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累了嗎?別忘了照顧自己的情緒與壓力—家庭壓力理論告訴 ... | 家庭壓力理論

當工作壓力悄悄地被帶回家. 行政院統計顯示,2018年雙薪家庭比例已將近七成,其中家裡育有6歲以下子女比例最高,維持家庭 ...SkiptocontentOpenTopSidebar最高評分的商品終結過年尷尬話題神器!問問祕境|第一款促進對話、開啟了解的桌遊評分4.33滿分5NT$1,000愛之語徽章|肢體的接觸NT$20愛之語徽章|服務的行動NT$20購物車適用電子郵件訂閱網站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站的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接收新通知。

電子郵件位址訂閱 「親愛的,你倒垃圾了嗎?」「飯煮好了嗎?」「孩子有認真寫作業嗎?」,經典廣告中父母親焦頭爛額的台詞,也是現實中日日上演的劇碼。

平日早六到晚十都要處理小孩子和工作上的事情,好不容易到了假日,只想好好躺在床上發懶……您是不是也好久沒好好休息、沒好好和自己相處了?「你累了嗎?」當工作壓力悄悄地被帶回家 行政院統計顯示,2018年雙薪家庭比例已將近七成,其中家裡育有6歲以下子女比例最高,維持家庭與工作間的平衡成為當今家庭的重要課題。

當一人分飾多角,就容易產生角色之間的衝突。

 例如:同時身為公司的員工又是一位母親,遇到孩子突然發燒感冒時,一方面會著急孩子身體不適,另一方面又要擔心上班遲到或客戶和失約;另一種情況是:出門前被孩子哭鬧一番弄的心情不佳,到公司後就不小心對同事發脾氣而吵架等等。

 職場壓力會影響夫妻或親子之間的互動,而家庭中的壓力也會影響到工作的表現,這叫做「外溢效應」。

有一項研究顯示,爸媽如果都帶著工作的負向情緒回家,雖然媽媽的負向情緒不會直接帶來負向的教養行為,但會將這樣的情緒帶給爸爸;而爸爸的工作壓力情緒則受到自己和配偶的影響,並直接導致他的負向教養行為。

 所以這個畫面是這樣的:今天爸爸媽媽都因為工作心情不佳,媽媽雖然會忍耐、不會因此對孩子生氣,但會對老公發脾氣;老公覺得今天已經夠倒霉了還要當受氣包,一個火冒三丈就對孩子不耐煩或發飆了。

「資源」與「信念」陪你度過壓力風暴 這些小事可能天天在家上演,日積月累下來,不僅勞心勞神,對於家庭中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都有不好的影響。

當家庭受到這些大大小小的壓力侵擾時,有可能會產生一些困境,於個人而言可能會身心疲勞,於家人關係而言,可能出現爭吵、意見不合,一直惡性循環下去⋯⋯。

 不過別害怕,「ABC-X模型」告訴我們,面對壓力時,身邊的「資源」與自己擁有的「信念」可以幫助我們適應新的壓力與挑戰。

研究指出,能幫助父母調解親職壓力的資源與信念如下:圖/幫助我們調適壓力的ABC-X模型 ABC-X模型認為,壓力事件本身是客觀的,是因為個人所擁有的資源與信念影響他如何看待與感受壓力事件! 也就是說,一個人若能有效的運用自己的知識、金錢或其他家人的支援(資源),並且認為自己有能力、有信心能解決壓力事件(信念),就比較有機會能適應壓力事件帶來的影響。

 下表是國外研究匯集大多數人對不同生活事件的壓力指數,稱為「生活改變值」,值越大,壓力就越大。

 雖然這些事件是以美國文化脈絡的觀點來看,不一定適用於臺灣人,但我們不妨參考不同生活事件可能帶來的壓力指數,許多身心科的診斷也會依據這個指數來衡量一個人的壓力感受。

一起來看看,你最近的生活改變值是多少呢?圖/幫助我們檢視生活中的改變與壓力參考數值 我們也可以檢視最近生活發生的事件,為它們標上感到壓力的指數,幫助自己反省生活是不是過得太匆忙、太疲累了。

如果感覺到了壓力,一定要適時的找到幫助!相信有出路:學習找資源,練習正向思考 有關育兒壓力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的父母調適壓力的方法是犧牲個人的目標,例如:放棄升遷、放棄工作、降低家務標準⋯⋯,因為比起巨大的壓力事件,犧牲自己是比較能快速解決的方式,但有時也默默累積了心中的不甘願和負面感受。

 其實,「學習」是增加「資源」的一種方式,因為你會知道,有更多選項可以選擇。

除了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學校教育,接受知識的洗禮,其實經營家庭生活,也是可以學習的! 例如學習上述提到的「共親職」,和配偶一起共教養(延伸閱讀:如何做彼此的神隊友?),提升育兒親職的生活品質;例如學習家務「性別平等」,尊重家中每一個人的喜好、意願,不受既定印象中的性別分工束縛;例如學習好的溝通方法,在發生衝突時,能夠把話好好說,而不隨便亂發脾氣(延伸閱讀:我家有刺蝟!好難溝通怎麼辦?)。

 當我們覺得生活「卡關」時,總以為只能用「妥協」、「降低標準」來面對問題,但學習之後,你會知道其實有很多出路、很多方法可以解決問題。
<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