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原發不明鱗狀細胞癌之頸部轉移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口腔癌

切片檢查的第二個目的是要確定口腔癌的確實組織學成份,鱗狀細胞癌之癌細胞可 ... 目前口腔癌的分期是依據原發腫瘤大小(T)、頸部淋巴結轉移之有無(N)、是否有 ...首頁台灣常見癌症腦瘤喉癌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肺癌乳癌胃癌腸胃道間質瘤肝癌膽囊膽管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腎臟癌膀胱癌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血癌骨癌癌症預防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防癌小博士主題癌症專區更多防癌知識常見防癌問題癌症e學苑(癌友服務)癌症的認識台灣十大癌症其他癌症自我照護管理醫療新知癌症照護癌症營養心理支持復健運動免疫治療身心靈康復課程北部課程南部課程跨院際講座病友支持團體肺腑之癌腸相挺笑顏逐開悅聲合唱團愛care之友午茶話療癌症病友補助營養品補助經濟補助交通補助居家喘息心理諮商癌症保險諮詢假髮租借專業諮詢服務線上諮詢抗癌鬥士數位教學平台直播小教室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癌友關懷教育中心關於基金會基金會緣起宗旨與目標服務項目組織架構最新消息媒體報導榮耀共享年度報告捐款與支持捐款方式愛心義賣募捐專區志工招募企業參與捐款芳名錄台癌資料館圖書出版其他出版會訊下載各項專業調查衛教手冊會員專區站內搜尋首頁癌症資訊友善列印背景成因危險因子臨床症狀相關檢查癌症分期治療方式口腔癌-OralCavityCancer臺灣地區的口腔癌則以頰黏膜癌和舌癌佔大多數且其發生常和「香、檳、酒」(即抽香菸、嚼檳榔及喝酒)息息相關,約九成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而男性罹患率更是女性的10倍以上,相差非常懸殊。

口腔癌從民國80年起首次進入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中,且在民國84年首度超越鼻咽癌成為國人最常見之頭頸部癌病。

口腔泛指上下唇、頰黏膜、上下齒(牙)齦、臼齒後三角區、口腔底部、硬顎、舌前三分之二等部位。

口腔癌絕大部分是由於上述這些部位的黏膜表皮細胞惡化後形成的惡性腫瘤,少部分則是由小唾液腺體惡化而所形成的腺癌。

背景與成因文/李正喆台大牙醫學系助理教授   韓良俊台大牙醫學系名譽教授 在台灣十大癌症中,口腔癌的防治理當是最容易見到成效的。

理由之一是口腔癌的致病因非常明確,絕大部分的口腔癌發生與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等習慣有關,只要遠離這些惡習,根據過去的統計數據,應可減少八至九成口腔癌病例的產生。

理由之二是,即使真的產生了口腔癌或口腔的癌前病變,由於發生的部位是在人體表面,只要患者稍有警覺性,都可以注意到口腔黏膜外觀上的變化,及早就醫,而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進一步降低死亡率。

因此口腔癌的防治,首要之務是勸導民眾遠離菸、酒、檳榔等不良惡習,其次是要對口腔癌及口腔癌前病變的臨床表徵加強宣導,讓所有民眾都能有清楚的認識。

其實口腔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不願以理性及科學的態度來接受正規的檢查及治療。

以目前的技術而言,不論西方先進國家或台灣,口腔癌治癒的病例比比皆是,只要能把握以下重要的三原則-事先預防、早期診斷與正確治療,相信即能遠離口腔癌的威脅。

目前有些藥物可以減少口腔區域癌化效應,不僅可以減少口腔癌發生的機率,也可以減少口腔癌治療後復發,降低頭頸部出現第二原發腫瘤的機會。

包括高劑量的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酸等,但必需要在醫師處方之下服用,不過只要在日常生活上多食用綠色蔬果,減少刺激性食物,也都會有所助益。

高危險因子以下提供幾點日常生活中可預防口腔癌發生的應注意事項,以供參考。

(1)每半年定期作口腔健康檢查。

(2)盡量把握機會,接受口腔癌篩檢(口腔黏膜病變篩檢)(3)口腔內黏膜或頸部發現有任何腫塊、口腔內黏膜顏色變化、有燒灼感或粗糙感、超過兩星期未癒合的潰瘍、有張口困難等現象時應該及早找醫師檢查。

(4)避免菸、酒、檳榔等長期對口腔黏膜有刺激性的物質。

(5)飲食及生活作息正常,營養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飲食;避免長期食用高熱或刺激性的食物。

