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努力撐過就好嗎?該放鬆的也許不是身體,而是你的情緒 ... | 適應障礙症恢復

適應障礙與憂鬱症的最大不同是,前者只要消除壓力就能恢復精神。

如果是憂鬱症,就算解決了引發憂鬱症的問題、消除了壓力,患者也不會馬上恢復原狀。

憂鬱症 ...首頁登入常見問題現貨特價信用卡優惠我的訂單出版社聯絡我們精確搜尋登入   購物車   English壓力,努力撐過就好嗎?該放鬆的也許不是身體,而是你的情緒 作者:岡田尊司 譯者:王美娟出版社:台灣東販出版日期:2018/10頁數:240尺寸:14.7x21ISBN-10:9864758225ISBN-13:9789864758227書城編號:1433185 原價:HK$113.00現售:HK$107.35節省:HK$5.65(購買此書10本以上9折,60本以上8折)*購買後立即進貨,約需7-12天*加入購物車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壓力就像心靈的小感冒一樣,置之不理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繼《依戀障礙》、《母親這種病》之後,精神科名醫岡田尊司獻給忙碌現代人的心靈減壓練習!只要找出壓力來源與適應方法,就能翻轉壓力,找回生活的流動感!有下列現象的人請注意,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高壓力族群」!‧很容易疲累,提不起幹勁‧週末很有精神,到了星期一卻很痛苦‧身體沉重,早上爬不起來‧想去某個遙遠的地方‧變得跟以前的自己不一樣‧飲酒量增加‧變得很叛逆,或是容易暴怒‧經常感到自尊心受傷‧只有在做喜歡的事時才有精神與活力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時,你是屬於照單全收的「阿信型」?還是動不動就暴怒的「刺蝟型」?其實過度壓抑或放任情緒都屬於一種「適應不良」,這是心理跟不上環境變化,或是人際關係不良所造成的心理問題,通常會以喪失自信或幹勁、身體不適、不想上班等形式表現。

除了過於敏感的人以外,就連格外樂觀的人也有可能發生這種情形。

既然如此,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心靈傷口繼續惡化呢?日本精神科名醫從生理與心理分析壓力造成的影響、各類型人格的壓力來源與適應策略,並藉由測驗測量你的抗壓性與精神強度,教你透過正念調節與釋放情緒,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點!★了解各類型人格面對壓力時的特質,就能找到與壓力共處的方法★◎容易焦慮不安的人──這種類型的人很容易依賴他人,比較難以自立。

也很怕生及容易緊張,因此要熟悉環境得花時間。

【適應策略】容易焦慮不安的人常因過度顧慮他人而精神疲勞,最好避免增加太多人際關係或與他人交往過密。

跟其他少數人保持簡單的關係比較有助於適應。

◎害怕失敗的人──這種類型的人會以安全確實為優先,連一點失敗的風險都要回避,可能會因為害怕挑戰失敗,轉而採取消極的人生策略。

【適應策略】關鍵在於跟親密的人建立穩定關係。

如果身邊有扮演安全堡壘角色的人,生活就會比較順遂。

◎過於執著的人──與其勉強他改變,不如將之視為對方的特性,予以尊重與安心感,反而更能提升他的彈性。

因為越是勉強、強迫,往往會使他變得更加頑固。

【適應策略】累積跟他人產生共鳴的經驗,使對方能夠與他人共享心情。

◎過於敏感的人──即便是對他人不痛不癢的刺激,也有可能對此人造成很大的壓力。

如果不被周遭理解,只能被迫忍耐的話,反而會使過敏性變得更強。

【適應策略】考量到對方的特性,讓他能夠安心的話,通常過敏性就會逐漸減弱。

【前言】當心靈就快承受不住時人類無時無刻都在承受某種壓力。

不過,人類也具備抵抗壓力的能力。

適度的壓力反而是種良好的刺激,能夠增進我們的活力,或是促使我們發揮能力。

然而,並非所有的壓力都具有這種正面效果。

當壓力超過容許範圍、超越極限時就會引發數種負面狀態,其中最貼近你我且發生頻率很高的就是適應障礙。

適應障礙是無法順利融入環境所引發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憂鬱、不安、喪失幹勁或自信、身體不適等等,也有不少患者會出現焦慮易怒的症狀,或是陷入成癮行為這類行為問題。

當環境或生活型態改變、負擔或責任變大時就容易引發適應障礙,誘因多為挫折、失敗、斥責、非難等負面體驗,以及遭受孤立的狀況等等。

用一句話來說,適應障礙即是沒有容身之處,或是自尊心受損、心靈就快承受不住的狀態。

不過,這個階段患者還有復原力,只要離開不適應的環境,或是減輕壓力,患者很快就能恢復原狀,這是適應障礙的最大特徵。

因此單從這點來看,適應障礙有時會被人誤解為「懶惰」,而不是「真的生病」。

可是,這種想法就好比「骨折是病,但骨頭彎了還算不上生病,只要忍耐一下就好」,要是一直忍耐的話,骨頭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