃裡了。

失戀跟失去存在價值的雙重打擊,若讓人想自殺也不奇怪(但千萬不要,那不是你的問題)。

還記得我提過那位逃避型的20年閨蜜嗎?舉例一下他們思路是這樣:當我一如往常談心那樣向她傾訴我的煩惱時,也許是她那天狀況剛好比較差,覺得聽不下去、感受到「必須承擔別人情緒的壓力」,於是她直接逃開了。

逃開以後,她又心想:我怎麼會這樣就拋棄朋友呢?自我感受變得更差。

事後她自己來跟我講這個過程。

如果是她的戀愛對象,她會不解釋直接冷淡(她之前也讓交往對象都很崩潰),我們之間畢竟還是有些應該說明的交情。

但她的說法在我聽來感覺比較像是:是「因為妳」丟了情緒垃圾給我,讓我感到壓力,我才做出後面那些連我自己都覺得不人道的反應。

有看懂嗎?「因為你」使我不得不如此,我得先照顧自己的感覺,而這個不得不「讓我自我感受很差」。

換句話說「你不要再害我感覺自己很差了」、我無法保證下一次我不會再逃走。

如果你不想受傷、不想被我拋棄,下次就不要讓我面對這種狀況,我也不想傷害你。

簡單來講,他們很難消化來自外在的期待。

即便是正常人際的期待,甚至沒有要求他們一定要回應,也會讓他們很有壓力。

他們通常想當一個有責任感的好人,多數時候形象也很好,這種無能處理會威脅到他的自我觀感。

而他們會習慣性歸咎於是別人造成的,無法察覺自己欠缺這種能力。

*補充一下,或許人都有自顧不暇無法承接他人情緒的時候,這是正常的。

但逃避型不是偶爾發生這種事,而是經常、反射性地想避開,並且還會包含指責、疏離、推拒的 隱性攻擊 行為,這對關係是極大的傷害(但他們不自知)一般人面對期待會試圖在自己能付出的與對方想要的取得平衡,彼此各退一步,但對他們來說比較沒有模糊空間。

他們會覺得若要滿足對方就得犧牲自己,因而在解決辦法上有僵固、不溝通的傾向。

(跟你溝通他又要再面對一次你的情緒,他不想)我會形容逃避型是「被恐慌綁架的人」。

更麻煩的是,他們還會無意識給自己注射嗎啡,在察覺自己的反應模式前,就先排除對情緒的理解。

他們會覺得自己內在是平和的,所有的動盪是外界造成的結果,沒有那些外在因素就沒事了,不向內探求自己為何會有反應。

每個人都一定會隨時面臨跟外界互動的壓力,一般來說也可以習慣這種壓力,量力而為地滿足外界(以求關係和諧),他們這方面承受度很低。

或者說他們對「期待」感受到的壓力大於一般人(過度敏感)。

如果你是情緒反應大的人,對他們來說就更恐怖了,簡直像被拿槍指著般感到威脅,他會瞬間想離開這段關係。

所以在交往的過程,他們往往會灌輸你要成熟懂事、自己的情緒自己處理、不要給他製造困擾的訊息。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你也會懷疑:是不是我太幼稚?對啊大人應該要搞定自己。

但到最後你會覺得很寂寞,因為他幾乎不承擔你。

即使他出於責任試著安撫你,他自己壓力也會很大,無法自在、客觀、不受影響地面對你的問題。

他會很在乎他是否有「解決」你的問題,並且要求你不要再陷於情緒。

這背後其實也有些他對情緒感到不自在的反應,只是用很理性的方式包裝。

這種不穩定使他的安撫時有時無,可能更多時候他會選擇無視你。

情緒上的角力通常是他們勝利,因為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