(6)有尖銳邊緣之牙齒或義齒等補綴物,會對口腔組織造成摩擦,形成慢性刺激,應請牙科醫師治療、改善。

(7)避免長時間直接的陽光曝曬。

(8)實行正確的刷牙、漱口,保持口腔衛生。

臨床症狀口腔癌的發生大都歷經一段很長時間的醞釀刺激,起初只是細胞的慢性發炎,時間久了細胞會變性產生纖維化及粘膜表層形成白斑或紅斑,最後才演變成癌症。

1.「白斑」或「紅斑」乃「癌前期病變」,有白斑的人日後約有2~3%的機率可能會轉變成口腔癌,而紅斑症更有高達65%的癌變機會。


2. 口腔原發不明鱗狀細胞癌之頸部轉移-病例報告

口腔原發不明鱗狀細胞癌之頸部轉移-病例報告.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etastasized to Cervical Lymph Nodes from an Occult Oral Primary -A case Report.隨時查.隨時看,你的隨身圖書館已上線!立即使用DOI是數位物件識別碼(DigitalObjectIdentifier)的簡稱,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每個DOI號前面加上「http://dx.doi.org/」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10.5297/ser.1201.002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http://dx.doi.org/10.5297/ser.1201.002。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

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華藝DOI註冊中心(doi.airiti.com)。

ACI:數據來源:AcademicCitationIndex,簡稱ACI臺灣地區最大的引用文獻資料庫,目前收錄臺灣地區所出版的人文學、社會學領域學術期刊,穩定出刊中的期刊總量約400種,若包含已收錄但後續停刊的期刊,總期刊量超過500種,每年定期公布收錄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Factor)等指標給大眾,並可提供專家學者免費進行學術研究使用。

影響指數(ImpactFactor):某一期刊前兩年產出的論文,在統計年平均被引用的次數。

公式:(前兩年發表論文在統計年的被引用次數)÷(前兩年論文產出論文總篇數)例如:2010年之影響係數(2011年呈現)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15篇,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20次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16篇,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30次→2010年的影響係數=(20+30)÷(15+16)≒1.61什麼是預刊文章?為提供讀者最前線之學術資訊,於期刊文獻獲同意刊登後、紙本印製完成前,率先於網路線上發表之文章即為預刊文章。

預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頁次及出版日期資訊,但可藉由DOI號識別。

DOI號是文獻的數位身份證字號,不論預刊或正式出版皆不會改變,讀者可點擊DOI連結,或於DOI號前面加上「http://dx.doi.org/」連結到文獻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預刊文章?請使用預刊文章的線上發表日期及DOI號來引用該篇文獻。

引用範例(視不同引文格式規範可能有所差異):作者姓名。

文章篇名。

期刊名稱。

YYYY/MM/DD線上預先發表。

doi:DOI號來源資料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雜誌13卷1期(2002/03/01)UsingMinocyclineSclerosingTherapyfortheManagenmentofChyleLeakageAfterRadicalNeckDissectionforaRecurrentOralCancerPatientInVitroStudyofOsteogenesisfromIsolatedLightDensityBoneMarrowCellsOdontogenicKeratocyst:ACaseReport口腔原發不明鱗狀細胞癌之頸部轉移-病例報告同一部位並存之口腔粘膜扁平苔癬與鱗狀細胞癌-病例報告前庭成形術合併使用上顎黏膜移植應用於口腔癌術後齒槽骨萎縮之重建-病例報告合併白色念珠菌病之頸顏面壞死性筋膜炎-病例報告腺瘤樣齒源性瘤-病例報告P26-39醫藥衛生>牙科與口腔科DOI:10.7104/CJOMS訂閱目次書目管理工具書目匯出加入收藏加入購物車E-mail給朋友列印書目相關連結問題回報購買單篇全文下載口腔原發不明鱗狀細胞癌之頸部轉移-病例報告SquamousCellCarcinomaMetastasizedtoCervicalLymphNodesfromanOccultOralPrimary-AcaseReport祁力行(Li-HsingChi);林永和(Yun-HoLi);劉定國(Tine-KuoLiu);彭伯宇(B



3. 口腔癌

它發生的部位包括唇、頰黏膜、牙齦、舌、口底、顎部,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 ... 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之口腔黏膜潰瘍、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有不明原因之腫塊、舌頭 ...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 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都有) ...我要掛號門診進度頭頸癌醫療團隊個管師:陳如瑩(2833-2211分機2588)口腔癌是發生於口腔內的各種惡性腫瘤。

