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膝後十字韌帶的斷裂 | 韌帶功能

在功能上,前外束在膝關節彎曲時會變緊,而後內束則在伸直時變緊。

國外對於後十字韌帶的研究,也比前十字韌帶少很多。

後十字韌帶的功能最主要是限制脛骨向後 ...認識膝後十字韌帶的斷裂—常見的本土型意外傷害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  骨科主治醫師 莊太元醫師                                         在國外,膝部韌帶傷害,主要是運動傷害所引起。

而在運動傷害中,以前十字韌帶斷裂佔大部分,後十字韌帶斷裂較少見。

但在國內由於車禍頻繁,特別是年輕人摩托車造成的車禍,脛骨直接受到衝擊,因此後十字韌帶受傷相當常見,而且時常合併其他韌帶的受傷。

      後十字韌帶的斷裂,往往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定,膝關節向後方向的鬆動,當膝關節半彎曲時,例如在上下樓梯,開始起跑時,走較長的路時,會出現疼痛不適,或有不穩定的感覺。

病人不僅無法從事劇烈運動,嚴重者更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包括無法正常上下樓梯,無法快步走路等。

長時間的膝關節不穩定,更容易造成日後的疼痛及膝關節退化。

      在解剖上來看,後十字韌帶它的脛骨附著處,於脛骨後面中央斜坡處。

其在股骨端的附著處呈半月形是在內側股骨髁。

它的平均長度是38mm,直徑平均約為13mm。

後十字韌帶一般可分為兩大部份:前外束及後內束。

在功能上,前外束在膝關節彎曲時會變緊,而後內束則在伸直時變緊。

國外對於後十字韌帶的研究,也比前十字韌帶少很多。

後十字韌帶的功能最主要是限制脛骨向後移動,另外對於阻止膝關節過度伸直,以及限制過度的內轉、內翻及外翻等動作,也有所貢獻。

      後十字韌帶斷裂的治療,須考慮斷裂程度、膝關節穩定情形、有無合併受傷,膝關節的活動範圍,病人年紀、平常運動能力、臨床症狀、病人的期待等因素,來考慮保守治療或者開刀治療。

        雖然後十字韌帶斷裂,過去有一部分的醫師主張保守治療,但長期保守療法的結果,往往會造成膝關節疼痛,無法施力,由於長期的膝關節不穩定,甚至會引起膝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

      尤於關節鏡技術的成熟和手術技術的改進,對於較年輕、期待以後有良好運動能力、或有合併其他韌帶傷害、或有明顯疼痛,無法施力等不適症狀、或關節極度不穩定等等,應考慮手術重建韌帶。

       後十字韌帶斷裂在手術上,其目的為重塑膝蓋往後方向的穩定度,防止膝蓋往後位移.現在大多認為作韌帶重建可以得到較好的結果。

目前最較為一般醫師採行的方法為脛骨隧道法和脛骨鑲嵌法。

常用的自體移植物包括臏骨韌帶,膕肌肌腱和股四頭肌。

這三種移植物都有不錯的臨床結果,也各有其優劣。

重建的方法,可以使用關節鏡手術,於脛骨和股骨鑽製隧道或凹槽。

把肌腱移植物或是韌帶移植物,植入隧道中,再固定起來。

       術後住院約4~6日,觀察傷口,注意肢端神經功能及血液循環,暫時使用柺杖走路約2星期。

術後穿上膝可調式護具,在移植物尚未癒合之前,保護移植物約3個月。

在家中的肌力訓練需持續3~6個月。

約6個月可做腳踏車和輕度游泳等運動,約9個月至1年可恢復打球等激烈運動。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