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氣喘難診斷寶寶有異狀莫輕忽 | 嬰兒氣喘症狀

最新消息News&Message首頁最新消息嬰幼兒氣喘難診斷寶寶有異狀莫輕忽最新消息院內訊息最新消息醫療新聞公告訊息院內布告欄醫療行政公告國家衛生政策醫病共享決策嬰幼兒氣喘難診斷寶寶有異狀莫輕忽2019/3/13氣喘喘鳴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暨兒童腎臟科魏長菁主任小兒氣喘是兒科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造成兒童急診、住院和缺課的主因。

目前台灣每4-5個兒童就有1人罹患氣喘,而且患者還在持續增加當中,但大部分家長仍不了解什麼是氣喘,也不清楚如何預防,更不知道如何治療,這種情況令人憂慮。

所謂氣喘是指呼吸道對外在環境中的過敏原或其他刺激因素,產生過度反應的現象。

由於患者的呼吸道十分敏感,與一些刺激物接觸後,呼吸道就會水腫、平滑肌收縮及產生黏液,隨之出現咳嗽、喘鳴等症狀。

這些症狀通常在用藥治療後會恢復正常,但若反覆發生,將導致氣管壁增厚及黏膜脫落等慢性發炎現象,不僅無法復原,甚且每下愈況。

 嬰幼兒氣喘常見的特徵要診斷嬰幼兒氣喘,比成人氣喘更為困難,其處置方法也與成人氣喘不同。

2歲以下嬰幼兒初次發生氣喘時,症狀很像急性細支氣管炎,其症狀有流鼻水、咳嗽等,嚴重者痰液增加,痰液阻塞細小支氣管,逐漸使得咳嗽加劇、呼吸加快或吐氣發出像吹笛般的喘鳴聲,因此常被誤診為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細支氣管炎。

由於嬰幼兒的氣喘最難診斷,所以醫師和家長都應提高警覺,注意孩子有沒有下列表現:喘鳴發作次數超過3次,找不到其他病因如感染或先天異常。

併有異位性皮膚炎(濕疹)、過敏性鼻炎等症狀。

有強烈的家族過敏史,例如父母患有氣喘病、過敏性鼻炎等。

對氣喘藥物反應良好 造成氣喘的原因有3大類氣喘來自於遺傳體質,外加過敏原或其他刺激物長久刺激呼吸道所造成,一般分為外因性(過敏性)、內因性(非過敏性)、混合型3大類。

外因性(過敏性)氣喘(約占10%)這是因為接觸外來過敏原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發炎。

在台灣常見的過敏原有1.動物的皮屑、毛髮、羽毛、2.家塵(主要內含塵蟎)、3.蟑螂、4.黴菌、5.花粉,而90%以上的過敏性氣喘兒是對家塵過敏。

此類病童大多有過敏性疾病的家族史,發病的年齡比較小,且常合併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或濕疹等。

內因性(非過敏性)氣喘(約占10%)大約有15-20%的氣喘兒,即使是抽血檢驗過敏原或進行皮膚測試都無法檢測出過敏原,卻仍出現氣喘的症狀。

這類氣喘兒大多是因為下列原因導致氣喘,如:呼吸道感染、溫度和溼度的變化、空氣汙染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空氣汙染與氣喘的發生有密切相關,全世界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空氣汙染物包括硫化物、氮化物和浮游微粒,不只會直接傷害呼吸氣道組織,更會間接加重過敏反應,因而提高過敏病的發生率。

最近,台灣多所醫學中心所做的5年長期追蹤研究發現,新生兒若在1歲以前暴露於較多的氯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滿3歲時,產生氣喘病的比率偏高。

混合型(80%)大部分氣喘兒都是上述兩種的混合型,這也是最常見的類型。

外因性氣喘兒常會因為內因性氣喘的一些誘發因子或刺激因子,導致氣喘症狀的產生,其氣喘的發作和過敏性及非過敏性因素都有關係。

治療氣喘要多管齊下治療嬰幼兒氣喘的方法如下:●環境控制避免非過敏性(氣候與溫度變化、感冒、二手菸、空氣汙染等)和過敏性(動物的皮屑、塵蟎、蟑螂、花粉、黴菌等)因素的刺激,以及改善生活環境。

●藥物治療治療兒童氣喘的藥物分為兩大類:1.慢性抗發炎的控制型藥物:a.口服類固醇(治療性藥物):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支氣管腫脹,用於支氣管擴張劑無法有效控制病情時。

b.吸入性類固醇(保養性藥物):預防氣喘病的第一線藥物,使用時要配合吸藥輔助器,可減輕呼吸道的發炎腫脹,進而改善症狀。

此藥應長期使用(至少3個月),同時監測症狀及肺功能。

幾乎無全身性副作用,但偶有局部副作用,如鵝口瘡、聲音沙啞(為可逆性,吸完漱口即可預防)。

2.急性緩解型的氣管擴張劑:a.乙型交感神經興奮劑(支氣管擴張劑):速效吸入型劑型,可迅速緩解支氣管痙攣,為治療急性氣喘發作的最佳藥物。

長期使用短效支氣管擴張劑會產生耐受性,降低藥效,如果使用次數或時間增加(超過1-2星期),應就醫考慮加用抗發炎性藥物。

b.茶鹼藥物:支氣管擴張效果比乙型交感神經興奮劑差。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