它發生的部位包括唇、頰黏膜、牙齦、舌、口底、顎部,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全部口腔癌的90%。

其好發的部位以頰部黏膜最多,其次為舌側、牙齦。

早期它會有局部潰瘍,周圍有硬塊的感覺,並在病灶區進行破壞生長,晚期則會經淋巴組織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最後也可能會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

流行病學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口腔癌的粗發生率為每十萬人7.30,佔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五位、佔全身癌症發生率7%,好發在三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與女性的發生率約為九比二。

85%以上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病因及危險因子嚼檳榔、抽煙、喝酒為高危險群。

嚼檳榔、抽菸及喝酒者罹患口腔癌之機率較不嚼檳榔、不抽菸且不喝酒者高出123倍。

長期嚼食檳榔、抽菸、嗜食滾燙食物,或是牙齒齲蝕破裂沒有修補等,皆為危險的刺激物。

症狀口腔癌的臨床表徵是難癒合的潰瘍或突出的潰爛硬塊,常伴有轉移的頸部淋巴腫塊。

早期常不覺得疼痛,偶而出現帶血的唾液,常常有人因不痛而忽略早期癌症的存在。

發現口腔黏膜的顏色或形狀改變、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之口腔黏膜潰瘍、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有不明原因之腫塊、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應提高警覺,便要尋求醫師的幫忙。

診斷方法口腔癌的癌症前期病變有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黏膜白斑症、口腔黏膜紅斑症、疣狀增生或乳突瘤等。

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是病理組織切片檢查。

口腔癌的臨床分期除了靠視診、觸診外,有時需要藉助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才得以完整。

癌症分期目前口腔癌的分期是依據TNM系統來決定。

零 期:即原位癌腫瘤細胞局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

第一期:腫瘤的最長直徑小於或等於2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隔)轉移。

第二期:腫瘤的最長直徑大於2公分但不大於4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隔)轉移第三期:腫瘤的最長直徑大於4公分或已轉移到同側頸部一個淋巴結,此淋巴結之最長直徑不超過3公分。

第四期: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 腫瘤侵犯鄰近的組織(如:穿過骨外層,深入深層肌肉、上頜竇、皮膚)。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都有)、或是淋巴結的最大直徑已超過3公分。

已發生遠隔轉移治療及可能併發症 外科治療: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依期數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切除: 原位癌:只做病變處切除。

第一期:只做病變處切除,視病情需要,加做頸部淋巴結切除。

第二期: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結切除。

第三期:廣泛病變處切除及頸部廓清術。

第四期: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頸部廓清術,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下顎骨。

放射治療:對於小的局限性腫瘤,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都是有效的療法。

對於第三及第四期的病人,則視情形需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

手術後如有危險因素,如:手術切口邊緣仍有殘存腫瘤細胞、淋巴結轉移(二粒以上)、淋巴結膜外侵犯、神經周圍或淋巴血管侵犯者,需施行手術後放射治療。

病患在行放射治療前都要會診牙科或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評估牙齒及牙齦的狀況,如有嚴重的牙齦疾病或蛀牙,則在治療前要先治療或拔牙,拔牙後要等齒槽傷口完全復原後才可開始放射治療。

氟膠及牙托的使用及注意口腔衛生,可以使牙齒保持健康。

化學藥物治療:手術前或手術後的化學治療可能可以減少部分遠隔轉移,目前研究發現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對於晚期頭頸癌(第三、四期),可增加局部控制率、明顯增加病人的存活率。

不適或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應考慮放射合併化學治療。

可以完全手術切除的腫瘤,手術前的化學治療並不能改善局部控制或增加病人的存活率,不建議給手術前的化學治療。

預後口腔癌只要早期(第一、二期)接受正規適當的治療,3年的存活率可達72%,5年的存活率可有60%,若是晚期(第三、四期),則存活率將分別降為61%及30%。



4. 談頸部之原發不明癌

原發部位不明之轉移癌,在病理學上,初步先區分為五類,(1)腺癌:約佔70%(2)分化不良之上皮癌:佔15~20%(3)鱗狀上皮癌:佔5%(4)分化不良癌:佔不到5%(5) ...談頸部之原發不明癌耳鼻喉科   林澤義醫師   李家和主治醫師(98年5月)原發部位不明之轉移癌為病人在接受良好的病史詢問、詳細的理學檢查、常規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液、尿液、糞便等)及一般的影像學檢查後,仍無法得知原發部位癌症在何處時稱之。

