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滑手機、趴睡當心「肘隧道症候群」找上門 | 肘隧道症候群

很多人一拿起手機就用很久,這時要小心「肘隧道症候群」找上門。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長時間滑手機、趴睡 當心「肘隧道症候群」找上門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15,0622020/04/16·作者/吳永燦·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唸給你聽很多人一拿起手機就用很久,這時要小心「肘隧道症候群」找上門。

長時間、反覆性的手肘彎曲超過90度的姿勢或動作,會導致神經通過手肘的壓力過大,進一步產生神經壓迫性病變。

例如:長時間手肘彎曲使用手機、或是有些職業必須維持這種姿勢。

而這個地方的神經位置比較淺,容易受到外在壓迫而受傷,例如直接撞擊或長時間趴睡,其他原因還包括手肘曾經受傷變形、關節炎、囊腫壓迫、或骨折等等。

初期症狀包括在手肘內側、前臂以及接近小指端、小指和一半的無名指感覺到麻木、刺痛、灼熱或疼痛,如果神經損傷已經不可逆,那麼手掌的肌肉也可能會萎縮無力,影響日常活動和工作。

診斷及治療該怎麼診斷呢?醫生可透過「骨骼肌肉超音波」或是「神經電生理傳導」評估神經受損情況。

而治療方法,若是輕微或中度病患,可以用調整正確姿勢和習慣、止痛藥物、肘部副木固定、復健或類固醇注射,而重度患者,或是經過保守治療沒有效果的輕、中度患者,則要用手術治療,成功率大約7成,而且可能復發,有些人有會因此有後遺症,包括:疼痛、感染、術後無力或沾黏等。

 近年來發展新治療法,稱為「神經穩定療法注射」,也就是注射葡萄糖溶液,減少神經和週邊組織沾黏壓迫,促進血液流通,降低神經發炎,雖然目前看起來效果沒有像治療腕隧道症候群這麼好,但副作用比較少。

廣告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好發於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尤其平常以滑鼠點作為操縱介面的族群,容易出現手部神經遭到手腕韌帶壓迫,病人會出現手麻、手指疼痛、手腕無力等症狀,所以有此稱呼。

其他常使用手腕的職業...由康健知識庫提供深入了解看更多手機一離身你就心慌慌?簡單4招不被手機綁架睡前猛滑手機,藍光讓你睡得淺、睡得短9億人宅在家 怎麼吃能不胖還瘦?文章關鍵字手麻滑手機趴睡肘隧道症候群重點分享加入康健Line好友看下一篇文章熱門文章1.30秒算出你能健康活幾歲4.該不該接父母同住?2.研究:單寧酸可抑制新冠病毒 3QA一次了解「單寧酸」5.8個喝水的祕密 一次看懂什麼時間喝、怎麼喝最好3.中南部空品亮紅燈 譚敦慈:對抗空污,必吃4類顧肺食物6.譚敦慈:酪梨美味變身 一天別吃太多推薦文章活動看板推薦閱讀睡眠今起愈晚愈冷 低溫僅剩9度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底生」2種人睡覺宜戴帽穿襪最新專題【防疫懶人包】不被新冠肺炎打倒 個人防疫超前部署麻醉真相 手術檯上,替你麻醉的人是誰?2020大家都看這些!健康年度熱門話題你都跟上了嗎?【慢老。

逆齡生活學】慢老保健4撇步,預約你的健康老後什麼是168間歇性斷食?懶人包一次看懂《皮膚症狀檢測》什麼是蕁麻疹、濕疹?季節性皮膚困擾有解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