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 口腔原發不明鱗狀細胞癌之頸部轉移

它發生的部位包括唇、頰黏膜、牙齦、舌、口底、顎部,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 ... 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之口腔黏膜潰瘍、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有不明原因之腫塊、舌頭 ...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 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都有) ...我要掛號門診進度頭頸癌醫療團隊個管師:陳如瑩(2833-2211分機2588)口腔癌是發生於口腔內的各種惡性腫瘤。

它發生的部位包括唇、頰黏膜、牙齦、舌、口底、顎部,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全部口腔癌的90%。

其好發的部位以頰部黏膜最多,其次為舌側、牙齦。

早期它會有局部潰瘍,周圍有硬塊的感覺,並在病灶區進行破壞生長,晚期則會經淋巴組織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最後也可能會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

流行病學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口腔癌的粗發生率為每十萬人7.30,佔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五位、佔全身癌症發生率7%,好發在三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與女性的發生率約為九比二。

85%以上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病因及危險因子嚼檳榔、抽煙、喝酒為高危險群。

嚼檳榔、抽菸及喝酒者罹患口腔癌之機率較不嚼檳榔、不抽菸且不喝酒者高出123倍。

長期嚼食檳榔、抽菸、嗜食滾燙食物,或是牙齒齲蝕破裂沒有修補等,皆為危險的刺激物。

症狀口腔癌的臨床表徵是難癒合的潰瘍或突出的潰爛硬塊,常伴有轉移的頸部淋巴腫塊。

早期常不覺得疼痛,偶而出現帶血的唾液,常常有人因不痛而忽略早期癌症的存在。

發現口腔黏膜的顏色或形狀改變、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之口腔黏膜潰瘍、口內或頸部任何部位有不明原因之腫塊、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應提高警覺,便要尋求醫師的幫忙。

診斷方法口腔癌的癌症前期病變有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黏膜白斑症、口腔黏膜紅斑症、疣狀增生或乳突瘤等。

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是病理組織切片檢查。

口腔癌的臨床分期除了靠視診、觸診外,有時需要藉助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才得以完整。

癌症分期目前口腔癌的分期是依據TNM系統來決定。

零 期:即原位癌腫瘤細胞局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

第一期:腫瘤的最長直徑小於或等於2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隔)轉移。

第二期:腫瘤的最長直徑大於2公分但不大於4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隔)轉移第三期:腫瘤的最長直徑大於4公分或已轉移到同側頸部一個淋巴結,此淋巴結之最長直徑不超過3公分。

第四期: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 腫瘤侵犯鄰近的組織(如:穿過骨外層,深入深層肌肉、上頜竇、皮膚)。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都有)、或是淋巴結的最大直徑已超過3公分。

已發生遠隔轉移治療及可能併發症 外科治療: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依期數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切除: 原位癌:只做病變處切除。

第一期:只做病變處切除,視病情需要,加做頸部淋巴結切除。

第二期: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結切除。

第三期:廣泛病變處切除及頸部廓清術。

第四期: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頸部廓清術,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下顎骨。

放射治療:對於小的局限性腫瘤,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都是有效的療法。

對於第三及第四期的病人,則視情形需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

手術後如有危險因素,如:手術切口邊緣仍有殘存腫瘤細胞、淋巴結轉移(二粒以上)、淋巴結膜外侵犯、神經周圍或淋巴血管侵犯者,需施行手術後放射治療。

病患在行放射治療前都要會診牙科或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評估牙齒及牙齦的狀況,如有嚴重的牙齦疾病或蛀牙,則在治療前要先治療或拔牙,拔牙後要等齒槽傷口完全復原後才可開始放射治療。

氟膠及牙托的使用及注意口腔衛生,可以使牙齒保持健康。

化學藥物治療:手術前或手術後的化學治療可能可以減少部分遠隔轉移,目前研究發現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對於晚期頭頸癌(第三、四期),可增加局部控制率、明顯增加病人的存活率。

不適或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應考慮放射合併化學治療。

可以完全手術切除的腫瘤,手術前的化學治療並不能改善局部控制或增加病人的存活率,不建議給手術前的化學治療。

預後口腔癌只要早期(第一、二期)接受正規適當的治療,3年的存活率可達72%,5年的存活率可有60%,若是晚期(第三、四期),則存活率將分別降為61%及30%。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