其約佔所有癌症的2%,並不少見,症狀以其在轉移位置的表現為主。

原發部位不明之轉移癌,在病理學上,初步先區分為五類,(1)腺癌:約佔70%(2)分化不良之上皮癌:佔15~20%(3)鱗狀上皮癌:佔5%(4)分化不良癌:佔不到5%(5)神經內分泌癌:佔不到5%。

其中鱗狀上皮癌之原發不明癌以頸部淋巴結為主。

其原發部位依其在頸部的位置不同而不同。

在上或中頸部之轉移癌,大部份發生在有抽煙及喝酒的中老年人,且原發部位以頭頸部為主。

初步的檢查範圍包括口咽部、鼻咽部、下咽部、喉部及上食道部。

可利用直接肉眼的觀察或透過光纖鼻咽喉內視鏡檢查上述可能之原發部位,並在任何疑似處做切片病理檢查。

而頸部電腦斷層攝影為一有用的診斷方式,其可描繪出病灶的範圍,有時亦可發現原發部位。

其他的檢查方式還包括有正子攝影掃描、染色體的分析、探查性的扁桃腺切除術及腫瘤組織內EB病毒基因組的檢查,上述方式可有效地檢查出腫瘤原發部位。

若初期無法檢查出原發部位時,可利用細針抽吸切片的方式採取腫瘤組織來做病理化驗以確定其為頸部轉移癌,其正確率高達89~98%,但不建議做直接切開採取組織的方式,以避免癌細胞局部擴散。

正子攝影掃描為新興的檢查方式,其相對於其他影像上的檢查而言,具有較高的診斷率,但健保並不給付,故一般在上述其他檢查方式無法檢查出原發部位時,才會建議病人使用。

由於扁桃腺癌其病變處有時是藏匿於扁桃腺內,從外觀上並無法區別有無異常,所以,有時會建議病人可探查性的切除同側之扁桃腺將其細切化驗檢查是否有癌細胞。

由於在頭頸癌中,EB病毒基因組為鼻咽癌所特有的,所以,可以檢查腫瘤細胞內是否有EB病毒基因組,來確定頸部之轉移癌是否來自鼻咽部。

若經上述檢查後,可找出其原發部位,則其治療方式以原發部位之標準治療流程為主。

若詳細檢查後亦無法確定其原發部位時,則其治療的方針等同於局部侵襲性頭頸癌之治療方式,其包括放射線治療整個咽部及兩側頸部、根除性淋巴廓清手術加上放射線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併放射線治療。

下頸部轉移癌,其原發部位可能來自肺部,所以,除了頭頸部的檢查外,還會安排胸部之電腦斷層攝影檢查,若上述檢查無法診斷出原發部位,則會為病人安排支氣管纖維鏡檢查,若其原發部位為肺部則以肺癌之標準治療方式做治療,若還是無法檢查出原發部位,則治療同上頸部轉移癌之治療下式。

民眾若發現有頸部腫塊,尤其是大於2公分且堅硬不具壓痛時,應儘速至耳鼻喉科門診做檢查以排除惡性之可能性。

【回本期目錄】



5. 耳鼻喉科-口腔癌-高點醫護網

高點建國醫護網,耳鼻喉科,口腔癌,惡性腫瘤,鱗狀細胞癌,臨床醫學教室,前言口腔癌 ... 口腔不明原因出血(bleeding)、疼痛(pain)、麻木感(paraesthesia),頸部可摸到 ... 口腔癌患者明確尚無遠處轉移情況下首選手術治療為主,切除原發腫瘤位置和頸部 ...耳鼻喉科-口腔癌-高點醫護網歷屆考題高分詳解免費考前重點下載歷屆考題線上測驗考取學員心得分享小龍醫師館線上試聽課程全省服務據點看更多熱門資訊後西醫後中醫後獸醫私醫聯招/轉學考護理二技/醫研所護理師醫師國考醫檢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放射師食品技師國外醫師學歷甄試美國護理師公職護理師公職醫檢師衛生技術衛生行政篇名耳鼻喉科-口腔癌重要考點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任何部位的惡性腫瘤的總稱,95%以上是鱗狀細胞癌,多見40歲以上,在台灣地區以舌癌與頰黏膜癌為主。

腫瘤未轉移以手術治療為優先,尚有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為輔助治療。

說明前言  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任何部位的惡性腫瘤的總稱。

95%以上的口腔癌是由黏膜鱗狀細胞惡變所形成,好發於40歲以上,在台灣地區以舌癌與頰黏膜癌佔口腔癌的90%左右,其中舌癌佔60%。

根據衛生署統計,民國97年男性10大惡性腫瘤,口腔癌位居第四名,平均死亡率17.9/10,0000男性。

口腔癌隨著臺灣嚼食檳榔年輕化,發生口腔癌的年齡也逐漸輕化。

病理  從組織病理來看,鱗狀細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占口腔癌95%左右,其他少部分如mucoepidermoidcarcinoma、adenoidcysticcarcinoma、sarcomasandmelanomas。

Sarcomas是惡性腫瘤細胞源自於骨骼、軟骨、脂肪、纖維組織、肌肉。

WHO根據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將口腔鱗狀細胞癌分為良好分化的、中等分化的、低分化或未分化的鱗狀細胞癌(thesecancersarefurthersubdividedbyhowcloselytheyresemblenormalliningcells:welldifferentiated,moderatelydifferentiatedandpoorlydifferentiated)。

良好分化的鱗狀細胞癌是指癌細胞有較多的上皮角化珠、上皮角化和細胞間橋,<2個核分裂相/HP,細胞核異型性不明顯。

危險因素  口腔癌的發生與口腔長期受不良刺激,造成細胞變性有關係,其中以檳榔為最。

88%的口腔癌患者有長期吃檳榔的習慣,檳榔中含檳榔鹼、多酚類,荖葉含有黃樟素,需加入紅白灰等這些成分,在動物實驗中證實都可能造成細胞損傷與癌變;另外,根據統計,嚼檳榔者口腔癌罹病率較未嚼檳榔者高出28倍。

再來,吸菸(Tobacco)、酗酒(alcohol)等因素也是不容低估的,研究發現,吸煙者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是一般人的18倍,而酗酒者罹患口腔癌是一般人的10倍,嚼檳榔+吸煙者,口腔癌罹病機率是一般人的89倍,嚼檳榔+酗酒者,口腔癌罹病機率是常人54倍;可怕的是,若嚼檳榔+吸煙+酗酒者,其罹患口腔癌竟是一般人的123倍。

研究還發現,抽雪茄、煙斗者,口腔癌的機會和抽香煙是相同的。

抽煙斗者還容易罹患唇癌。

在美國,口腔癌最常見發生部位在舌頭。

  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長期曝曬在陽光下、營養不良、口腔衛生差、喜吃過熱、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染患梅毒、不當假牙與牙套等,都是造成口腔癌的可能原因。

根據統計,長期暴露在陽光下者導致唇癌的發生機會比較高。

早期偵測與診斷  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以男性居多,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尤其現在吃檳榔的年齡層已經下降,所以口腔癌患者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

以下幾種表現出現時,應警惕是否有口腔癌:最常見是舌頭或口腔有3週以上的傷口不癒合(nonhealingwoundonthetongue)或潰瘍(ulcer)。

嘴唇或口腔內部有腫塊(lump)。

口腔黏膜有白斑(leukoplakia)或紅班(erythroplakia)出現。

口腔不明原因出血(bleeding)、疼痛(pain)、麻木感(paraesthesia),頸部可摸到硬塊(alumpintheneck)。

舌頭活動變的不靈活。

吞嚥、咀嚼不協調困難(uncoordinatedswallowing,Swallowingdifficulty)。

喉嚨有異物感,久不癒的咽喉



6. 頭頸部癌症-血液腫瘤科-三軍總醫院

如第二級的星狀細胞瘤大多可治癒,髓芽母細胞瘤經放射加化學治療,五年存活率可 ... 口腔癌的臨床表徵是難癒合的潰瘍或突出的潰爛硬塊,常伴有轉移的頸部淋巴 ... 到兩星期以上不易癒合的潰瘍或不明腫塊,便要尋求耳鼻喉科、頭頸外科、口腔 ... 對於已經罹患過口腔癌的病患,由於發生第二原發腫瘤的比率相當高,參與藥物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血液腫瘤科訊息公告單位簡介醫療團隊教學研究門診時刻表衛教資訊常見癌症資源連結服務內容寧境病房:::首頁 /血液腫瘤科 /常見癌症頭頸部癌症腦瘤 口腔癌 鼻咽癌 食道癌腦瘤  到目前為止醫界尚未明瞭腦瘤之致病因素,但一些因素可能與腦瘤有關,像是遺傳、外傷、自體免疫性疾病、環境污染、或病毒感染等...。

腦瘤又可稱為顱內腫瘤,顱內腫瘤可能發生於腦組織、腦膜或其它顱內組織。

也有可能是身體其它部位的腫瘤轉移到腦部,最常見的腦瘤為神經膠細胞瘤,其它的像是腦膜瘤、腦下腺瘤、神經鞘瘤等...。

神經膠細胞瘤佔所有腦瘤的一半以上,它是屬於惡性瘤。

 腦瘤之臨床症狀  腦瘤最常見的症狀是頭痛,因為腦位於顱腔中,如果腫瘤長出或壓迫腦部組織導致水腫,就會使顱內壓增加引起頭痛。

頭痛可能是持續性或漸進性的,通常容易睡醒後頭痛。

  如果腦瘤持續生長可能會引發嘔吐、視力模糊,眼底鏡檢可能會發現視神經乳頭水腫。

如腫瘤壓迫了腦神經,會引起痙攣或抽搐的現象,當壓迫或破壞其鄰近組織,會引起局部缺損的症狀,如腫瘤長於前額葉,可能會導致人格改變,長於顳葉會引起記憶或語言障礙,長於小腦會引起步態不穩和運動失調,長於運動神經會使對側肢體無力或麻痺,長於聽神經會引起耳鳴或聽力喪失。

如果腦瘤生長快速,刺激到腦組織使其腦壓快速增加,會導致病人意識遲緩脈搏呼吸減慢、血壓升高等...,此時應盡速就醫。

 腦瘤之診斷  當出現上述症狀而就醫時,醫師會詳細的尋問病情,並做完整的理學及神經學檢查。

頭部的X光檢查可以出顱骨是否有任何損傷、變形或增厚,是否有不正常鈣化點等...,如有不正常病變化出現時,可進一步做電腦斷層來診斷出病變部位、大小和形狀,另外醫師可能會安排腦血管照影,或核磁共振檢查,以更清楚的出腦部被腫瘤侵犯的程度及腦血管的變假情形。

 腦瘤之治療  腦部腫瘤之治療一般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有時醫師會輔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

手術治療期望能將腫瘤切除乾淨,但如果腫瘤生長部位在腦幹、重要血管神經部位或呈現放射線生長時,就無法將腫瘤完全切除乾淨,此時則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為主。

部份腫瘤生長部位較深或位於眾多血管處,則需施於顯微手術或其它特殊手術,以減少鄰近組織損傷,造成部份功能失調。

 腦瘤之預後  腦瘤治療之預後與腫瘤的部位、種類、分化及治療方式有關。

如第二級的星狀細胞瘤大多可治癒,髓芽母細胞瘤經放射加化學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達50%以上。

  腦部的結構極為精細且脆弱,腦部如長了腫瘤是必會造成人體部份功能障礙,為了將腫瘤所造成的損傷減少至最低,應適時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口腔癌  根據1988年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國際抗癌聯合會(UICC)的分類,口腔包括唇、頰黏膜、下齒齦、上齒齦、臼齒後三角區、口腔底、硬、舌前三分之二。

口腔癌絕大部分是由黏膜上皮細胞惡化所形成的腫瘤,少部分是由小唾液腺體惡化所形成的腺癌。

臺灣地區之口腔癌以頰黏膜癌和舌癌佔大多數。

口腔癌好發年齡在四十至六十歲之間,且以男性居多。

其發生和嚼檳榔、抽煙、喝酒息息相關,可由口腔白斑或紅斑惡化成口腔癌,也可在口腔內的不同位置,出現多處癌瘤。

在各種癌病當中,口腔癌和皮膚癌是最容易、也最可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獲得痊癒的。

口腔癌的成因   有很多因素可能與口腔癌有關,其中重要的應為嚼檳榔,口腔癌患者中半數以上有嚼檳榔的習慣,頰黏膜癌患者更有八成以上嗜嚼檳榔。

除檳榔外,菸酒亦與口腔癌有密切的關係,如同時有嚼檳榔、吸菸及飲酒等習慣者,則其口腔癌之危險性更加增加。

其他如口腔衛生不佳,長期溫度或化學物質的刺激,歪斜的牙齒或不適合的假牙,對舌頭、齒齦或咽頰造成慢性的傷害,口腔粘膜上的白斑,都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以後產生癌病。

 口腔癌之症狀   口腔癌若能早期發現,治療效果好且說話或飲食幾乎沒有影響。

口腔黏膜表面顏色有變化時應特別加以注意,正常的口腔黏膜經長期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